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近史演绎
编辑|近史演绎
恒大帝国不保,宏图三胞成泡影……
曾经的商业奇才今非昔比,千亿资产一夕蒸发,风口上的猪终难逃厄运。宏图三胞的没落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名利场上的惊天浮沉,宏图三胞被法院清算,总裁袁亚非也从首富变成首负,荣登“老赖光荣榜”,他从比肩马云到这个地步,是如何带领宏图三胞走向了覆灭?
狂人袁亚非的商业帝国崛起
1964年,袁亚非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一名退伍军人,童年的袁亚非跟随父亲不断搬迁,生活并不富裕。小时候袁亚非就表现出做生意的天赋,经常和玩伴玩买卖游戏,总能以低价进货高价售出。长大后考入南京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审计专业,大学时期谨小慎微,后被分配到一个区级审计局工作。
尽管工作稳定,但朝九晚五的生活无法满足袁亚非的商业激情。80年代中期,正值改革开放初期,许多人选择下海经商。袁亚非也决定自己创业,实现梦想。为找到发展方向,他做了大量行业调研,看准电脑行业前景广阔。1985年辞职后,袁亚非先在电脑城兼职学习业务,耐心向老板请教经验。
1986年,袁亚非找到机会,在南京一处黄金地段用积蓄开设店面。但开业初期,资金严重不足。这时一个批发商主动提供5万元货物给他赊销,袁亚非将货物以低价促销售罄。获得第一桶金后,他又从批发商处获得更多货源,迅速扩大业务规模。
在两年时间里,靠着敏锐的商业嗅觉和大胆的运营,袁亚非在南京开设了十几家店铺。90年代中期,互联网开始在中国普及,袁亚非又紧跟形势,大力投入网络营销。他找来专业团队,在电商网站开设旗舰店,还在论坛社区进行品牌推广。
1999年,袁亚非将门店整合为“三胞电脑”品牌,采用统一的品牌VI设计。他聘请模特进行产品展示,设计简洁大方的店铺,提升购物体验。三胞电脑快速打开知名度,成为南京地区领先的电脑零售商。
2002年,上市公司宏图科技注意到三胞电脑的实力,找到袁亚非商谈合作。次年,双方合作成立“宏图三胞”品牌,在一线城市开设高端旗舰店。依靠宏图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宏图三胞迅速占领高端市场。
2005年,袁亚非斥资2亿收购宏图科技45%股权,正式进军资本市场。在股价达到历史最高点时,他又果断地套现部分股票,获得了可观的投资收益。虽然宏图三胞后来因战略转型失败陷入困境,但在袁亚非领导下,曾创造了传奇式的商业传说。
天真自大招致灾难,袁亚非收购狂潮埋下祸根
袁亚非是典型的“靠并购获胜”式企业家。他的商业帝国兴起于2011年,当时他用6个亿并购了南京新百百货集团,正式涉足零售业。此后,他的商业扩张可谓疯狂,既不顾风险,也不计后果。
仅就国内并购而言,袁亚非接连收购了多家实体商业企业。除了南京新百,他还斥资24亿购得了南京国际金融中心,以图像李嘉诚那样从中稳定获利。为弥补线上销售的不足,他又收购了拉手网和麦考林网上商城。这一系列举动,让他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从制造业到零售业的跨界发展,资产一举突破300亿元,成功进入福布斯百富榜。
与国内并购同时,袁亚非还将触角伸向了海外。他不惜投入4.5亿英镑,收购了英国老牌百货公司HOF。这家百年老店一直为英国皇室供货,被称为“女王的试衣间”,是英国的民族品牌。一个来自遥远东方的中国商人收购这样的老牌百货,引起了英国上下的震动。这令袁亚非大得意,沉浸在一时的名利场里。
除HOF外,袁亚非还并购了以色列的医疗服务公司、新加坡的脐带血库、美国的制药企业等。这一系列大手笔的海外收购,彰显了他的雄心壮志。但令人遗憾的是,袁亚非并没有认真经营这些企业,这些并购对他而言,只是一种炫耀实力、增加影响力的工具。
然而,靠高杠杆并购吹起的商业帝国泡沫,终究经不起风浪的洗礼。在宏观环境发生变化之后,袁亚非的商业王国濒临崩溃。他收购的诸多企业因没有进行有效整合,多数都处于亏损状态。为了获取资金突破燃眉之急,袁亚非不得不低价转让这些赔本资产,但这又导致他的财务雪上加霜。
