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集防洪、航运、发电、水资源配置和灌溉等综合效益于一体,是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的关键节点。作为枢纽左岸工程的一部分,大藤峡船闸于2020年投运之后,让西江船舶的通航能力从300吨级提升至3000吨级,成为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的“咽喉”。大藤峡船闸在建设过程中有哪些世界级技术突破?又是如何发挥它的作用?
总台记者 朱思颖:大藤峡船闸由上下游两条引航道、上下两个闸首、一个闸室组成,总长超3700米。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水头最高的单级船闸,上、下游通航水位落差能够达到40.25米。我现在就站在下闸首的闸门之上,这是目前世界最高的闸门,高47.5米,比三峡的闸门还要高出9米,相当于16层楼的高度。这是一个典型的双开门,单扇门的重量能够达到1295吨,相当于一艘轻型护卫舰的重量,单扇门的面积也达到了2.5个篮球场大小。在闭合的时候,闸门呈“人”字形,因而得名人字闸门。这样的闸门可以更好地抗击水压,提供安全可靠的运转保障。在安装这样的庞然大物的时候,在闭合时,精度要求只在0.05毫米,只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直径。
一艘由广西武宣下行前往广东的货船准备过闸,由于上下游水头落差的原因,船舶需要通过船闸闸室的输泄水,完成上游到下游、下游到上游的位置转换。如果像这艘船一样是下行,就需要通过上闸首进入闸室,闸室进行泄水达到与下游水位持平,下闸首再打开,船舶就能驶出。通常情况下,这个长约300米的闸室能够在12分钟内完成超40万方的输泄水,相当于桂平市居民3天的用水量。
排队上行的船舶会通过已经打开的下闸门进入闸室,闸室再充水到达上游的水位,这时上闸门打开,这些船舶就能驶出,再换下行的船舶进入闸室。就这样一上一下、一下一上,形成了循环的通航。
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船闸管理中心主任 王小林:大藤峡船闸已经实现24小时通航,船舶单次过闸时间仅需1个小时左右,效率较运行初期大幅提升,每天通航能力14闸次—16闸次。闸室内能同时容纳6条3000吨级船舶,或12条1000吨级船舶,设计年通过能力5200万吨。
总台记者 朱思颖:大藤峡船闸的建设,让航道变深变宽,提升了航运能力。以往的险滩、礁石没于水下,船舶不再容易触礁。船闸通航3年来,西江干流的航运需求得到极大增长。截至目前,大藤峡船闸累计过船超7.6万艘,核载总量超1.74亿吨,带动了地方超百亿元的产业,珠江—西江经济带的发展被注入更多新动能。
来源: 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