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上海车展无疑是一个让行业人心振奋的大事件。
毕竟,三年疫情期间虽然我们也有举办过北上广车展,但都是口罩下的车展。无论参展车企、媒体、观众都或多或少受到疫情的影响,而今年的上海车展终于没有了这些隐忧。
其次,进入2023年后,整个汽车市场变得越发魔幻。一方面是消费需求尚未复苏,车市销量持续下滑;另一方面是传统车企特别是合资车企在市场上节节败退,库存高到让人担心。无论是出于促销,还是推新的目的,这次的上海车展都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不少车企还没等因为上海车展躁动起来,就已经在开始在酝酿着“过冬”了。
来自传统车企的谣言
自从3月份价格战开打,市场曝出尚有200万库存车待消化的消息后,行业里的各种传言就满天飞。其中最火爆的是4月初网络流传说上汽集团已宣布全员降薪,并开始计划裁员,因此引起了网友们的大量评论和跟帖。
根据该消息称,上汽集团将全员降薪,其中高管下调20%,员工下调10%,部长下调15%。另外上汽研发总院也将面临全员降薪和裁员。随后,这则传言就遭到了上汽集团方面的辟谣。
而今年2月的时候,也曾经传出过上汽通用因为受销量下降影响,内部筹备将进行裁员和工龄买断计划。这一消息当时立刻就被上汽通用官方辟谣。
此外,其他几家头部传统车企也都被传有工厂停工,裁员降薪之类的情况。仅从逻辑上来讲,200万辆库存车足够全国所有车企停工一个月去消化的,所以这类停工消息的真假还真不好说。
我们主张不信谣不传谣,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像上汽集团这样的行业龙头都能被传出降薪裁员的消息,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目前传统车企们确实遇到了不小的困难。从情绪上来讲,整个行业对未来的预期并不乐观。
蔚小理的年终奖
新能源车虽然市场销量高歌猛进,但不等于新能源造车企业的日子就好过。
作为造车新势力的代表,也是目前看上去资金实力最雄厚的代表,蔚来、小鹏和理想最近都陆续放发了2022年的年终奖。不过从某职场社交平台上的信息来看,造车大厂们的年终奖确实让不少人大失所望。
有消息称,蔚来汽车的年终奖和绩效考核挂钩,只有评定为五星绩效的员工才能拿1.5个月的年终奖,多数员工只能拿到0.5个月。卖得最好的理想汽车则因为年终奖打了五折而引发热议,部分员工甚至考虑离职。去年遭遇滑铁卢的小鹏汽车,年终奖更加惨淡,有员工称只到手了500元,一种更普遍的说法是只发放了0.1至0.3个月。
另一个能够说明头部新势力也在准备“过冬”的,是蔚来最近对用户权益做出了调整。蔚来不仅计划将NOP+开启每月订阅制,而且减少了每月免费换电的次数。外界对这一做法的解读,一是认为蔚来在对用户进行“逼单”;二是确实成本压力过大,蔚来也要开始割韭菜了。
新势力的难兄难弟们
如果前面还可以用“谣言”和“抠门”来解释,那么接下来这几家可就是真的够呛了。
威马汽车自不必多说,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深陷停工停产、降薪裁员、股权遭银行冻结等一系列负面消息中。今年年初好不容易宣布了与港股上市公司Apollo出行达成了收购协议,但随后威马汽车又因为新一轮融资没到位,不得不继续工厂停工、销售停滞、欠发工资和员工优化。以至于在威马汽车温州和黄冈两地工厂的门口,部分员工悬挂横幅维权的照片在网络上大肆流传。本届上海车展威马根本无力参加。
总部位于长沙的天际汽车一直以来在行业中就没有太多存在感。乘联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和2022年,天际汽车销量分别为1778辆和5321辆,甚至不及头部车企们单月销量的零头;2023年前2个月,天际汽车仅销售186辆,均为ME5车型。
4月初,天际汽车的一则《天际汽车停工停产通知》在网络上曝光,内容称鉴于公司资金情况和生产与销售计划影响,自2023年4月1日起,公司部分岗位实行停产、停工政策,鼓励员工自谋出路。据媒体报道,天际汽车绍兴工厂去年就已经停产,南宁工厂和青岛工厂并未实质性投入生产,唯一投产的只有长沙工厂,生产状况也不稳定。长沙工厂停产后,天际汽车基本上等于是全面停摆。
就在天际汽车被曝停工停产,总部位于上海的爱驰汽车也出现了问题。来自爱驰汽车内部邮件显示,爱驰汽车人力资源部称因客观原因,不得不做出三月工资延迟发放的决定。虽然看起来爱驰的问题没有威马和天际那么严重,但是爱驰汽车2022年的月销量最高也不过是几百台,还不如威马。2023 年前2个月,爱驰汽车的销量分别为 29 辆和 26 辆,这样的销售业绩显然无法支撑一家车企的正常生产和运营。
除了这三家之外,还有云度、恒驰、合众等等一干尾部造车企业们,都索性放弃了上海车展,原因无它,真的是家底太单薄了。
写在最后:
都看到了吧,无论是传统的老大哥们,还是新能源的造车新兵们,在上海车展这场浮华盛宴的背后,都有着各自的难处,都在经历着一个未曾经历过的行业寒冬。你很难判断说这次上海车展会不会仅仅只是这个冬天的一次回光。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个冬天不会太短。(文/优视汽车 老炮)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优视汽车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