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 共享联盟·台州 朱玲巧
到过路桥方林村的人都会忍不住感叹,别墅、花园、健身区……村民们犹如生活在高档社区里。村集体经济总资产35亿元、村民人均年纯收入11万元,是台州名副其实的“首富村”。
“除了高兴,还是高兴。”方林村村民方义笑道。
“八八战略”强调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城乡协调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这一科学谋划,为路桥大力探索实施“三路三桥”强村富民新路径,实施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指明了方向。
“作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首批试点,路桥聚焦‘三新’共富主战场,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为突破口,全力打造‘村村有百万、户户有就业、人人有分红’的路桥样板。”路桥区委书记潘崇敏说。
2022年,该区村集体总收入达百万元以上的行政村有163 个,占比92.6%,位列全市第一,全省领先。
今年5月,路桥在顶层设计上又向前迈出关键一步,提出要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18大标志性成果,“强村富民‘村村百万’”就是其中一项,并定下目标:力争年底实现村集体收入“村村百万”。
大河淌,小河满。集体“家底”不断充实,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底气必定越来越足。
市场兴村,充实“幸福存单”
村里家家住别墅、户均住房面积达到290平方米、户均拥有轿车1.5辆……用方林村村民的话说就是,现在的幸福生活已经“全面超越了城市”。
这番场景,是早些年方林村村民难以想象的画面。
40年前的方林村,还是一副贫穷落后的模样,干部一个接一个地换,谁也不愿意当村官。
1983年6月,28岁的方中华担任村书记,他对村民许下承诺,要带领村民致富,要为老百姓造福。
次年,他看到中央发出的《关于1984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后,果断提出“市场兴村”的发展思路。不久后,方林村挂牌开张浙江省第一家旧机械设备市场,至此正式迈上了特有的市场兴村之路。
如今,方林集团不仅有方林汽车城、二手车市场,还有旧设备市场等3个市场,子公司共15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750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到11.1万元。
为了让村民的幸福感“触手可及”,方林村每年都向村民发出两份“幸福存单”:
第一份是股权分配“幸福存单”。2016年,方林率先完成村集体经济股权化改革,成为台州市第一个彻底股改、资产量化、按股分红的村,实现了“资产变股权、农民当股东”的转变。年年分红,从未间断,2021年,村民每人分红达到4.9万元,人口多的大家庭能分到四五十万元。
第二份是社会公益“幸福存单”。方林村建立了26项全生命周期的福利体系,人均每年各项福利超10万元,比如看病全报销,年年免费体检,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还有1200元的“退休金”。
“方林村的故事,正是路桥不断深化村办市场之路、资产经营之路、乡村产业之路,金融之桥、机制之桥、乡贤之桥,以这个’三路三桥’强村富民建设路径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缩影。”路桥区共富办相关负责人说。
“市场兴村”新样板的美好图景在路桥徐徐展开,全区228个村社中有村办、混合所有制的市场40家,2022年总成交额343.6亿元,推动21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千万。
资源活血,走好乡村产业之路
“19800元一次!19800元两次!19800元三次!成交!”
5月13日,在桐屿街道小稠村谷雨广场举行的台州市浙东唐诗之路消费季暨路桥区枇杷文化节启动仪式现场上,首篮爱心枇杷以高价拍出。
小小的枇杷果,如何会有这么大的魅力?
