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回暖业绩“翻车”,博纳影业转亏4亿元遭遇“壮年危机”
曾推出过《红海行动》《中国机长》《长津湖》等电影的博纳影业,在行业强势回暖的情况下“翻了车”。8月31日,博纳影业交出了上市之后的首份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50亿元,同比下降42.31%;扣非净利润则由正转负,亏损4.41亿元。
南方都市报记者注意到,自2014年末开始,“山河海”“中国骄傲”“中国胜利”三大系列的多部优秀电影极大增厚了博纳影业业绩。但随着《无名》上映完毕,三大系列主要作品基本完结。截至目前,公司暂未推出同体量的系列电影项目进行接棒。
同时,博纳影业积极试水喜剧、科幻、青春励志等多种类型电影。可惜,今年推出的《别叫我“赌神”》票房口碑双双崩盘,《少年时代》上映时间出现跳票,相关影片尚不能挑起营收大梁。
此外,截至2023年上半年,去年IPO补血13.82亿元的博纳影业,主要债务合计达42.72亿元,较年初增长5.18亿元,账面货币资金则减少6.61亿元至22.05亿元,资金链再度出现紧绷趋势。
在6月份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一口气公布了20部电影、5部剧集,并表示为此将准备40亿元资金。我说用30亿的钱,实际上我要备40亿的。对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于冬和他的博纳影业而言,一场新的“豪赌”拉开序幕。
行业火热,博纳“失声”
三年疫情之后,电影行业迎来了一场久违的狂欢。
猫眼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电影总票房达262.71亿元,同比增长52.91%,全国院线影片上映新片243部,同比增长50.9%。其中,今年暑期档,国内总票房达206.19亿元、观影人数达到5.05亿人次,双双刷新历史纪录。
得益于行业整体复苏,多家影视上市公司上半年取得佳绩。其中,中国电影(600977.SH)半年营收28.57亿元,同比增长87.95%;扣非净利润由去年同期的-0.49亿元变为3.23亿元。万达电影(002739.SZ)营收达68.69亿元,同比增长39.1%,扣非净利润扭亏为盈利4.15亿元。横店影视(603103.SH)营收增长40.69%至11.71亿元,扣非净利润为0.74亿元,成功扭亏。此外,幸福蓝海(300528.SZ)、金逸影视(002905.SZ)等公司虽仍未盈利,但亏损幅度均大幅收窄。
然而,作为国内老牌影视公司的博纳影业,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49亿元,同比减少42.31%;扣非净利润由盈利1.52亿元,转为亏损4.41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亦由流入12.54亿元,变为流出1.2亿元。
根据具体业务分析。报告期内,博纳影业上映影片共4部,包括主控主投的《无名》《别叫我“赌神”》和参投的《风再起时》《长空之王》。
据于冬自述及博纳影业《招股书》、2022年年报等数据综合分析,《无名》成本约在2.5亿元至3亿元,影片最终票房9.31亿元,情况似乎不错。但不考虑《红海行动2》等续作,作为博纳影业三大拳头项目之一“中国胜利三部曲”的收官之作 ,如此票房不仅远低于去年同期的《长津湖之水门桥》,在三大系列中,都算不上优秀。除《决胜时刻》外,仅略高于2014年上映的《智取威虎山》8.83亿元票房。
6月21日上映,对三季报影响更多的《别叫我“赌神”》,在有着“赌神”IP、周润发主角、“我不是药神”相似片名等多重光环的加持下,最终票房定格在4078.2万元,豆瓣评分更是只有4.9分,遭遇滑铁卢。
至于《风再起时》和《长空之王》,前者由郭富城、梁朝伟、杜鹃主演,最终票房4904.3万元,存在亏损可能;后者票房8.5亿元,中规中矩。
整体计算,博纳影业上半年在营收近乎腰斩的情况下,营业成本反而同比增长了7.28%,进而导致毛利率大跌39.81%。其中,电影业务实现收入3.13亿元,同比下滑76.48%,成为拖累公司营收的主因。此外,公司电影院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4.64%至6亿元,顺利分羹行业红利,但未能转变营收整体颓势。
放弃聚焦“主旋律”,多元化未见成效
博纳影业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99年成立的北京博纳文化交流有限公司,这也是我国第一家民营电影发行公司。2003年,公司取得“摄制电影片许可证”,正式进军电影制作领域。
博纳影业在影视行业的声名鹊起,要归功于其在主旋律电影商业化道路上进行的探索与突破。
2009年,公司以联合出品方式参与了《建国大业》和《十月围城》两部不同风格的主旋律电影,初步试水。2014年,博纳影业推出改编自“红色样板戏”的主旋律电影《智取威虎山》,不仅揽下8.83亿元票房,进入彼时国产电影票房前十,而且掀起一波“主旋律电影也能叫好又叫座”的热烈讨论。时至今日,《智取威虎山》在豆瓣上的评分依旧达到7.7分。
从如今视角来看,作为“山河海三部曲”系列的开山之作,《智取威虎山》仅仅是博纳影业事业转动的起点。该系列后两部作品——《湄公河行动》和《红海行动》,分别斩获11.86亿元和36.52亿元票房。2019年,公司连续推出《决胜时刻》《中国机长》和《烈火英雄》,组成“中国骄傲三部曲”系列,最终票房分别为1.24亿元、29.13亿元、17.06亿元。
