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参加吉林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吉林大学培训班的百名学员,来到位于南海新区的吉林大学威海仿生研究院开展实践教学。吉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现场教学基地在仿生研究院揭牌。
“头雁”项目是国家农业农村部于2022年启动的针对于国家乡村振兴启动的国家级项目。吉林大学威海仿生研究院汇聚仿生学科、教学、科研、人才等优质资源,组建了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任露泉教授为带头人的160多人的仿生技术团队。“仿生学科对农业提供了多方面的新思路和解决方案,可以为农业企业提供定制化、体验式、孵化型的帮助。”吉林大学威海仿生研究院执行院长丁刚说,承接此次实践教学任务,一方面可以展示研究院仿生技术在农林果蔬等方面的实际应用成果,另一方面也为吉林和威海两地的农业企业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助力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资。为此,吉林大学威海仿生研究院精心设计教学项目,组织学员深入威海各涉农企业进行参观调研。南海新区农业海洋办公室负责人也趁此机会积极和与会学员对接交流,推介南海,谋求合作。
学员们来到南海新区的威海文浩农业种植合作社、万和七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景翔果蔬专业合作社等地,实现内行人的“同频共振”。“来到这几处教学现场真是大开眼界,南海新区在农业方面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包括棚膜、园艺等方面,像万和七彩的智慧灌溉技术就让我获益匪浅,以灌溉、回水、让水的方式循环利用,既节约了成本还提高了效率。”学员王成说。学员们还全方位探索了吉林大学威海仿生研究院。来到仿生科技展馆、仿生健康馆、C1仿生中试车间等地。“这里面很多东西我们之前都没有接触过,你像这个激光熔凝仿生耦合数控机床在农业领域是非常有用的,它那个犁头损耗很大,如果引进这个设备成本会大大降低,给我们带来很多收益的,这真的是科学前沿的力量。”学员苍久江说,他已经和相关科研人员洽谈了合作事宜,利用仿生知识为农业规模化种植插上科技翅膀。接下来,学员们还将威海市其他农业基地走访参观,实现全市范围内的合作交流。
“我们充分发挥学科综合优势,围绕威海本土农业企业发展需求,加大科技创新,通过产学研一体助力绿色农业发展。”丁刚说,目前吉林大学威海仿生研究院在南海新区建成2000平方米的AI智慧种植产业化项目,集现代农业技术、仿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于一体,自主研发高吸光高转换效率仿生新型光伏电池以及配套的高透光伏盖板材料,开发仿生高效吸光材料,推动仿生吸光材料与新型光伏器件的有机结合,打造成仿生技术与AI结合应用于农业生产的示范基地。还在景翔果蔬专业合作社搭建全程无人化采摘试验平台,对苹果、番茄等作物实现无人化采摘,基于研究院液态有益菌无土基质种植技术,与威海本土企业合作。还发明了玉米仿生摘穗、仿生剥皮、仿生脱粒、仿生清选等4项核心技术,研制出玉米穗茎兼收、籽粒直收、打捆收获3类成套装备,4项核心技术实现产业化。近年来,南海新区坚持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发展以农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为主的大田种植,注重生产与生态有机结合,依托万和七彩、景翔果蔬、万鑫畜牧、神农菌业等企业,引导其逐步向二三产业转型发展,重点打造绿色安全优质的产品生产与销售基地的金名片,擦亮南海新区绿色农业品牌。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陶相银 通讯员 王晓根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