桐屿街道小稠村是远近闻名的“枇杷之乡”,全村519户居民几乎家家户户种植枇杷,约有2000亩左右,形成了“村前绿水盈盈绕,村后枇杷满山坳”的独特风光。
多年来,小稠村以枇杷产业为核心,成立了小稠农旅发展有限公司,注册“稠记”枇杷露商标,完成了从家庭作坊向企业化工坊的蜕变。同时,实行“党建+技术培训”、“五村连片”、“阳光工厂”共富工坊的运营模式,积极开展产地标识、品牌打造的营销活动,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让枇杷成为小稠村村民的“共富果”。
小稠村村书记邱明生告诉记者,村里正准备投入200万元建立一条枇杷露饮料生产线,即将面市,希望通过专业化的运营,将“稠记”枇杷茶饮打造成爆款网红饮料。
为了让小稠村“阳光工坊”共富工坊可以“放手一搏”,路桥还搭好金融之桥,台州银行为桐屿街道共富工坊授信2000万元。目前,全区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826.59亿元,占比达58.1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村集体授信覆盖面达100%。
近年来,路桥大力发展“一镇一品”特色产业, 像小稠村这样的“共富工坊”在路桥遍地开花。2022年,全区建成电商直播、农旅融合等模式的共富工坊64家,吸纳闲置劳动力2356人,发放工资1731万元,实现产值8512万元。
抱团发展,增强村级造血功能
走进路桥区金清镇恒金滨海产业园,一片高标准现代化厂房引人瞩目。产业园总投资5亿元,将于2025年全面达产,预计产值约30亿元。
曾经,这片占地96亩的土地是19个村的“荒地”。近两年,经过政府牵线搭桥,由政府来收回,再以统一开发的模式,由村里采用回购的方式把一部分厂房按照他们的征地比例分回到每一个村。
“园区建成后,19个村按照亩数可以得到4幢4层楼的厂房。我们村返还地有13亩,能一次性得到发展资金270万元。等厂房出租后,预计村里每年还能得到50多万元收入。”作为参与此次项目的村之一,联盟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沈心国对未来乡村的发展建设更有期盼和底气。
“飞地抱团”是路桥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加速跑”的一项创新举措。“该模式打破村与村之间的要素制约和地域限制,以规模化和产业化的集成效应,增强村级‘造血’功能,走出一条抱团发展、走向共同富裕的发展之路。”路桥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天金介绍。
目前已全面启动年收入低于100万村的“飞地”项目5个,建成的21村“飞地”抱团项目,预计可增收500万元。
同时,全区组建强村公司48家,经营性收入16.2亿元,利润4500万余元,探索形成政府和村集体的小额工程精准点供、国企与镇街、村社联动承揽的帮富机制,提升村级集体经济造血能力。
不久前,路桥启动实施新一轮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推动“飞地”抱团、片区组团扩面提质,推进强村公司规范发展,凝力蓄势迈向共富美好未来。
专家说:市乡村振兴会客厅牵头人、浙江百花园林集团董事长 周斌
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进程中,路桥区聚焦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提升三年行动,着力打造“村村百万、人人分红”的共富模式,作用明显,成效显著。
路桥用好“强村富民”这一抓手,对于探索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发展路径具有深远意义。近年来,路桥通过多种形式充分挖掘各种潜力和用好用活乡村资源,真抓实干推进夯实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更大力度为村民办实事、增收入,让“强村富民”的路子越走越宽。
“强村富民”既需要脚踏实地、夯实基础,更需要持续发力、接力奋进,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要多措并举、循序渐进。要通过不断推进乡村资源要素集聚、产业布局优化、农业功能拓展、产业链条延伸等推动更有力度和效率的村集体与村民共富。要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同规同网、互联互通,实现基本公共服务标准逐步统一,进一步提高民生福祉水平。
记者手记:
在人人艳羡的方林村,有一句话印在了我的脑海:“跳出方林发展方林”。
方林村的总面积只有0.4平方公里,村现有村民266户、1136人。无论从那个方面来看,方林村都是一个普通的小村。
土地资源的制约,成了很多乡村无法“大展拳脚”的困扰。而翻开方林村的历史,从来不满足于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发展,早早将眼光放到了外面更加广阔的天地。
2002年,方林村投资1.85亿元挂牌购买了1公里外的原杨戴村180亩商业用地,建成浙江方林汽车城;2009年,方林村以项目合作的方式,从周边的原肖谢村、肖王村租赁150亩土地,建成二手车市场;方林品牌走向全国,更走向了世界,销售区域遍布国内20多个省市和东欧……
方林的故事并非个例。放眼路桥,各村发展基础不同、产业特色有别,但大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开展村村合作、村企合作、飞地抱团等探索,不断以有限的资源去放大“乘数效应”,比如路桥的小伍份村把老粮仓变身咖啡馆,引来人才、资金,创造了产业“聚宝盆”。
小村庄拥有大视野,让它们勇于打破制约,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越走越顺,有效推进农民和农村稳步走向共同富裕。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