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一些城市出现了商铺纷纷倒闭,满大街都是药店、餐饮店和房产中介的“怪象”,这一点也被很多人所注意到。
这种现象背后反映了什么问题?又会对城市发展带来什么影响?
商铺倒闭是房价高企和租金上涨的结果
房地产市场的过热导致商业用地供应不足,从而推高了商铺的价格和租金。这对于中小型商户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许多他们无法承担得起的成本。
这种情况下,许多商户只能被迫选择关闭业务或者转型经营。数据显示,房价高企和租金上涨对商业生态产生了负面影响。
根据中国城市商业环境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百强城市的商业地产市场出现了普遍的租金上涨现象,其中一些热门商圈的租金甚至飙升了30%以上。
与此同时,商铺倒闭的数量也呈上升趋势。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2021年上半年,中国线下零售业倒闭的商铺数量同比增长了9.6%。
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发布的《2022中国商业地产租金指数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下半年,由全国重点城市100条商业街商铺为样本标的,构成的百大商业街(百街)商铺平均租金为24.53元/平方米/天,环比下跌0.71%;
百大购物中心(百MALL)商铺平均租金为26.94元/平方米/天,环比止涨转跌,跌幅为0.09%。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行业表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盈利空间,能够在竞争中存活下来。
例如,药店、餐饮店和房产中介等行业由于消费需求的稳定性和特殊性,相对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
药店因为医药消费的刚性需求,餐饮店因为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房产中介因为房地产市场的活跃度,这些行业相对更容易维持盈利。
需求和消费
随着人口老龄化、健康意识增强和收入水平提高等因素的影响,消费者的需求结构发生了变化。
一方面,对于药品、食品等基本生活用品的需求相对稳定,因为这些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需的产品,消费者对其有持续的需求。
另一方面,对于服装、鞋帽、家电等非必需品的需求则有所下降,人们在购买这些产品时更加审慎,并更倾向于选择性消费。
数据显示,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健康意识的提高,医疗保健品市场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
我国保健食品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419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627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0.6%,2022年市场规模约为671亿元。
这表明消费者对于保健品的需求仍然稳定。此外,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高品质食品和特色食品的需求也在增加,例如有机食品、进口食品等。
另外,消费方式的变化,也对商铺倒闭产生了影响。随着电子商务、社交媒体和外卖平台等新兴消费渠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在网上购物和享受服务,而不是到实体店消费。
《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22)》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43.83万亿元,同比增长3.5%。这表明消费者在购物方面的偏好,正在从线下转向线上。
由此来看,消费者对基本生活用品的需求相对稳定,而对非必需品的需求有所下降。同时,消费者倾向于选择在线上购物和享受服务,这对实体店铺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规划和管理
商铺倒闭的现象反映了城市规划和管理的不足。部分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未能合理布局和分区商业空间,导致商业资源的浪费和错配。
根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数据,一些新兴住宅区的商业设施覆盖率不足,居民需要长途出行才能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
这使得一些商铺无法吸引足够的客流量,经营困难,最终导致倒闭。
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管理,一些商业区出现了大量同类型的商铺,导致竞争激烈,市场份额分散,商户利润空间被压缩。
城市的商业区出现了大量重复性的商业品牌,如连锁超市、快餐店等,而这些商铺在面对激烈竞争时难以维持盈利能力,最终选择关店。
此外,城市规划和管理部门也缺乏对商业活动的有效监管和引导。缺乏健全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容易导致市场乱象和恶性竞争。
同时,缺乏合理的税收和扶持政策,也限制了商业创新和多样化的发展。
部分城市对商铺征收过高的租金和税费,加之缺乏扶持政策,使得商户经营成本居高不下,难以为继,这导致商铺倒闭的潮流不断涌现。
此,商铺纷纷倒闭,满大街都是药店、餐饮店和房产中介的“怪象”,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原因,也有政策、制度、管理等方面的原因。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城市的经济活力和社会稳定,也损害了城市的形象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