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财经记者 石冰冰
近日,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公布2023年1-7月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今年前7个月,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7.8%、67.7%和52.9%,均位居世界第一。在新一轮发展周期下,我国船舶业捷报频传,后续订单更是接连不断,大型船厂订单已排至2026-2028年。
业内专家指出,新造船需求主要受海运贸易景气度的“扩张需求”影响和船龄到期、环保政策、技术升级等因素的“替换需求”影响,全球海运贸易回暖,叠加船龄到期、环保减排等促进本轮造船新增上行。
尽管我国造船业已成为世界“船老大”,但在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绿色船型方面,我国仍落后于韩国,这也是我国各大造船企业近年来的重要发力点。不过,我国船企的订单结构正逐渐发生变化,在绿色低碳船型的生产上不断取得着新突破。
三大指标全球第一
造船是典型的周期型行业,景气度主要受宏观经济、全球贸易、大宗商品价格、旧船更新等因素影响,周期的盛衰更替往往长达20年之久。从持续多年的产能出清到近年来船舶替换周期需求释放,叠加疫情导致国际运费上升、市场需求旺盛,全球造船业迎来了新一轮发展周期。
根据英国分析机构克拉克森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造船价格持续提升,克拉克森造船价格指数连续13周上涨,较2023年初上升3%,较2021年初上升33%。此外,造船的主要材料钢材的价格在今年迎来下跌,原材料成本下降使得船厂兑现的利润空间更大。
北海造船建造现场
在造船大周期的带动下,中国造船行业也迎来了爆发时刻。看船舶工业运行情况,造船三大指标是全球通行的参考值,今年1—7月,中国造船完工240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5.6%。承接新船订单447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74%。手持船舶订单1279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3.4%。以载重吨计,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47.8%、67.7%和52.9%。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彦庆指出,“完工量体现了中国造船的能力,手持订单量体现了生产的安全边界,新接订单量反映了我们的市场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三大指标的国际份额均居全球第一。
浙商证券研报指出,当前全球造船产能持续向中韩两国龙头企业转移,集中度提升。中国在全球造船业市占从上一轮周期约15%,一跃提升至本轮周期约50%,且行业不断向大型厂商集中。据了解,目前中国船舶、招商工业、中集太平洋海工等国内大型船厂订单已排至2026-2028年后。
值得注意的是,中韩两国都是造船大国,今年以来两国就开启了激烈的订单争夺。从今年前7个月的累计接单数据看,全球共成交858艘、2312万CGT,中国承接了542艘、1301万CGT,以56%的市场占有率稳居榜首;韩国承接了152艘、694万CGT,以30%的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二。
不过今年7月,韩国造船业在月度接单量上超过中国,重返全球新船接单量榜首,但中国船企凭借前6月的累计订单量依然大幅领先韩国船企。据克拉克森发布的数据,7月全球新船订单成交量为96艘、333万修正总吨(CGT)。其中韩国承接了29艘、146万CGT,按CGT计,以44%的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中国承接了48艘、113万CGT,以34%的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二。
交船期排到2027年
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海西湾造修船基地,是国家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三大造船基地的重点项目之一,随着全球订单的纷至沓来,该基地的“链主”企业,中国船舶集团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海造船”),明显感受到市场的热度。
风口财经记者了解到,在造船完工量方面,今年上半年北海造船完工交付8艘/140万载重吨,其中包含6艘21万吨散货船和2艘7万吨木屑船,交船数量和同期持平,交船吨位同比增长6.1%;完工船舶销售额31.22亿元。
北海造船建造的21万吨散货船
在新接单量方面,上半年北海造船新承接5艘船舶,包括4艘21万吨氨Ready散货船和1艘10万吨级养殖工船,共计94万载重吨。手持订单量方面,北海造船手持订单48艘,其中包含35艘21万吨散货船、10艘5500箱集装箱船、2艘10万吨养殖工船和1艘31.9万吨超大型油船。
目前北海造船的生产和交付日程非常紧凑,船舶交付期已安排至2027年上半年。值得注意的是,北海造船在国际市场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主要出口地区包括欧洲、韩国和日本,基于船东对于船舶需求的紧迫性,北海造船也在加足马力。
紧抓新船市场轮动的机遇,北海造船在巩固主建船型优势地位的同时,不断抓住新机遇。其中,超大型油船订单的首次承接将为北海造船开辟新的增长空间,8月,北海造船首次与全球顶级油轮船东合作,顺利承接31.9万吨超大型油轮,实现北海造船、青岛市乃至山东省首单突破,为进军超大型油船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月,北海造船还与亚洲知名头部船东合作,签署3+3艘21万吨氨ready散货船项目,进一步提升了在大型散货船市场竞争实力。据悉,今年北海造船经营承接额有望突破百亿目标。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预测,今年中国造船完工量将突破4200万载重吨,新船订单量超过5000万载重吨,手持船舶订单保持约1.2亿载重吨。需要注意的是,最新SCFI运价指数显示,除了美西航线运价小涨0.15%外,欧洲、地中海、美东主要航线每40尺柜运价分别下跌5.87%、3%、1.86%。在需求没有明显回升,运价继续下跌的情况下,船公司为何仍在大力度下单造船?
业内专家告诉记者,受益于过去两年火热的航运市场,船公司利润大增,在航运减排的趋势下,船公司大力投资订造新船尤其是绿色船舶,提升新造船舶的能效水平,是引领未来发展和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绿色转型成“必争之地”
造船业要实现新突破,发力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绿色船型是必经之路。当下,全球低碳革命不断推动着新能源背景下的船舶业变革,克拉克森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前7个月共有285艘新船订单为替代燃料船舶,占同期新船订单总量的46%。
向绿色低碳转型正是我国船舶工业当今的发力点。据了解,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船舶旗下江南造船、沪东中华等船厂绿色船舶在订单中占比均超过了90%,纵观各船厂接单情况,目前清洁能源动力船为市场主力,在燃料清洁化的趋势下,船舶行业将开启一轮由绿色化引领的景气周期。放眼中国船企,在全球大型LNG运输船的市场份额已经跃升至35%。
风口财经了解到,新能源船型订单逐步增加,也为北海造船的业务注入新动力。北海造船联合中船船舶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民船中心”)开发了21万吨LNG双燃料散货船、甲醇燃料散货船、氨ready和氨燃料等新能源船型,31.9万吨氨ready节能环保型VLCC,32.5万吨甲醇燃料矿砂船,为北海造船经营接单做好了技术准备。
其中,21万吨散货船作为北海造船最重要的主建船型,一直是北海造船的拳头产品,结合船东对于绿色环保要求日益提高的需求,北海造船联合民船中心推出LNG双燃料散货船(已接单7艘),甲醇燃料散货船(已取得LR和ABS 船级社原则性认可),氨ready散货船(已接单23艘),氨燃料散货船技术方案。目前北海造船手持的21万吨散货船订单中,绿色船型占比超过80%。
但是目前来看,韩国在高附加值的LNG船和LPG船上的订单量仍占据优势。韩国造船和海洋工程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韩国和中国的LNG船订单量分别为2265936CGT(86.8%)和344224CGT(13.2%),韩国的订单量是中国的6.6倍。LPG船订单量分别为425758CGT(61.4%)和161992CGT(23.4%),韩国是中国的2.6倍。
业内人士表示,在上一个超级周期内生产的船舶在能源消耗、安全、功能、技术等各方面性能和现在相比都差距甚远,把握2020年—2030年绿色船舶技术研发关键期,是推动我国船舶行业实现由大到强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