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与标准化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进行融合协同,精准把握时机非常重要。立足企业实际需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技术创新与标准化的融合协同,伴随着与发展相关的标准化过程:
一是在技术发展的正确时机进行标准化,能够缩短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上市时间;
二是实行标准监管和协调,通过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创新的产生和扩散。因此,将技术创新与标准化的融合协同活动以分层的形式划分为与技术有关的活动、与生产有关的活动和与市场有关的活动。
与技术有关的活动按照技术结构将其具体化为“基础技术—共性技术—专有技术”的融合协同演进活动。标准承载先进技术,将高水平的技术创新成果融入标准中,申请认定标准必要专利,如华为已经认识到3GPP标准对于新兴的M2M/IoT技术的战略重要性,根据已有的正式标准提升技术能力,进行再创新,逐步形成自己特有的标准必要专利,实现了高质量的崛起。
与生产有关的活动是生产流程中试验发展和标准实施同时进行的活动,伴随形成新技术、新标准、新产品。与市场有关的活动是技术创新与标准化的融合协同进入成熟期后,将其成果推向市场并发生扩散的活动,此时的融合协同成果为规模化产品。
(二)融合协同目的
企业为什么要注重技术创新与标准化的融合协同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资源配置效率,具体而言就是技术创新资源和标准化资源的配置效率。技术进步、效率改善和规模效应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三个有效抓手。
将企业高质量发展看作是一个开放的复杂性系统,技术创新与标准化就是其中的两个子系统,两者之间的融合协同表明两个子系统的资源经过整合、再整合,促成资源的高效配置和有效供给,有助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使创新成果通过标准迅速扩散,给企业带来更低成本、更快速度和更高质量的创新竞争优势和标准竞争优势,进而占据市场竞争有利地位。
(三)技术生命周期
技术创新与标准化的融合协同具有明显的生命周期特征,这使得探寻两者融合协同规律变得有迹可循。从前文界定的概念内涵着手,同时基于熊彼特的创新三段论,尝试提炼两者之间的共同点,认为技术创新生命周期和标准化生命周期都经历“研发—产业化—市场化”三个阶段。
因此,两者融合协同的技术生命周期也包括这三个阶段,其中研发阶段是指企业在已有科学理论基础上,沿着既有标准轨迹,进行的一系列与技术有关的活动,主要涉及技术专利化和专利标准化;
产业化阶段是指采用新技术和新标准,将研发知识转化为新产品的一系列与生产有关的活动,同时吸引上下游企业参与进来,完善创新扩散和标准实施的产业链条;市场化阶段是指通过规模化生产,使得技术创新产品市场份额和标准用户规模显著提升,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四)融合协同路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驱动技术创新与标准化的融合协同路径主要有两大方向,一是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以技术创新与标准化的融合协同战略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二是基于产业融合过程理论,按照“知识融合协同—技术融合协同—产业融合协同”活动的依次开展,实现技术创新与标准化的融合协同。
站在更高层级的战略角度思考,这两条路径之间不是独立并行的,而是“三大变革”要贯穿融合协同过程始终。标准是质量的具体体现,积极参与或主导制定标准,推动产品提质;合理分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严格管控成本费用,突出效益效率优先,促进生产提效;
技术创新为标准化注入动力,把技术创新与标准化的融合协同优势转化为质量优势、产值优势、品牌优势,主动对接不同的消费需求,抢占市场高地。“三大变革”下的融合协同路径具体而言,知识融合协同指科学知识的融合协同,是技术创新领域A和标准化领域B的知识流经过融合交叉,形成一个新的科学领域C。
技术创新与标准化过程常常伴随着知识的生产、流动、扩散和应用,通过技术知识要素的融合协同和优化配置,产生新知识,加快推进技术专利化,专利是知识融合协同结果最直观的体现。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且隐性知识大多依附于高素质人才。
知识是创新链和标准链的基本组成要素,知识重组创造有利于企业技术标准的制定。随着技术创新领域和标准化领域的知识外溢不断加深,形成标准化创新领域新的研究范式,指导下一步技术融合协同的进行。技术融合协同指对技术创新与标准化环节中分别涉及到的技术演化轨迹进行整合,使不同的技术要素得到高效利用的过程。
专利是制定标准的重要依据,标准必要专利创建了技术创新与标准化之间的融合协同点。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专利发挥完全中介作用,使企业通过创新开放度将技术资源转化为专利,再通过专利标准化将专利转化为标准,促进专利和标准化的融合协同发展。
产业融合协同指随着科学知识融合协同和技术融合协同的增加,产业原有界限逐渐变得模糊,最终使传统产业获得质的突破,成功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技术创新、标准化和产业的融合协同,加快技术成果转化应用,通过“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的一系列过程,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五)融合协同情境
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是加快技术创新与标准化融合协同的关键。从实施主体层级看,技术创新与标准化的融合协同情境包括政府主导、市场主导、“政府—市场”二元主导三种类型。
政府主导下的融合协同主要采取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模式,在全国范围内逐渐由下向上推开,如规划建设区域性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试点、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试点和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等。市场主导下的融合协同指自发地在研发过程中同步制定团体标准、企业标准,以标准化占据市场领先地位。
二元主导下的融合协同是两者的结合,更加注重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政府仅承担适度和精准干预的角色,支持企业战略性开展标准化工作,如在上述基地中成立技术标准创新中心、建设领域型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等,现已取得显著成效,更符合中国企业的现实发展需求。因此,聚焦“政府—市场”二元主导这一情境,对技术创新与标准化的融合协同机理进行研究。
(六)融合协同主体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推进技术创新与标准化的融合协同,旨在通过增加供给端输入,高质高效地开发潜在的满足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技术、新标准、新产品,并将成果进行推广应用,使其赢得市场主动权。融合协同主体具备以下特点:
第一,技术方面,具备创新和标准化研发实力;
第二,市场方面,能够应对研发成果何时以及怎样进入市场等不确定性问题。在融合协同过程中,借力政策激励等手段,使企业成为核心主体。
同时,加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动,包括政府、其他企业、研发机构、协会/联盟、消费者等,在政府推动和市场竞争中,主动学习借鉴有参与标准市场设定经验的企业,打造一批技术先进、标准领先的行业引领者。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为了解决企业产品供需结构失衡问题。
企业界常说:“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技术,三流企业做产品”,辩证地看,标准、技术和产品不可分割。基于此,提出超一流企业,即,该类型企业既做产品、又做技术、还做标准,并且会在企业发展战略中明确突出抓好技术创新与标准化工作,从而指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