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所高中获得独立运营牌照 天立国际控股业绩回暖
本报记者 张安
4月25日晚间,天立国际控股发布了截至2023年2月28日止六个月业绩情况。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47亿元,同比增长137.2%;期内净利润为1.71亿元,同比增长453.9%;经调整净利润为1.86亿元,同比增长412.32%。
但是,资本市场对公司此次的业绩表现似乎并不买账。截至4月26日收盘,天立国际控股收跌1.42%,报2.09港元/股。
四所独立运营牌照高中业绩并表
公开资料显示,天立国际控股成立于2002年,公司于2018年7月份在港交所上市,股票简称为“天立教育”,主要于中国西部地区提供综合教育服务。2022年,公司股票简称更名为“天立国际控股”。细分来看,公司业务包括综合教育服务、餐厅营运、培训服务、早教服务、游学服务、管理及特许经营及供应链管理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简称:《实施条例》)正式生效,其中规定,任何社会组织和个人不得通过兼并收购、协议控制等方式控制实施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实施学前教育的非营利性民办学校。而且,实施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不得与利益关联方进行交易。
受此影响,天立国际控股停止经营旗下义务教育学校,公开资料显示,受影响的学校共有30所,其中有多所学校为包含小学、初中、高中的一体化学校。2021年度报告显示,公司当年亏损13.31亿元。
而此次公布的截至2023年2月28日止六个月业绩公告显示,公司已经独立出四所拥有独立运营牌照的营利性高中,这些高中的业务不涉及义务教学阶段,因此不受《实施条例》影响,其财务业绩已合并到集团的综合财务报表中。截至2022年秋季学期初,公司学校网络内的在册高中生人数为25524人,较上年同期增加48.9%。其中,高中新生在册人数为11045人,同比增长76.6%。
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39.2%,较去年同期增加10.9个百分点。对此,公司表示,主要是由于高中生入读人数增加、高中运营效率提高所致。
天立国际控股表示,集团将采取措施优化运营结构,包括自一体化学校独立出拥有独立运营牌照的高中,并逐步压降受影响小学和初中的招生规模。
“天立国际控股旗下受影响的30所学校中,共有7家一体化学校,如何尽快将其中的高中板块独立出来,并拿到牌照,对公司的业绩前景会有巨大的影响。”一位教育行业投资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公司压降小学和初中的招生规模,其高中生源也会受到一定影响,未来公司在招生方面也要投入更大的力气,这部分对公司也会带来一定的挑战”。
资本市场对相关业务持谨慎态度
从教学成果来看,2022年天立国际控股旗下的高中毕业生有90%超过了大学本科录取分数线,60%超过一本录取分数线,2022年高考中,有79名高中毕业生入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世界前50名大学。
财报显示,公司的学校网点遍布内蒙古、山东、河南、贵州、江西、浙江、云南、甘肃、安徽、广西、广东、重庆及湖北的33个城市,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向44所学校向学生提供综合教育服务。
“从地域分布来看,天立国际教育的学校多分布在西南部地区的三、四线城市,这些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稀缺,因此地方有意愿引进民办教育学校来提升当地的教学供给。”上述投资人向记者表示。
“高中办学需要老师、场地等,早期各地方为解决办学能力不足的问题,会鼓励民办教育机构创办营利性高中。但随着目前政策面的收紧,想要再获取独立运营营利性高中牌照的难度很大。”另一位不愿具名的教育行业投资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而且,目前相关领域政策存在不确定性,因此资本市场对此也非常谨慎”。
(编辑 袁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