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市12年后,国内首家通过IPO登陆A股的汽贸集团——*ST庞大,走到了上市之路的尽头。6月30日,*ST庞大在上交所正式退市。
相关资料显示,成立于2003年的庞大集团曾经是中国最大汽车经销商集团,巅峰时期网点数量超过1400家,市值数百亿元,一度被称为“4S店之王”。然而近年来,庞大集团门店数量却持续下降、业绩不佳。
财报显示,2017年底,集团的经营网点为1035家;2022年底,集团仅剩267家经销门店,不足此前三成。2020至2022年,庞大集团三年净利润也都没能达标,最终不得不退市收场。
庞大集团为何黯然退市?
资深汽车领域自媒体博主常岩表示,庞大集团退市,既有宏观因素的影响,也有自己经营方针的一些问题。
从宏观来说,跟中国整个车市的大环境是相关的。这两年中国车市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竞争正在逐渐激烈,有些车的单车毛利率是在逐渐下降的,甚至很多车型已经出现了赔钱销售的状况,作为车企中下游的经销商,利润会受到很大的挑战。
另一方面,现在整个中国的车市正在非常快速的由传统燃油汽车向新能源汽车进行转移。在这个转型的过程当中,很多新能源车企其实也选择了抛离经销商,采取自建直营系统的方法。这对很多经销商造成雪上加霜的效果。
从庞大集团自身的运营来看,从目前披露的很多财务数据当中显示,他们的经营方式其实也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一方面庞大集团引入了过多的汽车品牌,当时只在意规模的扩大,而不太在意品牌的绩效方面,导致了其实很多品牌在后期难以为继,并且成为不良资产。同时庞大集团自身也采取了买地建店的方式,大量的资金其实并不是用在主要业务的运营上,而是用在买地上,一旦地产出现问题,就会导致资金方面的问题。
4S店迎来生存危机?
在庞大集团被摘牌的同时,整个汽车经销商行业的生存状况也不容乐观。有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有超过1900家汽车经销商关停退网,到了2022年,这一数字已经增加至4000家。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2022年全国汽车经销商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显示,2022年,完成年度销量目标的经销商占比为19.4%;仅有29.7%的经销商实现盈利,处于亏损状态的经销商已接近一半,亏损额大多在几十万。
在常岩看来,这种现象的原因,首先是因为现在整个汽车产品结构出现了变化。以前很多汽车品牌流行的还是“车海战术”,很多车企经常同时有好几十款车型在售,这种情况就需要经销商来帮助他们实现众多车型的管理和介绍等等;现在大家的产品结构逐渐“集约化”,很多车企的在售车型可能就缩减到1~2款,在这种情况下,其实就不太需要那么多的经营人员来进行宣传。
其次,是整个社会向数字化转型能力的提升。大概在二三十年之前,由于社会数字化程度没有这么高,像车型的出入库、销售数量都需要人工统计。另一方面为了扩大销售的触手,也需要在各个地区建设大量的4S店。
但是现在,很多品牌已经采取了直营化的方式,只需要建一个网站,建一个APP,用户就可以直接了解到车型信息,并且直接下单。这些转变都严重冲击了4S店存在的价值。
还有一个隐藏的原因,之前4S店还承担了很多提供车辆服务的业务,比如维修和保险。但是现在一方面电动车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很多传统的汽车保养项目已经不再需要了,另一方面现在也出现了很多依托于互联网、成本更低的在线服务机构。这些新的运营形式的出现,也都对4S店的传统价值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直销模式会彻底取代4S店吗?
从2021年开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启了“翻倍”增长模式。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崛起,新的营销模式也应运而生。包括特斯拉、理想在内的多家“造车新势力”采用直营模式销售新车。直营店大多地处繁华商圈,消费者不用走远就可以体验新车。
与传统的汽车销售模式相比,虽然地处商圈的汽车城市展厅只能起到产品展示的功能,并不能提供维修等服务,但由于其背靠商圈,客流量相比传统的4S店有增无减。每天络绎不绝的消费者进入展厅,车企的销量也随之攀升。
未来4S店模式是否会彻底被直销模式取代?常岩认为,未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传统以4s店为主的经销商体系还会继续出现缩水。但从目前行业的分析来看,他并不认为4S店一定会彻底消亡。
比如很多豪华品牌,在单车利润比较好的情况下,还是需要更多触手以及个性化定制服务来提升品牌的美誉度。从这个角度来讲,传统的4s店因为能提供即时化的、基于线下的以及由单人进行服务的这种模式,还是可以迎合很多用户和厂商的需求的。
还有像新能源汽车,正在呈现更加下沉、渠道更加多元化的状态,以前立足于一二线城市的车企,也希望能够快速在三四线城市甚至乡镇打开自己的销路。在这些更为传统的销售区域,4S店模式还是有比较高的覆盖率和影响力的。
来源:新闻建外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