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亲口告诉记者:经过三年疫情,现在财政都没钱了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这几天社交媒体上掀起了一阵轩然大波,讨论的热点都集中在脱口秀节目上。但与此同时,一则跟普通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大新闻却悄无声息地消失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的一名记者曾暗访他们,结果却得到了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答案:在经历了三年的疫情之后,如今财政已经严重亏空。
近期,中国三农发布了一篇报道,揭示了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的一起令人震惊的事件。
这个县的大货车司机们发现,即使货车在出发前没有超重,一经过磅便会被指定为超重,接着收到高额的罚单。更令人咋舌的是,有一辆货车在短短两年内竟然收到了58张罚单,罚款总额高达27.5万元。
针对这一事件,内黄县交通运输局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的政策法规股长张院平做出了回应,称:“经过三年的疫情,现在财政困难,所以执法必须要严格执行,必须要罚款。”这个回答让人不禁深思: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样的故事?
如果仔细回顾过去,便会发现财政困难并非一两天的事情,也不仅仅是内黄县所面临的问题。去年,中国新闻周刊曾进行一项调查,发现全国有111个地级市公布了罚没收入的数据。令人担忧的是,其中80个城市的罚没收入呈现上升趋势,其中15个城市的同比增长率超过了100%。比如四川乐山的增长率达到了155%,江西南昌也不遑多让,增长了151%。
这引发了记者们的兴趣,他们开始追问,为何罚没收入出现了如此大幅度的增长,是否主要是因为交通罚款?
这个问题的提出,源于去年7月的一则新闻,涉及山东省成武县的一些大货车司机与当地交通运输局之间的合作。司机们提前缴纳当月的罚款,而交通运输监察大队则承诺,这些货车在一个月内无论是否超载或超高,都将畅通无阻,每辆货车的费用为每月1000元或2000元。令人惊讶的是,在办理罚款包月时,还可以商量价格,比如有司机咨询,是否可以一次缴纳多辆车的罚款,对方竟然表示可以享受1000元的总优惠。
交通罚款一直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2021年,《半月谈》报道称,某北方山区县一年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1亿多元,但当地的交通违章罚款却贡献了超过3000万元,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3。这究竟是为何呢?官方解释是,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地方财政吃紧,因此不得不依赖罚款来增加收入。
与此同时,中国三农发布的记者在暗访中获得的答案也一脉相承:各县经过三年的疫情,财政情况变得异常困难。
记者毫不客气地直截了当地问:是否存在罚款任务?对方的回答同样坦诚:“当然有,如果罚款没有完成到位,他会找你的麻烦。”这里的“到位”不是简单地罚一笔款,而是有一定的标准,必须完成罚款任务。
这种情况并非新鲜事。前年,霸州市向下辖的15个乡镇分配了3.04亿元的非税收入任务,并将非税收入的完成情况纳入乡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事实上,人们都明白,财政困难导致随意罚款,进而恶化了营商环境,企业外流,交通不畅,税收基础进一步减少,财政短缺的问题因此愈加突出,罚款成为政府的一种创收手段。
这种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何在呢?侠客岛曾指出,官方解释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地方财政吃紧”,但其实财政困难一直都是悬在县级政府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财政困难是由三年的疫情导致的,企业又能去哪里逃避罚款呢?毕竟其他地方也可能执行更严格的罚款政策。这方面,霸州市的经验是一个
典型的例子,其中主要的罚款对象集中在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身上。
对于这些企业来说,迁往其他地方并不是一个实际的选择。毕竟,他们的经济基础本就脆弱,重新开始业务可能会雪上加霜。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财政困难是一个根本性问题,但在中国三农发布的报道中,仍然揭示出了一些不太为人知的细节。
首先,有关电子地磅的准确性问题。记者亲自体验了从装载砂石料开始的整个过程,发现货车明明在超限标准49吨的情况下加载货物,但在称重后,却只显示了48.98吨。
这引发了质疑,是否可能是砂石料厂故意多装了一些,但称重数据却显示不准确?然而,司机的回答却让人大开眼界。他们表示,生意不好做,有时候会多装一点货,然后告诉你没有那么重,这样可以多挣一些钱。
记者继续保持质疑精神,前往一个商业地磅再次称重,结果显示48.99吨,与之前的称重结果相差不大,但仍然未达到标准的超限重量。
然而,真正令人震惊的是,在路上的检测地磅显示的数据竟然是53.15吨,超过标准4.15吨。
这一超限重量按照500元/吨的罚款标准,就意味着额外的2000元罚款。
此外,还存在故意延迟发送罚款通知书的问题。有人收到的通知书上写着2021年7月5日的违章记录,但实际发出的日期却是在2022年7月18日。这意味着司机们失去了争辩的机会,无法证明自己当时并没有超限。
综合考虑这些细节,不难看出,这些罚款并非出于维护交通秩序的目的,而更像是政府寻找创收渠道的手段。
在财政困难的压力下,地方政府被迫采取了这种极端的方式,而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则成了牺牲品。这种情况下,罚款成为了一种无奈之举,但也加剧了恶性循环,导致了营商环境的恶化和企业的流失。
面对这一现实,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财政困难固然是一个重要原因,但政府需要采取更加合理和公平的方式来解决财政问题,而不是依赖随意罚款来填补亏空。只有这样,才能维护社会的公平和稳定,创造更有利于企业和市民的经济环境。
不管怎样,我们都需要摆脱这种依赖罚款的陷阱,找到更加可持续的财政解决方案,才能实现长期的繁荣和稳定。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