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恢复,我们来重点聚焦实体经济的发展。上半年实体经济是否得到了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呈现哪些特点?透过金融数据能有哪些发现?来看记者对首席经济学家们的采访。
上半年货币总量够 实体经济得到有力支持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长期跟踪研究宏观金融数据。上半年,人民银行降准0.25个百分点,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15.73万亿元。在他看来,这两个数据都体现出上半年货币投放的一大特点:总量够,这既意味着金融可以更好满足实体经济的需要,也意味着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管涛:这张图反映市场利率和基准利率。这张图展示出,去年底开始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市场利率是围绕七天逆回购利率上下波动,显示央行对市场流动性的管理,既满足了合理需要,同时防止资金价格大起大落。
而贷款价格则是企业和居民更为关心的。上半年,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96%,比上年同期继续下降,为历史较低水平。而居民贷款方面,6月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也下降至4.11%。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继续稳中有降,金融对经济的支持持续加强。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温彬:金融更加重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包括在6月份实施了降息,同时有助于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提振我们的市场主体的信心。
招联首席研究员 董希淼:在加大对实体经济信贷投放的同时,也推动整个社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无论是整个企业的平均贷款利率,还是个人消费信贷利率都呈现了下降的趋势。
上半年资金持续流向重点领域薄弱环节
今年上半年,资金都流向了哪里?哪些领域得到了重点支持?继续来看记者的采访。
梳理上半年信贷结构资金走向,我们发现,普惠金融、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基础设施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是资金重点流向的领域。6月末,投向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就增长了40.3%,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也增长26.1%;“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连续14个月保持在20%以上的增速。
管涛:这个蓝线是人民币贷款余额的平均增速,涉农、普惠金融、普惠小微、绿色贷款的余额增速都是远远高于人民币贷款的平均增速。
温彬:重点领域来看就是加大对制造业的这样一个信贷的支持,特别是在鼓励支持我们的制造业,加大投资增长还是非常的明显和显著的。
资金是如何做到定向支持、精准滴灌的?专家告诉记者,打开货币政策工具箱,科技创新、碳减排、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等多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正是确保资金能定向流向需要支持的领域。“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是这些工具的特点。
管涛:结构性货币金融工具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精准滴灌、定向支持,比方说我们设备更新改造贷款,不但有额度支持,同时还要求这个项下的贷款利率是比较优惠的,不到2%,同时还有财政贴息的手段,这个是通过总量控制很难实现的。
董希淼:目前央行创设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一共有17个,所以17个结构性货币政策预计到今年上半年总量达到7万亿左右,占整个央行的资产16%左右。
仅一季度,我国结构性货币金融工具的余额就新增了3754亿元,相当于同期中国人民银行基础货币投放新增的120%。专家告诉记者,在定向资金持续滴灌下,我国科技创新动力不断增强,绿色转型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力量正不断积累。
企业信心恢复 基础设施投资稳步增长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呈现恢复态势,但基础仍不牢固,尤其是4月份以来,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面对压力我国如何稳增长?政策又将如何稳经济大盘?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告诉记者,梳理各项数据,他发现,上半年金融继续拉动基建投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在稳步推进。上半年地方债发行进度过半,重点支持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等建设,6月末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5.8%;7399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资金支付使用比例已超过70%。资金支持下,前5个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5%,总体保持较快增长,6月建筑业PMI也保持在了55%以上的较高区间。
温彬:基础设施也是今年稳增长的一个重要抓手,随着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发行,银行也是加大了配套资金支持力度,所以我们看到整个基础设施是重要的一个投放领域。
除了金融拉动基础设施投资增长,上半年企业中长期贷款的逆势增长更值得关注。这表明随着宏观经济持续向好,企业信贷需求强劲,企业家对未来发展信心增强。
温彬:从上半年来看,我们信贷的增长还是比较大的,中长期贷款我们看到蓝色的这部分,明显是信贷投放的主力,特别是企业的中长期贷款增长还是比较快,这个也反映出企业对未来的信心,加大了中长期投资,这个对于当前稳增长、为下个阶段继续保持企稳回升态势奠定了基础。
董希淼:人民币贷款新增15.73万亿,接近85%是来自企事业单位贷款的投放,其中主要来自企事业单位的中长期贷款,这个给我留下印象是非常深刻的。随着政策的落地实施,企事业单位信心和预期恢复,融资需求在修复。
专家认为,前期推出的政策举措正在发挥效应,下半年,应对超预期挑战和变化,我国货币政策仍有充足的政策空间,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 作者 刘颖 孙艳 刘世军
编辑 李拓
流程编辑 刘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