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盾转债存在退市风险,且公司清偿存在困难,可转债面临违约风险。虽然此前可转债市场一直未有过违约记录,但注册制下退市通道越来越畅通,垃圾股退市频率加快,最终一定会出现垃圾股面临退市且可转债违约的情况,这也是市场化选择下的必然结果。
在过去的可转债市场,一般都是只有蓝筹股才能发行可转债,蓝筹股一般也不会在短短5-6年的时间里就出现业绩“崩塌”,即使真的出现经营困难,也会有重组方进场重组,所以可转债一直保持着零违约。
后来可转债市场大发展,上市可转债的数量大幅增加,像蓝盾转债这样的可转债也有机会成功上市。当然,在蓝盾转债上市的时候,*ST蓝盾还是一家正常的公司,但是太多的中小企业上市发行可转债,势必会有少数公司在可转债存续期内出现经营困难,再加上重组降温、垃圾股退市渠道畅通,必然会有可转债在存续期内出现股票退市从而连带可转债退市。这不仅符合数学规律,同时也合乎逻辑,更是市场化的选择。
不管蓝盾转债最终是否违约,可转债打破零违约的记录只是时间问题,总会有一家或者几家可转债出现风险。可转债的清偿顺序在普通债务之后,股权之前,如果一家公司已经出现资不抵债,宣告破产清算,最终可转债投资者可能也会拿不到一分钱。所以可转债的价格是有可能下跌到接近0元位置的。
注册制之后,A股市场的生态结构整体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包括可转债市场也会逐步受到影响。市场化原则之下,无论是股票还是可转债,优胜劣汰会更加明显,垃圾股的日子会越来越难过,如果有可转债,那么它们迟早会出现违约的风险。
因此,投资者应该对可转债的投资风险加以重视。如果上市公司经营不善,存在退市风险,那么可转债的价格哪怕是低于面值,或者较面值打了较大折扣,投资者依然有卖出的理由。试想,企业债的清偿顺序排在可转债之前,其价格都能下跌到很低的程度,何况可转债呢。正所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既然A股市场已经接近成熟,那么投资者的风险意识也要接近成熟,可转债不是国债,投资者要打破稳赚不赔的固有思维。
对于持有可转债的投资者来说,如果正股被ST处理了,那么最好也不要对资产重组抱有太大幻想,毕竟很多年以来,已经没有超预期的借壳上市案例出现,此时的可转债已经不再具有避险功能,和股票一样,两者的风险性已经几乎相当。
此外,投资者也要对非蓝筹股的可转债年报加以关注,如果公司存在爆雷等风险,投资者也要警惕其可转债是否会面临风险,毕竟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投资者能够早期脱身,将能最大限度避免损失。
北京商报评论员 周科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