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显效、战略深化、高质量发展,”在8月30日召开的中期业绩发布会上,中国平安首席运营官付欣以三个关键词评价2023年上半年的业绩表现。这也是付欣自升任中国平安首席运营官后,第二次参加业绩发布会。
在今年3月份,她首次亮相业绩发布会,并表示对中国平安2023年以及中长期发展充满信心。
在2017年10月加入中国平安之前,付欣曾先后就职于德勤、IBM、普华永道、罗兰贝格等国际级咨询公司,长期从事管理咨询工作,在金融、科技、医疗等行业积累了丰富的战略规划经验。
入职中国平安以后,付欣曾任中国平安副首席财务执行官、企划部总经理,现任中国平安首席运营官兼战略发展中心主任。对于平安发展至今的战略演进,她了熟于心。
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付欣表示,中国平安已步入第四个发展十年,站在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
平安生命力的底层逻辑
2023年是平安创立35周年,回顾过去35年的发展历程,付欣说,平安共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在第一个十年,平安诞生初始,主要任务是探索现代保险制度。第二个十年,平安最早在业内提出综合金融的理念,开始了“一个客户、多种产品、一站式服务”的雏形,这个理念一直贯穿至今。
第三个十年,平安着力发展科技,并提出了“综合金融+科技赋能”,也就是如何让科技赋能主业发展。
如今已步入第四个十年,“在过去的3年半时间里,平安结合宏观因素、行业发展、疫情因素,推动改革升级,挑战不小,但为了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势在必行。”她说。
“经过这3年半之后,我们站在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上,所以,其实我们并不是很担心短期的波动,比如上半年营运利润的微降,因为我们对中长期是比较有信心的。”付欣说。
信心的来源有很多,付欣举例,比如寿险NBV作为前瞻指标已有大幅增长;保险合同服务边际近8175亿,存量规模大,业务质量好,是未来利润释放稳定坚实的基础等。
另外,平安独特的综合金融模式带来了利润的多元化结构,“我们内部有着高度协同的组织文化,以客户数、客均合同数、客均利润驱动利润增长,这也使得我们的获客成本更低、客户黏性更强。”她说。
“就我个人认为,平安的生命力主要来自于两个底层逻辑:一是专业,平安希望能够做一些哪怕是在别人看起来短期内比较复杂或者是有门槛的事情,但这些事情恰恰令平安更加专业;二是包容,平安对人才包容,对业务包容,对客户需求长期重视,这也是平安的底层基因。”付欣说。
保费增长的驱动力
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平安保险板块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4598.48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寿险、健康险及财产险的保费收入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
对此,付欣表示,在寿险方面,主要受市场对长期储蓄及保底稳健投资需求的驱动,今年上半年,客户对于寿险的需求增加。“另外,平安寿险改革成效显现,业务品质不断提升,‘保险+’服务深化,契合客户需求,这些其实都是寿险保费能够增长的原因。”她说。
对于健康险,付欣认为,在国家大力推广政策性健康保险的背景下,后疫情时代,居民的健康保险意识有所提升,拉动健康险快速增长。
对于财产险,付欣说,随着疫情之后经济活动的回暖,客户开车出行需求复苏,平安产险自身服务也在不断优化,另外,非车险的增长也非常可观。
今年上半年,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从3.5%切换至3.0%,也拉动了一波保险需求,体现在6月-7月保险市场十分活跃,而8月份之后开始下调。这是否会对下半年的保险产品销售带来压力?
对此,付欣说,相对于定期存款,分红险、年金等产品的优势依然存在,“我们的分红长期维持在4%以上,回报率是比较高的,对客户的财富需求来说具有吸引力,另外,我们之前也进行了相关的队伍培训,做好产品切换工作,引导客户不仅关注价格的变化,还要关注保单本身以及保险服务的质量。”她说。
科技板块的定位和前行方向
近两年,中国平安的利润贡献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其中,科技板块曾一度亏损,但去年开始已扭亏为盈。事实上,科技板块也曾为集团贡献了不错的利润,今年上半年,科技板块实现营运利润22.50亿元,同比有所下滑。
那么,未来,平安的科技板块“何去何从”,其定位和下一步发展方向如何?
付欣说,平安旗下汽车之家、平安健康、金融壹账通目前客户经营持续优化,经营业绩均持续改善,近两年主要是陆金所控股利润承压,未来伴随经济回暖,叠加科技板块经营质效的不断提升,也将提高科技业务对集团的整体贡献。
付欣介绍,平安整个科技板块的定位,一是紧密围绕主业转型升级需求,通过科技,赋能到金融主业,促销售、控风险、降成本。
“比如,我们用过AI促进销售,AI做理赔,AI帮助催收,这些事情可以提升客户体验。”她说,二是通过打造领先的科技能力,助力金融、医疗健康等领域形成独特的商业模式,强化“综合金融+医疗健康”的竞争力。
“比如我们开发了医疗机器人AskBob,帮助医生提升诊疗质量、提高诊疗效率。”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