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优化2万人,漫漫4千亿偿债路,融创离完全上岸还有多远?
界面新闻记者 | 牛钰
界面新闻编辑 |
“就两个要求,一个是快,这是我们恢复正常经营的基础。另一个是必须系统的、周全的能支持公司真正恢复过来。”
对于境外债重组,融创董事会主席孙宏斌寄予厚望。如他所愿,在“喊话”20天后,重组基本完成。
融创近日宣布,其本金总额为90.48亿美元的境外债务重组方案,已获得超75%的现有重组债务持有人支持。
“得到75%以上的支持,意味着本次重组基本能完成了。”一位市场人士表示,融创的债权人结构复杂,基数大,分布在香港、新加坡、欧美以及内地等多地,投票也各自需要一定的内部程序。
考虑到部分债权人需要更多时间来完成加入重组支持协议,融创已将同意费截止日期延长至5月4日。
算上1月初获通过的160亿元境内债展期方案,4月初复牌,融创“恢复正常经营的基础”已实现。
为了走出自成立以来面对的前所未有的困境,在对内挥刀、对外求援、接连的债务展期谈判、以及铺天盖地的声讨中,融创走过了极为艰难的一年。
如今离孙宏斌“年中恢复正常经营”的节点越来越近,披露年报、复牌、债务重组三座大山已然翻越后,外界依然好奇,融创离正常经营这个目标还有多远,以后又会是一家怎样的地产公司?
上岸了吗?
对于房企来说,恢复正常经营的核心是销售回正、重启拿地与获得公开市场融资。
目前的融创显然还不具备这些条件。截至2022年末,融创的有息负债总额约为2984亿元,公司连同其合营及联营公司的有息负债更是高达4043亿元。
总额数百亿元的境内外公开债重组成功,只是争得喘息时间,未来9年内,融创将始终走在化解债务包袱的路上,远没到能轻装上阵的阶段。
“在公司接下来的经营思路中,恢复拿地还没提上议程,最近土地市场的热度与我们无关。”一位融创人士告诉界面新闻。作为曾经土地市场上的大户,再不会有那样的高调时刻了。
另有知情人士称,在融创一系列“回归正常经营”的阶段性目标中,拿地并不在其中,做好现有项目的去化,让它们盘活成为内生的动力才是重中之重。
公开市场融资层面,融创短期内也不必抱有期望。境外重新发新债,不仅是融创,绝大部分民营房企都断了这个念想,境内其他公开融资也不会有好转。
有房企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虽然去年底有“三支箭”、银行授信等政策出台,但陷入现金流紧张的房企很难真正享受到政策红利,多数民营企业在融资方面还很困难,进一步导致了债务、经营层面的困难。
“是可以准备境内外发债计划,但很难发出来,就算发行了也不会有人买。”
好在保交付层面,融创还能获得一定资金支持。
融创CEO汪孟德在3月的投资者说明会上提到,公司一直在积极申请保交楼专项借款配套融资,确保项目的建设与交付。目前第一批的保交楼资金约110亿已经落地,第二批申请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但保交楼的资金也是需要偿还的。
汇生国际资本总裁黄立冲告诉界面新闻,对于房企而言,各地政府提供的纾困资金也是一笔笔新增债务。 而且当前AMC输血房企是两种方式,除了乘机低价入股优质项目,等资产变现实现退出,另一种是配合政府“保交楼”政策,资金封闭管理,只用于盘活项目,不会对项目的母公司有资金上帮助。
“融创在国内的优质资产会在化债中逐步被消耗,同时一些子公司被起诉和冻结资产,项目可以继续开发,但产权恐怕动不了,在这些资产逐步开发完后,它的总资产规模会越来越小。”黄立冲认为。
此前靠举债大规模拿地循环开发,像滚雪球一样让资产越做越大的方式再不会出现了,今后就是规模愈来愈小、销售也会继续收缩。
以前的销售增速有多猛,现在的跌幅就有多大。今年一季度,融创的销售金额约292.7亿元,一年前的同期是723.6亿元,而未出险前的2021年一季度则是1162.8亿元。在往后的规模和行业地位上,融创也再难回头部地位。
这是债务违约后带来的负面连锁反应。从去年开始,随着融创公开债务违约,导致口碑影响销售端,项目去化也更加艰难。
一位融创内部人士告诉界面新闻,“各区域也明白公司现状,主要想法就是各个项目自己多撑几个月,等待政策扶持,让项目继续动工,才能取得销售业绩。”
在内部降本增效的大目标下,融创区域收缩调整将是常态,如果市场复苏比较快的情况下,可能还会恢复招人去支撑项目运作,那将也是“回归良性”的一个小标志。
从多家房企从危机中复苏后的表现来看,诸如早年间万达以及后来的华夏幸福,在业务模式上会偏重于“轻资产转型”,这对当下的融创来说不是考虑的范畴。
“融创的业务模式短期内不会有非常大的转变,因为住宅市场还是可以,它的文旅资产也还有一定机会,能够带来持续现金流。只不过在城市能级、融资上会更谨慎,这两年的危机教训深刻,经营策略会发生变化。”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对界面新闻表示。
如果化债顺利,以后融创的趋向可能就是一家小而美的区域地产公司,规模在几百亿左右,在熟悉且有一定口碑沉淀的核心城市继续经营,不可能再有扩张机会了。
“还完债还需要好几年,这期间投资停滞,销售持续下滑,只会与行业竞争对手差距越来越大,届时能稳定的运营下去就是不错结局。”一位融创内部人士感叹。
反思、修正
要重新上路,除了缓解债务负担,也要清楚危机爆发的问题到底在哪?
