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障不发生停电事故,特殊医生给电力设备做“血液”检测!
致敬美好生活创造者守护者,由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联合江苏省总工会推出的特别策划——《了不起的劳动者》。今天来认识一位特殊的医生,她不是给人看病的,她的服务对象是我们每天都要用到的电,她不但给电看病,还能给电力设备做“血液”检测。
“发生停电你就会感受到,就像忽然没有空气了一样,你会感受到这个东西很重要。我们要做的工作是让老百姓感觉不到电,就是说不发生任何停电事故,是我们最终想要达成的一个服务宗旨。”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五级专家张晓琴说。
“跟师傅前辈们多请教,自己努力去学,在入职的前三年里面,只要有能够到现场出差的机会,我都尽量去跟领导申请让我多去跑。”
“正好到了特高压的时代,牵涉到仪器制造、设备制造,自动化甚至计算机方面的一些东西,就需要她去不断吸收知识,要消化转化最后才能有成果。”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高级技术总监朱洪斌说。
进入国网江苏电科院的头三年,张晓琴走访了60余座超特高压变电站,出差时间超过300天,开展设备试验及故障分析。他们像验血一样检查变压器里的油,来分析变压器的健康状态。
“我们通过‘验血’来看变压器油里面有哪些特征指标,就像你验血的时候一些特征指标一样,通过这些特征指标来分析这台变压器目前的健康状态。”张晓琴说。
如何让检测结果更精准?早在2015年,张晓琴就发现,由于缺乏全自动检测装置、存在人为误差,各实验室间绝缘油色谱结果比对误差高达20%。
2019年起,她和团队自主研发出全自动分析装置,构建起国家电网公司首套省级网络化色谱智能管控系统,将各实验室比对误差降低至8%。
“这个特征指标增长就意味着变压器内部可能有异常的缺陷,把精度提升误差变小之后,能够发现的缺陷就更提前了。”
2022年,她又带领团队研发了高精度绝缘油色谱在线监测系统,将原本的“单次抽血化验”升级为“24小时健康监护”,可随时随地发现问题,并让实验室检测误差降低到5%以内。
“不光是电科院可以做到这个水平,我保证江苏的各个地市都能做到这个水平,都能够做到一个较及时而且准确评估。”
电力设备绝缘直接关系到电网的安全运行,六氟化硫气体因其优越的绝缘性能,支撑起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我国现有六氟化硫设备超30万台,然而,六氟化硫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35万倍,受制于检测、回收、管控等环节的技术瓶颈,六氟化硫不可避免地向大气中排放。六氟化硫自动化检测,这个困扰行业40多年的难题,让张晓琴心中燃起了斗志。
“原来矿物油它是通过有机溶剂来分离,我们当时就提出来用半透膜的方式,但是我要测的矿物油它就留在半透膜的表面,然后再通过红外检测的方法来检测,这个方法当时提出来觉得理论上是很可行的,但实际上后来找了制造商,去把它制造出来的时候就有很多问题,像这个膜它可能也能达到分离的效果,但是很容易坏。”
为了攻克难关,张晓琴几乎住在了实验室,带领团队将9项指标逐一拆解、分别攻关。
“所以在膜材料的挑选上面挑了很久,膜材料找到之后又发现一个问题,发现矿物油透过膜的时候,形成油的厚度不均匀,就造成检测的时候结果忽大忽小,膜尽量做小之后它就比较均匀,检测的误差也更小。”
带着这份攻坚克难的执着劲,张晓琴与团队研发出了世界首套六氟化硫气体质量一体化检测装置。这一创新成果将单个样品检测时间由18小时降到40分钟,效率提升27倍,获授权国际发明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13项,并荣获2023年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
“做创新肯定会有不断的困难,如果没有困难的话,创新可能就不是你来做了,别人早就做出来了,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工作近十年,张晓琴已为江苏电网几乎所有的7000余台主变压器做过检测,检测样品累计超过10万件,通过精准检测,提前发现潜伏性缺陷,避免设备故障造成停电。
张晓琴团队的创新成果已应用于四川白鹤滩水电入苏工程等18个国家重点工程,研发的装置还推广至瑞士、新加坡、韩国等11个国家。
张晓琴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五级专家
我们就想让现在这种基本上不停电不缺电的状态,要始终把它做好,让老百姓用电安全,而且它可以成为一个常态化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