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协同发展是基础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门和京津冀三地政府共同编制并于日前印发的《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到2025年,京津冀产业分工定位更加清晰,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同时,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培育形成一批竞争力强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优势产业链,协同机制更加健全,产业协同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协同发展,产业为基。产业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三个率先突破领域之一,是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的关键,也是推动京津冀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京津冀三地始终把产业协同发展作为战略突破的先行领域,围绕北京的“四个中心”、天津的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等、河北的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等的功能定位,有序开展产业的承接转移、对接协作、转型升级。目前,京津冀地区“2+4+N”产业合作格局已初步形成,成为引导产业有序转移、精准承接、集聚发展、深度合作的重要载体;创建多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加快了京津冀三地产业特色化、园区专业化、产城融合化发展步伐。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方案》明确提出“将京津冀打造成为立足区域、服务全国的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增长极和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区”的战略要求,细化部署了“四项原则”和“八大任务”,为深入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面向未来,要以产业为基础促进协同发展,就要做好以下几项基础性工作。
首先,明确责任做好协同。职责定位的明确至关重要,关系着京津冀三地产业分工与协作的质量。京津冀三地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自觉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权责上要主动担当,行动上要勇于当先。要按照“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区”的战略要求,以进一步明确京津冀产业分工定位为重点,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加强区域联动与政策协同,积极构建活力强劲、协作紧密的区域产业生态。
其次,各尽所能做好协同。做好分内之事,守住协同之责。京津冀三地要牢牢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一“牛鼻子”,坚持承接疏解与促进发展并举,谋划好各地区的产业规划与任务部署,集中精力培育各具特色的优质产业,协同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在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之中“办好协同的事”。特别是要以高端智能绿色化发展为方向,加快结构体系升级、技术路径创新、发展模式优化,着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自主可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再次,补短锻长做好协同。在补齐短板、锻造长板上同向发力、下大功夫,加快推进产业创新发展。按照“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增长极”的目标要求,京津冀三地要以产业协同创新建设为关键,探索共建集“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原创技术+成果转化”于一体的创新合作平台,切实增强区域产业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尤其是要高度重视优质企业群体培育,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及其特色产业集群;在此基础上,共同探索多元化产业对接合作模式,构建区域内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良好生态。
总之,只要京津冀三地切实增强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治自觉、战略自觉、行动自觉,动真格、下苦功、求实效,坚定落实各地区产业功能定位,不断做大做强做特做优各自产业基础,以区域产业高水平协同牵引要素资源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就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实现高质量发展。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郭贝贝)
来源: 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