【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走进“老年友好型村庄”常熟蒋巷,寻幸福养老的成功之路
常熟蒋巷村是典型的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农村老龄化社会的一个缩影。 该村60岁以上老人229人,约占户籍人口的26.1%,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到40人,占老年人口的17.5%。近年来,蒋巷村结合自身情况,通过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住、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全覆盖,走出了一条在共同富裕基础上的农村幸福养老之路,成为富有江南特色、代表品质生活的老年友好型村庄。 5月20日,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报道团来到蒋巷村,近距离见证幸福养老的“蒋巷经验”。
在蒋巷村,独栋的洋房别墅整齐排列,与之相隔仅百米的就是村里的养老公寓和护理院。蒋巷村2019年投资打造的蒋巷护理院,设有260张床位,院内设有日间照料中心以及康复室、食堂、阅览室、休息室等功能室,并配套6000平方米绿化公园,由第三方团队提供生活护理服务。本村老人入住护理院既能享受优惠政策,还能获得村里的额外补贴,目前已有30多位老人入住,村里共补贴10多万元。
距护理院不足百米,是蒋巷村在2003年建造的158套免费供老人居住的村级老年公寓。老年公寓每套50平方米,家具家电配套齐全,水、电、气、有线电视入户,蒋巷村的老年夫妻双方年满65虚岁就能申请免费拎包入住。“老人过去跟子女住在一起,日常生活中难免有些摩擦,现在分开住了,倒是融洽多了。子女烧了菜,也会给老人端到公寓来。”蒋巷村党委第一书记常德盛介绍,全村符合条件的老人里已有95%拎包入住老年公寓。
蒋巷村的适老化改造随处可见。 2022年,蒋巷村根据老人的需求重新规划绿化,拓宽了老年公寓前的空间,方便老人晾晒。农民剧场、老年活动室、文体广场、健康小游园、文明实践站、城乡公交站的适老化改造极大地方便了老人出行、休闲。配套建设的20座公厕无障碍设施齐全,老人在外如厕更加方便。
在建设老年公寓之初,村里就考虑到了老人对土地的深厚感情,在公寓旁留了18亩“自留地”,供老人闲暇之余种种菜。农村老人闲不住,他们也不愿意成为子女和村里的“负担”。村里因地制宜,为老人提供了绿化管理、保洁等岗位,既满足了老人的劳动需求,也增强了他们的收获感、幸福感。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蒋巷村还让想种田的老人承包一部分农田,村里提供现代化的农机、粮食烘干设备、销售渠道以及专业的指导。
近年来,蒋巷村实现了养老、医疗等五大保险全覆盖,先后四次修订《村规民约奖励制度》,不断把好做法、好经验制度化、规范化。 根据2008年蒋巷村出台的《蒋巷村村规民约奖励制度》,蒋巷村男性村民满58岁、女性村民满55岁可按“老”取酬,每月可领取600至2300元不等的养老金。奖励制度还鼓励老人与子女同住,对与子女共同生活的老人每年给予2000元至3000元的奖励。据统计,仅靠股份分红和养老金,蒋巷村的老人就可以达到全国农民人均收入水平。
前不久,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和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从全国首批992个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中遴选、挖掘32个社区作为典型案例,编著出版了《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典型案例集(首批)》,常熟蒋巷村的养老案例成为江苏唯一入选的“样本”。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刘梦雪
校对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