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突破35万亿,债务率超过90%!
今天我们要聊一聊一个很重要也很紧迫的话题,那就是地方政府债务。你可能听说过这个词,但你知道它到底是什么吗?为什么它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呢?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解释一下。
首先,什么是地方政府债务?简单来说,就是地方政府为了发展经济、建设基础设施、保障民生等目的,向金融机构或者其他投资者借钱的行为。这些借钱的行为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显性债务,也就是地方政府按照法律规定和预算安排发行的政府债券;另一种是隐性债务,也就是地方政府通过一些不规范或者违法的方式举借的债务,比如让国企或者事业单位替政府借钱,或者给一些投资项目提供担保或者回购承诺等。
那么,地方政府为什么要借钱呢?这是因为地方政府的收入主要来自于税收和上级转移支付,而这些收入往往不能满足地方政府的支出需求。特别是在近几年,由于疫情冲击、房地产调控、减税降费等因素,地方政府的收入增速明显放缓,而支出压力却不断增大。为了稳定经济增长、保障民生福祉、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地方政府就不得不通过借钱来弥补财政缺口。
那么,地方政府借了多少钱呢?根据财政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1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达到了惊人的357018亿元!其中显性债务355395亿元,隐性债务1623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全国GDP的三分之一多一点!而且这还不是全部,因为隐性债务的数据并不完全透明,有些专家估计实际规模可能在30万亿到50万亿之间。如果按照40万亿来算,那么地方政府总债务就达到了近40万亿!
这么多的债务会不会有问题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任何借钱都要还钱,而且还要付利息。如果借得太多、还不起、利息太高,就会造成财政危机。财政危机会导致经济衰退、社会动荡、民生困顿等严重后果。所以我们必须关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来防范化解。
那么,如何衡量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呢?最常用的一个指标就是债务率,也就是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占综合财力(主要包括税收、转移支付和部分结转收入)的比例。这个指标可以反映地方政府偿还能力和偿还压力。一般来说,国际上认为60%以下为安全线,60%-90%为警戒线,90%以上为危险线。那么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率是多少呢?
根据Wind数据计算,在2023年1月末全国综合财力约为39.5万亿(按照2022年数据),那么全国地方政府总债务率(包括显性和隐性)就高达90.4%,已经超过了危险线!这意味着每一元综合财力中就有90.4分用于偿还债务!而且这还没有考虑到今年综合财力可能下降和隐性债务可能上升的情况。如果考虑到这些因素,那么实际的总债务率可能更高!
这个数字听起来很可怕吧?但其实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因为不同地区的情况不同,有些地区的收入比较充裕,有些地区的支出比较紧张;有些地区的资产比较丰富,有些地区的收益比较低下;有些地区的项目比较有效益,有些地区的项目比较浪费;有些地区的管理比较规范,有些地区的监管比较松懈。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用一个数字来判断所有地区的风险水平。
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即使在最优化假设下(即综合财力不变、隐性债务不变),全国总体上已经处于高风险状态。而且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即综合财力下滑、隐性债务增加),风险只会进一步加剧。特别是在一些财政困难、偿债能力弱、风险暴露高、管理混乱的市县级政府中,可能出现违约或者濒临违约的情况。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首先我们要清醒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防范化解风险。其次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求真务实、分类指导、精准施策、依法依规、从严从紧等原则来推进工作。具体来说:
第一,在遏制增量上要坚决阻断新增隐性债务路径,并加强对显性债务发行和使用管理。从资金需求端和供给端同时加强监管,并压实各级各方责任。
第二,在化解存量上要稳妥有序缓释风险,并优化期限结构和利息负担。通过协调金融机构支持重组展期降息,并适当增加再融资额度和专项转移支付等方式。
第三,在提高效益上要加强项目建设和资产运营管理,并提高资产收益率和回报率。通过优化项目布局和结构,并加强资管理和创新,并提高资产质量和效率。
第四,在增强能力上要加强财政收入和支出管理,并提高财政自主性和可持续性。通过扩大税源和优化税制,并加强预算编制和执行监督,并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率和效果。
总之,地方政府债务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我们既不能忽视风险,也不能悲观失望。我们要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有方法,有措施,有责任,有担当,共同努力,共克时艰,共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