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岁的赵宁安静地走了,一如她昔日的低调。
乍看赵宁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不熟悉,但在中国医药领域,她却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
她的身上有很多标签,女博士、科学家、企业家、慈善家、首富之妻,当然,最亮眼的还是,医药巨头药明康德和药明生物两家公司联合创始人。
即便对医药行业不熟悉的人,或许都听过药明康德这家药企,它是国内最大的医药研发服务平台,被誉为“医药界的华为”。
身为掌门人之一,赵宁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都与药明康德深度绑定在一起。
她用超越行业的视野,创建了国际顶级的一体化分析平台,主导过多个重大项目的开展和管理,她推行的人才战略模式,更是被业内当作标杆。
同时,这位“女药王”还有个特殊的身份,“资深癌症患者”。
一边做药物研发,一边抗癌,赵宁的故事远比外界想象的更为精彩。
赵宁的人生拿的是“超级学霸”剧本。
1985年秋,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即便在北大这样的顶尖学府,她也属于拔尖的那种。
在美丽的燕园,风华正茂的赵宁遇到了因为考砸了来到北大化学系的李革。
因为对专业的深度探索,两个学霸之间有了更多的话题,自然而然走到了一起。
学习生活是枯燥的,可有了彼此的鼓励和陪伴,共同努力的时光都变得快乐且美好。
毕业后,对科学充满热情的两人又同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深造,并双双获得有机化学博士学位,理工科的女性博士在当时非常少见,足见赵宁有多优秀。
读博期间,李革和导师发明了一项“标记组合化学技术”的新技术,并借由这项技术,发现了多种药物前体化合物。
从事医药制造的人都知道,药物前体化合物是研发新药过程中关键一步,没有这一步,后面的研发就无法开展。
这一重要成果的发现,在医药界轰动一时,师生俩也因此拿到了第一笔风投。
勇于挑战的他,果断抓住机遇,与导师合伙成立了一家生化公司,迈出了创业生涯的第一步。
两年后,公司成功登陆纳斯达克股市,这一年,李革28岁,学霸的商业头脑初现端倪。
不同于李革选择创业,赵宁博士毕业后,先后进入百时美施贵宝、惠氏制药等多家大型药企任职,做过科研,也做过管理,丰富的从业经验,为她后来执掌自家企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共同进步,也各自精彩。
人类高质量爱情,大概就是这样的吧。
1999年,作为优秀校友,李革被北大邀请回国做一场深度专业演讲。
没想到,这次回国,竟然改变了他和赵宁后来的人生方向。
演讲结束后,李革顺便考察了下国内制药市场,意外发现国内的药企和研发技术之间存在着严重的脱节。
不少药即使有技术,也无法生产出来,只能大量依赖进口,从而导致进口药价格高昂,普通家庭若是有人患病,根本承受不起昂贵的医药费。
李革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利用国内现成的人力资源和成本优势,打造新药研发的服务平台,实现医药界的“中国研发”梦。
千禧年之交,很多精英人才都向往出国,像李革这样已经在国外站稳脚跟的人,再回国创业,几乎很少。
在赵宁的支持下,李革坚定地踏上了这条未知的逆行之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变革新药研发,让“中国病人应该用到世界上最好的药,而且还能用得起。”
2000年,药明康德在上海外高桥落地。一间不到700平米的实验室+四名创始人,是它的全部资产。
这个初见雏形的公司定位非常明确:为客户赋能做新药研发服务,即CRO服务。
CRO模式当时在国外医药领域已有运用,相当于搭建一个类似于阿里巴巴那样的平台,整合药企和科研资源,为需求方提供从药物研发、到临床试验、再到药物生产等一系列服务。
有了这个平台,医药公司、科研机构,以及科学家和医生,都能参与到新药研发的各个环节。
这样,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药物研发门槛,研发效率也会大大提升。
只是国内还没人做过这个,李革成了那个吃螃蟹的人。
但他没料到的是,国内的医药企业居然无法接受这种新鲜的业态模式,大家更青睐于生产仿制药。
国内业务无法开展,李革只能寄希望于外资医药公司,他凭借在美国制药领域积累的深厚经验和人脉,接到了第一笔订单,来自于他当年参与创建的生化公司。
挺过了创业初期的艰难,公司实现了从单纯的求生到逐步提升。
2004年,赵宁放弃了国外安稳的高管职位,回国加入药明康德,最初进入的是业务领域,担任公司分析服务副总裁和分析服务首席顾问,她与李革的关系也从夫妻变成了并肩作战的黄金搭档。
她发挥了自己的专业优势和管理才能,主导创建了从化学分析到药物分析,再到生物分析、以及生产质量检验的一体化分析平台,此举奠定了药明康德CRDMO和CTDMO赋能模式的测试能力基石。
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对国际制药市场的熟稔,药明康德很快崛起。
成立仅5年,就拿到了包括拜耳、强生、辉瑞、罗氏制药在内的20家国际医药巨头的订单。