经过内部多次的反思会之后,孙宏斌公开坦承,虽有外界环境因素,但“更重要的、更本质的还是我们自己的问题造成的”。
比如在2021年按照“三道红线”要求降杠杆时,并不够坚决,追求规模的惯性让融创在投资上始终过于激进,管理上也存在着权力过于下放的问题。
危机浮现之前的两年,最激进的当属华北和西南区域,虽然成为了融创内部数一数二的销售贡献区,但也是最大的症结所在地。
据融创内部人士透露,在野蛮生长期,融创偏向于强区域管控模式,区域之间从人事到资金都相对独立,区域当家老大的行事作风,会直接影响整个区域的风格。
比如迟迅掌管融创华北区域时,整个风格崇尚高目标、充满激情,宣扬狼性文化,深夜加班开会是常态。
回头来看,融创在华北区域的业绩迅速增长,与这种强压的工作氛围不无关系。在2019年巅峰期,华北区域的销售已破千亿,当年融创总体销售额为5562亿元。
“目前看来,大迟在20-21年间的方向把控上还是出了问题,导致整个区域资金困难,经营出现问题,不过这是后话了,身处当时变动中的大迟,可能以为市场很快就能好起来。”接近华北区域人士告诉界面新闻,2020年市场开始整体转冷时,融创在东北、天津、河南等地遭遇的困境就很明显了。
据其透露,为了年终业绩漂亮,这期间区域去化差的项目会采用虚假销售的方式,普通项目采用降价手段,加大全民营销力度,有些城市公司甚至强制高级别员工买房冲抵个人业绩。
原来的西南区域也同样在2020年前后十分冒进,先后收购了环球、彰泰等资产,沉淀了大量的文旅项目及持有资产,面临很大的资金压力。
在系列反思之下,西南和华北的组织架构及负责人最先出现变动,先后在去年及今年春节后,两位原区首被撸回集团总部。
在融创今年4月复牌的当日,传言称原西南区首商羽失联,对此融创并未有回应。"从去年开始,商羽已经不负责地产业务了,所以集团内部少有听说他的消息。"知情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
随后,融创宣布迟迅与商羽已辞任公司执行董事。公司官网高级管理层之列也没有二位的踪迹,对高管团队向来稳定的融创来说实属稀奇,大有“挥泪斩马稷”之意。
这两位跟着孙宏斌从顺驰时代一起打拼的“老伙计”,在融创高速扩张时期的任务已经完成,接下来重任将要留给擅长解决问题的人。
如今融创华北区域由易绪兵接管,被拆分成川渝、云贵以及环融平台的西南区域,分别由张强、时宇以及郑甫负责,他们都曾在融创的重要发展阶段做出过一定成绩。
除了区域层面的调整,融创去年底对集团总部职能也进行了精简,新负责人的业务管理范围更加下沉,能对此前“权力过于下放”的问题起到管控作用。
融创CEO汪孟德指出,正在缩小管理半径,比如将之前的7个区域拆分整合成10个区域,并且在财务融资、现金流管控,资产处置和投资决策方面,集团总部进一步加强管控。
如同很多陷入流动性危机的房企一样,人员优化也是融创采取的方式之一。
截至2022年末,融创共有约4.5万雇员,较2021年底减少2万多人。
“家底”是恢复的支撑点
融创能恢复正常经营的底气在于,仍保留了部分核心资产。
出险前,融创为保住公开市场信用,通过出售贝壳股份、配股融资、孙宏斌自掏腰包等方式筹集资金,但在债务危机浮出水面后,资产处置回血的速度反而变慢。
这在融创看来,保护资产价值与基本运营、保交付都是工作重心。“核心资产要都卖了,也就没有与债权人谈判的筹码,恢复更无从谈起。”
汪孟德曾表示,在极端特殊的市场情况下,低价变卖核心资产,将严重影响长期的交付和债务清偿,核心资产得到保护能留下很好的恢复基础。
汪孟德所说的核心资产即年报中提到的“高质量土储”。截至去年末,融创总土地储备面积约为2.18亿平方米,权益土地储备约1.30亿平方米,权益土地储备货值预计约为1.41万亿元。
按区域划分,约50%的权益土地储备位于长三角、环渤海和华南。
粗略计算,融创前期积累下的过万亿货值,已经比诸多已发布年报的头部房企高出不少,足够其安排后续经营。
融创内部人士对界面新闻透露,融创在北京还有个几百亿级别的“大盘”,已经蓄客排卡一年多了,而且听说是“排的差不多”,预期开盘就能获得销售业绩,上海这种重点城市也有类似的“大盘”项目。
“依靠存量项目,在化解债务压力的情况下,引入新的资源来盘活存量资产,还是有机会恢复经营的。”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对界面新闻表示。
AMC机构入场,对融创盘活资产来说也很重要。继去年上海董家渡项目成功引入AMC提供融资支持后,这种纾困模式开始在融创多地的项目中复制落地。
这一模式的核心即在于保留融创操盘开发,所注入资金将用于化解原有债务以及支持项目的整体开发建设,让项目得以盘活运转,之后再由融创偿还融资、回购股份。
融创也一直强调“这并不是卖资产”。
“AMC方面一直在谈,估计每个月都能有合作落地的新消息。”接近融创人士告诉界面新闻。
汪孟德透露,融创与AMC的这种合作模式,整体规模超过了200亿元,现在还有很多项目正在对接、持续推进和落地过程中。
“在行业不断恢复的环境里,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让公司逐步恢复正常。”在3月底那场投资人会上,孙宏斌与汪孟德均强调了这种“信心”。
这家曾经跟老扳一样风格豪迈的房企,未来几年都将在漫漫偿债路上“苦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