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自古讲究诚信为本,诚信经营,维持良好的商业道德和形象才能让市场和消费者对企业更加信赖,可以给企业带来更稳定的客户群和更好的品牌形象,让企业越做越强。
然而却也有些不法企业摒弃了诚信经营的理念,就靠着虚假营销,骗取贷款,虚构营收,快速推进公司上市,然后在高点套现,卷款跑路。
只留下经营不善的公司和被坑害的投资者,一地鸡毛收场。
信威集团虽名中有“信”,却是将背信弃义做到极致。
董事长王靖靠着鼓吹的3300亿挖运河,扬言6年发射32颗卫星,骗走国家280亿,让15万股民为其买单,而他本人却早已失联。
起死回生,神秘富豪何方神圣
信威集团原本是大型国企大唐集团旗下的核心资产,因经营不善而连续亏损,徘徊在破产的边缘,大唐集团为了摆脱这个累赘,于2010年进行了公开股权重组。
其中博纳德投资公司以1.09元/股的低价收购了信威集团90.4%的股份,然后宣布其中41%的股份是替王靖代持,而后博纳德投资公司与王靖解除了代持关系。
王靖这位神秘富豪就以董事长的身份入主了信威集团。
王靖公开的身份履历更是充满着传奇的味道。
王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出生在北京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上学时成绩也很普通,大学就读的江西中医药大学,还没有毕业就去创业了。
21岁时担任“北京昌平传统养生文化学校”的校长,不过这家号称养生文化学校实则是一家洗浴中心。
在经营了5年之后,王靖觉得洗浴中心的前景颓势,他就去香港学习金融和投资,然后在缅后和柬埔寨等地经营金矿和宝石矿,以此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这份简历可谓是平民逆袭的模板,但是其中很多东西只是王靖的自述,很难去考证真伪。
大概率这是王靖为了包装自己所立的人设,而王靖自己则是资本推到前台的代理人,而信威集团和王靖联手演绎不过是一场资本游戏,以收割股市盈利。
营收神话,骗走国家280亿
王靖刚接手信威集团的时候,这家公司早已经徘徊在破产清算的边缘,王靖却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实现了公司的扭亏为盈。
2010年信威集团与柬埔寨信威成交了一笔30亿的设备采购订单,但是这笔采购订单并不是由柬埔寨信威公司直接支付的,而是由信威集团这个卖方做担保从国开行贷款。
柬埔寨信威公司再用贷款来支付这笔费用,柬埔寨信威公司这一家客户就养活了信威集团,而这笔销售单也被视为王靖“点石成金”的重点项目。
可事实真的如世人看到的这样吗?
进一步去深究这家柬埔寨信威公司就会发现其中的猫腻,这家柬埔寨信威公司最早是信威集团的子公司重庆信威在柬埔寨注册的子公司。
而在这笔采购订单交易前夕,柬埔寨信威公司才转给柬埔寨的一家公司,而接手的公司据证实也是一家空壳公司,也就是说柬埔寨信威实际上的控制人还是信威集团。
而柬埔寨信威公司的经营更是让人大跌眼镜,这家公司在柬埔寨的营业厅一共只有4个,而他们也不直接经营手机卡业务,而是用所谓的定制手机。
他们的手机也已经都是市场早已淘汰好几年的“老人机”,有客户进店办业务都会被营业推荐到旁边其他的营业厅办理业务,这家柬埔寨信威在当地的市场占有率基本为零。
可见这家柬埔寨信威只是信威集团为了从国开行骗取贷款而设立的空壳公司。
信威集团这边则利用信息差,在国内大肆宣传柬埔寨信威在引进他们的设备后,已经成为柬埔寨当地电信行业的龙头企业,经营状况良好。
到这里不难想到,信威集团与这家所谓的海外大客户之间的所谓采购订单不过是子公司之间的虚假交易。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信威集团会甘愿为买方做担保,因为这只是信威公司为了尽快提升营业额,虚构营收神话的骗局。
紧接着信威集团又在乌克兰、俄罗斯、非洲等地用这样的方法获得了大量作假的营收数据。
信威集团在2011年至2016年9月末,累计实现营收140.03亿元,净利润81.86亿元,平均毛利率高达88.42%,这背后的海外公司基本全都是负债经营的空壳公司。
通过上述海外的虚假采购项目,信威集团一共从国家开发投资银行获得了高达280亿的贷款。
这些贷款并未为国家的发展和投资产生任何的贡献,而是悉数被转化为信威集团的营收,成了王靖和信威集团博取投资方的信任,放松警惕的“烟雾弹”。
挖运河、造卫星,虚构千亿商业帝国
信威集团在营收神话的光环加持下,王靖又是接连曝出一系列的“大动作”,牵动了无数投资人的心。
王靖的第一个大动作就是要在厄瓜多尔花3300亿挖通厄瓜多尔运河。
厄瓜多尔是位于北美的一个国家,厄瓜多尔挖运河的想法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但是因为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庞大的投入一直无人能够实现。
厄瓜多尔的运河一旦开通,对美洲的航运格局会产生颠覆性的改变,原本通过美洲的航运是通过巴拿马运河,但是这个运河最大的问题就是航道宽度太窄了,导致通行时间长,要排队,以及不能通过巨型轮船等诸多问题。
但是这并不妨碍巴拿马运河成为太平洋和大西洋航运的枢纽。
而厄瓜多尔运河是依托厄瓜多尔湖,只需要打通厄瓜多尔湖的东西两侧到海洋就可以通航,而且不会有巴拿马运河的弊端,确实是能提升航运发展的大好事。
理想很丰满,可是现实却是难上难,其中涉及的利益和博弈数不胜数,就算是美国都难以主导此事,那王靖和信威集团又如何能有如此魄力和能力敢主导此事呢?