根据报道,当时袁亚非个人负债高达600亿,而曾经达到峰值的470亿人民币身家已荡然无存。更致命的是,他的公司出现了连几千万小额贷款都偿还不起的情况。这一消息一经披露,直接将他的商业帝国击倒在地。尽管袁亚非设法挣扎,但为时已晚,他无法扭转帝国覆灭的命运。
盲目扩张的代价:袁亚非商业帝国没落的启示
2000年,位于江苏南京的宏图三胞成立,创始人袁亚非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在2010年前,三胞集团一度成为全国最大的电脑零售商,“买电脑去宏图三胞”几乎人人皆知。但是好景不长,随着电商时代的来临,三胞集团逐渐失去市场优势。
事实上,三胞集团的失败有其内在原因。袁亚非目光短浅,过于看重资产规模的扩张,却没有看到外部环境的变化。他将大量资金用于不断收购,每收购一个公司就重新包装。短短几年内,袁亚非手下已拥有上百种零售业态。为了快速扩张,他大量举债和进行资产抵押。据统计,2017年三胞集团的总负债已达600亿元。
而与此同时,袁亚非并未意识到时代变迁给三胞带来的冲击。2000年以后,网络购物日渐兴起,实体店的优势不再。袁亚非仍坚持其扩张路线,继续收购包括海外在内的公司。这些收购不仅未带来预期回报,还加重了三胞的财务压力。
资金链断裂是三胞集团倒闭的导火索。2018年起,三胞旗下多家门店纷纷关闭。银行要求提前清偿贷款,而袁亚非又无法及时筹措资金。尽管华融公司曾介入帮助,但未治本。在电商时代,三胞的发展道路已注定难以为继。
三胞集团的教训值得所有企业家反思。商业扩张不能以盲目收购和举债为代价,更需要审慎的财务管理和对市场的洞察力。成功需要靠真才实学,而非一时的虚荣和放纵。一个企业要长盛不衰,就要学会与时俱进,调整战略,而不是固步自封。
面对如此境地,没想到袁亚非竟然选择了“以债养债!”
以债养债,最终仍逃不了破产清算的下场
2017年以来,三胞集团陷入了严重的资金链危机。作为公司实际控制人的袁亚飞,面对经营压力,采取了高杠杆操作以支持其过度扩张。他先后以高价收购了多家亏损企业,这些公司要么处于亏损状态,要么需要长期投入才能实现盈利。这样一来,三胞需要大量银行贷款来填补收购企业的运营现金缺口。
结果是三胞集团的负债越滚越大。仅2017年一年,其负债总额就增加了数十亿元。这种高杠杆运作对三胞资金链构成了沉重压力。2018年,在去杠杆政策推行的大环境下,多家银行停止了对三胞的贷款,导致其资金链彻底断裂。三胞集团旗下两家上市公司的股价也在资金链断裂的影响下出现了大幅下挫,其中一家公司股价一个月内暴跌超过50%。
面对资金链断裂的危机,多家银行纷纷要求三胞提前偿还债务,并对其资产进行冻结。一时间,三胞集团总资产仅剩900亿元,而负债高达600亿元。资产负债率已经严重失衡。
尽管袁亚飞后来推出“100亿瘦身计划”,试图通过削减人员和出售资产来回笼资金,但三胞还是在2020年被迫进行了债务重组。重组后,三胞集团的资产负债率虽有所下降,但仍高达120%。2022年,三胞的资产负债率更是飙升至161%,净资产亏损超过30亿元。
2023年,法院经过调查发现,三胞集团根本没有能力继续偿还其所欠下的大量债务。于是,法院当年5月份正式宣布三胞集团破产。此外,由于发现三胞存在虚构财务记载的问题,其还被证监会勒令退市,并被禁止在十年内重新进入资本市场。
如今的袁亚非,荣登老赖名单,他的余生可能都将在被追债的路上度过,三胞集团的覆灭清晰地表明,在市场环境变化的大背景下,过度依赖杠杆和盲目扩张,最终难逃破产的厄运。各类企业都应汲取教训,合理制定经营策略,避免重蹈覆辙。
每个成功人士身后,都有无数失败的尝试。我们不应急于否定,而要珍视每一个勇于创新、敢于尝试的精神。能否在风险中求稳,在变数中开拓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创业的道路上,失败永远存在,但同时成功也从不远离。我们还会见证谁,在这条荆棘路上开辟出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