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素材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安桥陷落,夏普出售,东芝瓦解,高田破产,索尼动荡,三菱等众多企业承认长期伪造数据,如今轮到了安桥。这些曾以"工匠精神"自居的日本企业,如何陷入如此困境?
2023年5月13日,日本著名音频品牌、日本最大音响设备制造商之一的安桥家庭娱乐,向大阪地方法院提交了破产诉讼请求。他们以"市场萎缩和规模扩大导致盈利恶化"为由宣布破产。然而,令人讽刺的是,他们目前的总债务只有约31亿日元,相当于《航海王》作者尾田荣一郎一年的收入。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今年年初还有人在网络上大肆宣扬:"2021年,75岁的安桥将迎来新篇章—在VOXX和夏普的收购后,重新出发,面对下一代音响世界,吹响进化的号角,努力迎接下一个75年的征程。" 但现实却残酷地戳破了这个幻想。
1905年,11岁的松下幸之助在朋友伍代武的父亲的自行车店工作。松下公司成立后,伍代武成了松下幸之助的得力助手,也是公司内顶尖的工程师之一。二战结束后,松下决定拆分音响部门,1946年,伍代武抓住机会,在原松下音响业务基础上建立了安桥株式会社大阪电器,并开始生产留声机拾音器。
"安桥ONKYO"这个日语词汇意为音响,安桥的初衷就是以最纯净的方式重新演绎声音。他们的第一款产品CP-100,零售价高达300日元,当时日本国民平均收入不过500日元。安桥公司投入技术研发,推出了许多创新产品,如第一个松压盆技术扬声器单元ED-100、第一款内置8英寸单元的收音机OS-55和第一台推挽式放大器等等。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安桥品牌一度引领了家庭音响行业的发展趋势,1966年,他们的ST-55桌面分体式立体声音箱改变了传统一体式音响的格局。1970年,他们率先采用了90%的全新技术在前置放大器系统中,重新定义了家庭音响。他们还多次创造了"全球第一"的产品,如全球第一款高速配音的双卡式录音机、第一部具有光纤数据传输功能的CD播放机和第一台THX认证的家庭影院功放。
然而,进入21世纪后,安桥似乎失去了方向,传统音响和家庭影院市场逐渐衰落。2019年,为了生存,他们宣布以80亿日元的价格将家庭影院业务出售给美国音响公司Sound United,但这交易最终失败,导致安桥在2019年财年陷入资不抵债的状态。接下来两年,安桥试图通过增发新股和增资来自救,但最终只筹集到12亿日元。
2021年3月,由于业绩低迷,安桥宣布退市,并在同年8月被摘牌。为避免破产,他们将最主要的家庭影音业务出售给了夏普和美国同行VOXX,由夏普生产,VOXX销售。此外,耳机和头戴式耳机业务也被出售给了投资基金,e-onkyo音乐则被转让给了法国Xandrie,然而,安桥仍无法偿还所有债务,于是在今年3月,他们的扬声器子公司最终宣布破产。
一家曾经领导行业的企业,在短短十余年内陷入困境,原因多种多样,包括过度投入研发、产品定位不稳、盲目扩张、投入与产出不匹配等等。但根本原因是数字时代的流媒体改变了音乐听取方式,安桥错误地认为传统音响和家庭影院业务仍足以支撑他们。
MP3播放器的诞生改变了音乐听取方式,智能手机的发展让更多人随时随地享受音乐。与此同时,安桥坚守着需要CD的音响系统,这对年轻一代来说已成为过时的"高雅的养老方式"。
面对市场的变革,大多数音频品牌积极拥抱流媒体,而安桥却将研发重心转向了家庭影院业务。然而,当
智能手机时代崭露头角,一切都已经太迟。日本的市场环境和新一代消费者的需求也导致家庭影院和音响市场持续萎缩。这时,安桥开始感到手足无措。他们的副社长宫田幸雄曾经表示:"如果不尽快转向OEM业务,我们将失去生存的道路。"
在危机面前,安桥采取了多种措施。在传统领域,他们寄望于依托自身的研发经验和口碑,扩展了车载音响和电视音响的OEM业务,比如为夏普提供电视音响,并在电视上标明"Sound by ONKYO"。他们还与中国的TCL集团和土耳其的伟视达等大型家电企业展开了合作,试图通过电视内置音响来进入更广阔的市场。
在新的趋势下,安桥也积极进取,推出了一些新产品,如2015年的TWS真无线耳机W800BT和采用骁龙800处理器的智能Hi-Fi播放器DP-X1。然而,这些努力来得太晚,太缓慢。他们的家庭影音业务,曾经引以为傲的部分,反而成了他们的负担。即使出售了多个音视频业务,包括ONKYO、Pioneer、Integra和Pioneer Elite等品牌的授权,即使匆忙转向贴牌代工制造,也未能扭转颓势。持续的亏损导致安桥在真正适应新时代的研发方面无法持续投入。那些真正符合市场趋势的新产品几乎都没有机会在市场上留下印记。最终,由于现金流断裂,安桥甚至无法维持基本的产品制造。
安桥的沦陷或许只是过去20年来日本企业的一个缩影。曾经依赖全球化生产快速崛起的日本工业,以其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和创新的技术研发而傲视全球,但如今这一"工匠精神"的光环正在逐渐破灭。
首先,近年来不断亏损甚至破产的日本企业大多面临着相似的问题,即陷入对过去辉煌的沉迷,而在应对新市场变革时表现出迟缓,甚至显得有些自大。他们过于沉迷于技术研发,忽视了市场动态,有时甚至把有效创新变成了实验室里的玩具。新技术一旦商业化后,高昂的售价让消费者望而却步,为中国等新兴力量快速填补市场空白创造了机会。
其次,在科技和市场不断变化的时代,日本企业往往依赖企业创新来引导市场,而忽视了用户需求的变化。各行各业细分市场中出现了许多个性化的需求。日本企业对未来科技行业的发展前景和趋势也出现了许多误判。
再者,由于成本问题,日本企业的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失去竞争力。这不仅仅是价格竞争,还因为他们未能适应全球制造业产业链下沉和细分的趋势,固守过去的思维,忽视了新的产业生态和发展模式。特别是在工业4.0时代,日本制造业呈现出明显的颓势。
安桥的陨落敲响了警钟。日本制造业也许不再拥有昔日的光环,但仍然在许多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的崛起无可阻挡,但我们希望日本企业能够更稳健、更务实、更长远地走好这条道路。
最后,日系制造业或许不再是"神话",但他们仍然在世界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对于那些曾经傲视全球的企业,过去的辉煌并不代表未来的成功。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持续的创新和适应能力才是企业生存的关键。安桥的命运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对于其他企业来说,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警示。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