这当然只是王靖和信威集团放出的虚假信息,毕竟连美国都束手无策的运河又岂是一个远在大洋彼岸的民营企业能够做成的。
紧接着信威又在国内搞了一个大动作,声称与清华大学合作的民用卫星项目,已经有一颗已经升空,王靖甚至放出豪言要在6年内发射32颗卫星,实现民营卫星领域的突破。
然后实际上王靖也只是出资支持了清华实验室的研究,在宣传时将这件事变成了由信威集团主导研发的项目。
放眼现在,这样拙劣的演技真的是漏洞百出,能说出这样的话的人,都会被怀疑是不是从精神病院里偷跑出来的。
但是在那个时候,却成了无数人争相追捧的神话。
顶级骗子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当他说真话时,人们都觉得他在说假话,都害怕他说的话是假的,而拼命去掩盖,实在令人唏嘘。
而王靖骗术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充分地蹭国家的热度,紧跟国家的发展战略,用国家发展的名义来包装自己的各种虚假项目,用国家做幌子,以此来获得投资的信任和市场青睐。
在市场和资本的运作下,各种投资机构为信威集团背书站台,信威集团成功上市,股票也一路飞涨到79.2元/股,相比收购时的1.09元/股,股价已经增长了66倍。
到2015年最鼎盛时期,信威集团已经是市值2000亿,而董事长王靖也以395亿身价名列富豪榜第七。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与王靖并列第七的是彼时的乐视网老板贾跃亭,不过短短5年,王靖就把信威从濒临破产的企业做到了千亿巨擘的高度。
东窗事发,老板早已套现离场
2016年网易财经的一篇名为《信威集团隐匿巨额债务,神秘人套现离场》的报道成了信威集团商业帝国崩塌的开端。
紧接着,信威集团的诸多项目都被曝出是虚假项目,或者是信威集团自导自演的左手倒右手的交易,投资人们对信威的投资信心崩塌,千亿商业帝国的崩溃只在刹那之间。
信威集团在短时间内数次跌停,被停牌,15万股民被套牢,甚至倾家荡产也大有人在,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同样在信威集团的神话破灭的时候,也没有一个投资信威的人能独善其身。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王靖和信威集团背后数个神秘的原始股东,早已经在股票最高点套现离场,带着巨额资产销声匿迹。
王靖再也没有公开露面以及出席信威集团的任何管理活动。
自信威集团在2016年停牌以后,王靖的失联,信威集团的经营也接连出现问题,出现了连续亏损,债务缠身的信威集团举步维艰,可能除了少数深陷其中的股民,还在祈祷信威能够再创辉煌,其他人早已不对信威集团报以期待了。
信威集团在停牌两年半之后,2019年再次开盘,又不出意外地连续跌停,信威集团也走到了破产清算的地步。
但是王靖和信威集团担保的国开行的贷款因为早已过了有效期,债务也不再与王靖有关系,也就是说国家被王靖骗取的280亿的贷款,最终也只能算作投资失败成为一笔坏账。
王靖虚构的商业帝国崩塌之后,国开行的280亿贷款也悉数打了水漂,国家和人民的损失又该谁人负责呢?
2019年7月31日,国开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怀邦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已经被中纪委监察调查。
信威集团能轻易从国开行获得贷款不难看出是有内部的推波助澜甚至是利益交换,也希望此次整改以后,国开行真正担负起国家开发和投资过程中的后勤负责人的职责。
退市后的信威集团总部在2021年7月进行公开拍卖,虽然有高达8000人次的围观,最后却因为无人出价而流拍。
商业没有捷径,有的只有诚信经营,筚路蓝缕,那些一夜铸就的神话,不过是精心编制的谎言,诱人入套的陷阱而已。
2021年5月2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作出如下纪律处分决定:对北京信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实际控制人暨时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王靖予以公开谴责;并公开认定实际控制人暨时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王靖10年内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王靖本人也因为债务责任成为失信执行人,在国内被限制了高消费,此时国内已无王靖的立身之地。
此时的他可能也如曾经的乐视网老板贾跃亭一样,靠着股票套现的数亿资产移民国外,逍遥快活。
只是不知道他们午夜梦回时,想起曾经自己的所作所为,想到自己终生可能再难回到祖国,能否有一丝忏悔。
王靖不过是资本推到台前的代理人,在这场资本的游戏里,信威背后的资本们都赚得盆满钵满,潇洒离场,只留下了债务缠身、信誉全无的信威的烂摊子。
最后承担恶果却是国家和15万的股民,让国家的投资未能用在真正利国利民的项目上,也深深伤害了广大人民投资的信心,实是祸国殃民。
国之重器不能轻予,国家开发投资银行是国家的重要的战略投资机构,在面对各类投资申请的时候更应该要本着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谨慎审批每一笔贷款。
我国奉行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以市场为主,政府为辅,市场的有序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监管,资本体系下的资本运作和收割社会财富的行为应当被抵制和取缔,诚信经营不可轻易被资本颠覆。
对于广大的投资者来说,“投资需谨慎”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应该在每次投资前都要深思熟虑的结果,不能被各种鼓吹利好的信息蒙蔽了双眼,盲目跟风投资,最终成为被收割的“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