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联酋城市迪拜,一条名为谢赫扎伊德路的主干道穿城而过。道路两旁,难以计数的4S店依次排开。行在路上,犹如穿越全球汽车品牌的长廊。
10月11日下午,在其中一家MG品牌4S店,顾客阿里正在等待快乐的事情发生:再过一会儿,他的新车MG RX5就将交付。这天,他准备得颇为郑重,穿上了崭新的衬衫和西裤。他的妻子在下班的路上,也正赶来。
像大多数中东购车者一样,阿里在购买这辆车前做足了功课。最初,他是在住宅小区的地下车库看到过邻居的一辆MG。邻居告诉他,这是一个来自中国的品牌,开起来非常让人满意。
阿里上谷歌一搜,惊讶地发现MG竟然有如此悠久的历史:100年前诞生于英国,现在归属于中国的上汽集团,在中国生产。阿里把MG和日本车、欧洲车、其他品牌中国车一一比较,发现价格、性能、油耗、科技都是他最想要的。经过一个月研究,最终他来到了位于谢赫扎伊德路的MG销售商。
在中东,和阿里类似的故事去年发生了5.8万次。去年,MG在中东地区销量已排名第6位,市场占比达5%。今年上汽中东公司MG销售数据将进一步增长,预计将达到7万辆。
MG在中东的故事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共建国家之间贸易往来日益紧密的明证。2013—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超过3800亿美元,年均增长6.4%。中国与中东地区的贸易增长尤为显著。今年到目前为止,中国整车累计出口国家排名前10位中,中东地区就占两位(沙特、阿联酋)。
经济学家常说:“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因为贸易让各人发挥了比较优势。贸易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各国通过发展互利共赢的经贸关系,共同做大做好了“蛋糕”。
在迪拜这样的开放的市场,来自日本的汽车品牌长期占据主导,韩国、欧洲、美国汽车各具大小不等的份额,消费者从来不缺选项。但是近年来,以MG为代表的中国汽车打入中东市场,带来了更多、更不一样的选择,而这样的选择将惠及当地人民。
一位中东消费者(左)接过MG的新车钥匙。 孟雨涵 摄
困顿
中国车企在中东的崛起并非注定,恰恰相反,在这里困难往往如影随形。数日前,巴以冲突再起,对众多在中东地区经营的企业将产生难以预期的影响。
10月13日清晨,沿着迪拜的谢赫扎伊德路一路往西,到达迪拜自贸区内的Jefza One办公楼里,上汽中东公司总经理汤姆·李进入办公室,第一件事情是翻看放在桌上的两份报纸,一份是当地的《海湾新闻》,另一份是英国《金融时报》,巴以冲突均刊登在两份报纸的头版。
汤姆·李是韩国人,在现代汽车供职多年,工作足迹遍布东北亚、美洲、中东,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管理者。2017年加入上汽,现在负责上汽中东公司。多年来,他没丢下读报的习惯。这天,他翻阅着办公桌上的两份报纸,期待着这令人痛心的战争尽早结束。
“巴以冲突直接影响了MG的业务。我们几个月前刚在巴勒斯坦确定了代理商,虽然这是一个很小的市场,但是我们的合作伙伴很强大,业务发展很快。战事一起,业务都停止了。” 汤姆·李说,“21世纪了,为什么还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上汽中东公司总经理汤姆·李。 孟雨涵 摄
不管是否愿意,事业与挑战往往无法分离,MG在中东销售之初就是如此。上汽MG在中东的销售始于2011年,最初的几年里,年销量始终徘徊在1000辆上下,在整个中东汽车市场少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2017年,当汤姆·李接管上汽中东业务,重新选择代理商时,发现困难重重。
“在阿联酋市场,我联系了几乎所有代理商——丰田、日产、马自达、现代……只要你能想得出来的。但是没有人有兴趣代理MG。”汤姆·李说,“在沙特市场也是一样,那里的第二大代理商是我的老朋友,但2017年我联系他时,他说‘汤姆,很抱歉,我现在代理的品牌太多了,得专注手上的品牌。实在对不起。’”
MG等中国车当年在中东无人问津,首要源于品牌认知度过低。尽管早年也有少数中国品牌试图打入中东市场,但都说不上成功,更说不上让当地人喜闻乐见。在一个充斥着日韩、欧美汽车品牌的成熟市场,又有谁会去问津一个闻所未闻的中国品牌呢?
不仅中东消费者对中国品牌认知度低,甚至在不少人心目中,还留有“中国货等于劣质货”的刻板印象。2009年,一个中国品牌汽车在德国汽车俱乐部的碰撞测试中,得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分——零分。受这则广为传播的新闻影响,中国汽车的形象在全球蒙尘多年。
除了不熟悉中国品牌,还有一些客观因素也阻碍了当地人的购车意愿,例如售后。因为销量小,中国品牌进入中东市场之初往往不设配件库,消费者修车时,要等配件从中国运输到中东,而等候时间以数周计。这样的售后体验大大影响了中国汽车在中东的进路。
中国汽车走向海外的路很漫长,但人们都不怀疑,属于中国汽车的时代已现曙光。
MG在中东的一家销售门店。 孟雨涵 摄
栏目主编:宰飞 文字编辑:宰飞
来源:作者:宰飞、李吉 于阿联酋、阿曼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