随后接棒的“中国胜利三部曲”,更是一举奠定了博纳影业主旋律电影商业化巨头的地位。其中,《中国医生》票房为13.28亿元,而《长津湖》第一部票房高达57.75亿元,超越此前现象级影片《战狼2》,成功登上国内电影票房榜榜首。续作《长津湖之水门桥》部同样有着40.67亿元的高票房,位列票房榜第九位。
“山河海”“中国骄傲”“中国胜利”三大系列的大获成功,推高了博纳影业的业绩。2018年至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7.84亿元、31.36亿元、16.1亿元、31.24亿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56亿元、1.76亿元、1.26亿元、3亿元。
在业绩向好的背景下,2016年便从纳斯达克私有化、准备回A股的博纳影业,终于于2022年8月正式在深交所主板敲钟上市。不过,2022年全年,博纳影业实现营收20.12亿元,扣非净利润为-1.93亿元,亏损主因是旗下影院关停时间较长,各项刚性支出仍需持续投入。
成为上市公司后,与过去的辉煌相比,投资者会更加看重未来的盈利能力。此前,华鑫证券相关研报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博纳影业主旋律电影能够持续取得高票房的原因,其中包括“形成了主旋律电影商业化运作方法论”、“系列化IP可持续迭代”“绑定重要导演、演员,长期深度合作保障票房”等因素。
不过,南都记者注意到,博纳影业似乎并没有继续将绝大部分精力投入自己擅长的主旋律赛道,而是开始加大多元化影片类型的尝试力度。
《无名》之后,博纳影业暂未明确提出新的成系列的接棒作品,仅公布了《红海行动2:虎鲸行动》《智取威虎山前传》两部独立续作。与此同时,在6月份的上海电影节期间,博纳影业公布了20部电影和5部剧集的片单,其中包含了青春题材片《少年时代》、警匪动作片《爆裂点》、古典爱情片《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奇幻动作片《传说》、奇幻喜剧片《实习爱神》、励志喜剧片《别叫我“赌神”》等,可谓风格迥异。
在半年报中,博纳影业也强调,在报告期内影片票房较低,不及去年同期,造成影片票房收入减少的情况下,“公司仍将不断积极尝试影片的创新性表达,同时积极开拓多类型影片。”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海电影节期间的发布会上,《别叫我“赌神”》的主演周润发、袁咏仪、方中信及监制黄斌、编剧庄文强、导演潘耀明等人均上台露面,体现出公司对于该影片的重视。
不过,《别叫我“赌神”》上映后未成爆款,考虑到2021年末该影片已投入成本就至少达2456.34万元,亏本是大概率事件。再加上《少年时代》撤档跳票,博纳影业的电影类型多元化之路尚待破局。
优质新作缺乏的情况下,公司股价也从上市后不久15.23元/股的高点,震荡下跌至目前的8元/股左右。
此外,“多元化”不仅体现在影片层面,博纳影业半年报同时提出,“继续在电影、电影院业务持续深耕,同时积极在剧集和品牌授权及衍生品开发等业务方面拓展,实现多元化稳健经营。”
值得一提的是,在电影演员选角上,博纳影业似乎也在尝试“多元化”。“山河海系列”多由张涵予、张译、吴京等老戏骨主演,或者彭于晏、欧豪、黄景瑜等偏硬汉属性,而《长津湖》《无名》《少年时代》主演中相继出现了易烊千玺、王一博、陈飞宇等人。此外,猫眼专业版显示,陈飞宇还将出演《红海行动2》。
于冬豪赌“40亿”,资金链持续承压
今年上海电影节公布新片单的同时,于冬也表示,“要准备40亿元才能保证拍完”。不过,资金正是博纳影业面临的另一个挑战。
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博纳影业货币资金仅为22.05亿元,却有着12.26亿元短期借款及18.03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此外,公司还有12.43亿元长期借款。
实际上,得益于成功上市,博纳影业去年通过IPO募资补血13.82亿元。但相较于去年末,仅仅半年时间,其货币资金便减少了6.62亿元,主要债务却上升了5.17亿元。
高企的借款意味着高昂的财务费用。今年上半年,博纳影业财务费用同比上升14.49%,达1.58亿元。这也对公司利润形成较大侵蚀。
值得一提的是,伴随着货币资金不断减少,博纳影业的债权投资却呈现扩大趋势。截至2019年、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末,分别为18.11亿元、24.1亿元、26.22亿元。财报显示,这一资产主要为“存放于银行的内保外贷一年期以上定期存单及利息”。
一般而言,借款利率要高于存款利率。财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博纳影业利息收入为4520.76万元,远低于1.56亿元的利息费用。为何还要在大举借债的同时进行大额存款,导致“存贷双高”的状况呢?就相关问题,南都记者询问了博纳影业。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复。
此外,报告期末,博纳影业还有约9亿元货币资金主要为“存放于银行的内保外贷短于一年期(含)保证金及质押款和保函保证金”。这意味着公司合计有约30亿元资金用以“内保外贷”。
根据招股书,博纳影业旗下共有15家海外子公司,也有一定海外业务,2022年年报显示,博纳影业97.71%营业收入由国内贡献。
一方面是三大系列拳头产品上映完毕,新的爆款尚未出现;另一方面是不断攀升的借款及随之而来的财务费用;再加上巨额资金为海外公司提供担保,如愿登陆A股一年,刚开始新征程的博纳影业,能够保持曾经的辉煌吗?
采写:南都记者 缪凌云 发自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