2007年8月,在资本发展盛宴中逐渐站稳脚跟的药明康德,成功赴美上市,首日融资1.85亿美元,成为第一家仅靠脑力研发服务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
这一行业里程碑事件,被外媒形容为“华尔街第一次为中国的大脑买单”。
上市第二年,李革和赵宁打破CRO机构的自我设限,收购了美国的AppTec,开始涉猎生物制药及医疗器械领域,这场大规模的收购行动,是继联想并购TBM后的最大海外并购案。
2011年,赵宁临危受命,全面接管公司全球人力资源工作。
在化学领域深耕多年,对她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好在她从来就不怕困难,从事科研和企业管理多年,赵宁已经学会了站在科学家和管理者的角度看问题。
她深知,一家CRO公司的安身立命之本是技术和团队经验,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对人才的需求。
通过观察和了解,她发现到药明康德来求职的人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来学技术的,还有一类是被药明康德这个招牌吸引来的,大平台提供的全球工作机会,是他们最为看重的。
因此,她构建了一个“药明康德”式人才培养管理体系,那就是发现人,训练人,给他们机会成长。
她主导制定了一系列人才晋升制度和激励计划,药明康德的员工每年都有两次晋升评审的机会,对于贡献突出的员工,可以不用按职级一层层晋升,直接越级晋升或破格提拔。
另外,对于从事研发的中基层员工,也为他们量身制定了一套专属的成长激励计划。
这套人才战略体系推出后,员工积极性高涨,整个公司的文化建设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有梦想、有驱动力、热爱学习”成为了药明康德独有的“气质”。
员工数量也从她刚接手时的5000多名,迅速壮大到4万多名,其中研发人员占比近80%,硕士及以上学位的高级人才约有1/3。
这套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带动了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为国家新药研发培养和储备了大量人才,药明康德也因此被誉为“医药界的黄埔军校”。
明捷医药创始人顾凯一直把赵宁视为人生事业中最重要的导师,在进入药明康德以前,他从来没想过,一名化学分析研究员做HR也能做得挺好,甚至还能有一天,拥有属于自己的公司。
为此,他特别感激赵宁的培养,“她让我发挥了自己的潜质。”
而在赵宁看来,只有开放心态,尊重知识和人才,才能拥有更大的世界。
因为得不到美国资本市场的认可,2015年,药明康德完成私有化从美股退市,后通过“一拆三”的拆分,回归国内股市。
2018年5月,母公司药明康德在上交所上市,凭借连续15个涨停,成为中国A股市场上首只“独角兽”。
随着营收的不断攀升,药明康德的股价一路走高,市值在巅峰时超过6千亿,成为国内CRO“带头大哥”。
赵宁和李革的身家也因此暴涨,《2023胡润全球富豪榜》上,他们以525亿元的财富,位列第314位。
除了获得巨额财富,赵宁还多次入选福布斯“中国科技女性榜”、“中国杰出商界女性”等榜单。
但很多人都无法想象,拥有巨额财富和无数荣誉的赵宁,其实是一名癌症患者。
早在2003年,她就被诊断出患有癌症,以此时间节点推算,她的那些光辉业绩都是在与癌症抗争期间创下的。
无论是身边亲近的人,还是公司员工,大家在赵宁身上看不到癌症患者的消沉,因为她太忙了,“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我不想让癌症影响我的正常生活。”
她始终乐观向上,把大量精力投注在工作上,培养生命科学人才、推动学科发展和创新突破,让更多新药物和疗法惠及病患,是她从未放下的使命。
曾经与她共事过多年的北大校友评价她:“她是心怀人类健康事业的慈善家,为医药健康行业的进步做出了切实的、重要的贡献。”
为了激发青年一代的科研热情,早在2009年,她和李革就在母校北京大学设立了“药明康德奖金”,用于奖励在教学科研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优秀学者。
后来,又再次捐资1亿元,设立北京大学“李革赵宁教育基金”,支持化学学院教育及科研事业发展。
除了北大,他们还向深造过的哥伦比亚大学捐款2150万美元,助力化学系的教育和科研。
在公司内部,赵宁设立了“药明康德A+二代奖学金”,每年拿出20万,专门奖励在校成绩优异的A+绩效杰出的员工子女。
在科学世界里勇敢追梦,公益之路上步履不停。
抗癌20年来,赵宁的生命是在倒计时中度过的,她总想着在最后的时光里,为企业为社会多做点实实在在有用的事。
从学霸到高管,从科学家到企业家,在医药这个颇为严谨的高门槛行业里,赵宁用短暂的一生创下的不凡业绩,告诉世人:女性的力量也可以如此坚韧和闪耀。
她逝世后,药明康德的讣告中这样写道:
“赵宁博士的宝贵精神遗产将持续激励药明康德人勇毅前行,早日实现‘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药,难治的病’的伟大愿景。”
-END-
作者:魔眼睛编辑:月伴星河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16岁男孩跳楼:青少年抑郁被当成叛逆,看懂孩子“自杀式”的求救
亲戚之间不互动、不来往,现在年轻人的亲缘关系为何越来越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