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三条消息,有点感慨。世道真是变了。
第一条消息不是新消息了:中国汽车市场相当于美德日韩之和。
汽车是世界第一大产业,价值3万亿,非同小可。中国汽车市场之大,而且中国汽车成为主场竞争,上海车展传统 B B A 被电车潮头打得有点懵,特斯拉当了逃兵,通用和福特静悄悄的,两田前沿欢笑都装不出来,雪铁龙只有拉出车模壮胆。
西方品牌直接放弃中国市场是不可能的。大众40%的销售来自中国市场,奔驰37%(但盈利只有18%,奇怪,一直以为中国奔驰的单位盈利高于欧美,或许是被合资方抽走了部份盈利?),宝马和奥迪不清楚,估计都差不多。
接下来不仅技术上要适应中国主场的新特点,管理上也会有影响。大众要求面向中国的型号研发周期缩短1/3,这是感到了压力。换句话说,中国公司的狂卷也会影响到外企,靠从“国际型号”输入中国已经压不住了。以前一直是“外企比内企待遇高、工作舒服”,以后可能更加同质化了,并且会向欧美的总部和世界各地卷过去。
中国汽车要走向世界的,电车已经开始了。对于这些老字号来说,不进则死。不拼不行了。
特斯拉还是能打的,但特斯拉有致命软肋:电池。现在美国市场主要用松下和LG化学的电池,开始用宁德电池了,德国特斯拉还开始用比亚迪电池。但美国电池呢?抱歉,不存在,在可预见的将来都不存在。用“别人”电池的电车就好比用“别人”发动机的宝马,但特斯拉宁愿去造星舰,也不造电池,那个PowerWall不算,不是汽车电池,也只是“永远试生产”。
大众、宝马、奔驰的“领导班子”都到上海车展来领教过了。据说开始时是为了理解为什么这几年他们的销售遇到顶风船,现在有点明白了。说来真巧,2019年上海车展我去看了,已经看到中国电车打响了警告枪声(warning shot fired across the bow),这一次是海啸来了。
汽车是现代工业的集中代表。相信欧美真感到压力了。不仅是中国制造的压力,也是中国市场的引力。工业革命以来欧美中心地位第一次真正受到真正的威胁。
第二条是新消息:拜登和哈里斯一起在白宫召集美国AI大公司的头目,商量对策。
ChatGPT带来巨大的震动:人工智能可能正在突破临界点,进入马太效应的自我加油阶段。这对科技的影响不用说,对就业市场的影响才是白宫最焦虑的。高盛经济研究最近发表《人工智能对经济增长的巨大影响》报告,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推广到职场的话,科为全球未来10年带来7万亿美元的经济效益,但可能会取代3亿个全职工作。香港和新加坡也在哀嚎:可能20-30%的本地工作会被AI取代。
据统计,过去80年里85%的新工作有新技术带来,但人工智能是与传统的“硬件科技”完全不同的新东西,从制造业、农业、服务业到白领的全面自动化的影响现在难以预料。
欧美不乏约束人工智能发展的呼声,人工智能教父Geoffrey Hinton也辞去谷歌工作,转而警告人工智能的可能危害。确实,拜登和哈里斯的白宫会议的焦点是告诫人工智能公司担负起社会责任,不要片面追求技术进步。
但马上就有人指出:美国早就不垄断人工智能的发展了,实际上中国在一些方面已经领先了,美国拼尽全力发展,可能只是勉强领先,要是自己停步,被中国赶上和超过是分分钟的事。
这里,有一次感叹:世道变了。美国现在还在琢磨这对中国科技封锁,需要多少年会反过来要求中国科技开放呢?
第三条也是新消息:汇丰银行在平安保险的压力下,在研究拆分问题。
汇丰银行是英国银行,在1993年把总部从香港迁到伦敦,但78%的盈利来自亚洲,说白了就是香港和中国大陆。欧洲还好一点,北美是赔钱的,所以零售银行业务索性出售了。现在汇丰是把亚太的盈利补贴欧美,作为大股东的平安保险不干了。
要么把总部迁回香港,汇丰成为亚太银行;要么亚太部份和欧美部份拆分,停止补贴。
汇丰当然反对,理由也不是没有:正是因为汇丰的国际性质,才能赢得那么多的亚太生意,所以欧美那头亏本,是当作loss leader的,吃小亏赚大便宜的意思。
西方另一个顾虑是:平安保险里有中国政府的股份,英国最大银行受到中国政府控制,说起来总是不爽。问题是,英国经济只剩金融这块还算靓丽了,汇丰又是其中最靓丽的,怎么舍得割舍?但不割舍又怎么办?
英国的问题又多又大,据说2023年第一季度GDP增长只有0.1%,全年预计是-0.6%!难怪现在英国驻香港总领事要多谈商贸和投资,“麦克风外交”要翻篇了。
汇丰的股东大会最后否决了平安的提议,但要求汇丰增加分红提成,不能把盈利都补贴到亏空的欧美运作。不过,汇丰迁回香港甚至拆分,这在以前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上不了股东大会的。
世道真是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