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勋】宋彪:从“圆梦”到“造梦”用奋斗点亮青春
作为青年工匠的卓越代表,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智能装备学院教师宋彪从一名“勤于学、践于行”的学生成长为江苏大工匠和青年教师,更是培养出了一批技术人才,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动能”。系列报道《功勋》带您了解宋彪的奋斗故事。
5月中旬,中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江苏选拔赛开赛,为了赛出好成绩,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智能装备学院组织了为期近一个月的备赛集训,宋彪正忙着指导选手们训练。
宋彪对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智能装备学院学生卢佳浩说:“ 粗加工完以后,把平口钳松开,释放掉点应力,然后再装夹上面,这个时候夹紧力稍微小一点,就保证工件变形达到了正负0.02毫米以内。”
卢佳浩是本次比赛的种子选手,但是在机械装调方面缺少经验。对此,宋彪把自己经验进行总结和简化,手把手指导,卢佳浩很快掌握了技巧。
卢佳浩告诉记者:“粗加工转速和进给速度匹配不上,宋老师直接给我制定了一个切削速度跟参数,我用了之后发现确实很好用。”
宋彪有着丰富的比赛经验。2014年,他考入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在校期间,他勤学苦练,很快脱颖而出被学校选为国家级大赛种子选手。2017年,宋彪参加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工业机械装调项目,经过4天的角逐,最终获得了金牌,捧得了阿尔伯特大奖。2019年,宋彪毕业,他毅然决然选择成为一名教师。他说:“要努力做大国工匠,把在世界技能大赛上取得的历史性突破还有经验与技能带到日常工作中,把这种工匠精神传承下去。”
近两年,在宋彪的指导下,有两名学生分别获得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工业机械赛项铜奖和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工业机械项目银牌。
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工业机械项目银牌获得者、宋彪学生谢村善表示,自己在宋彪身上看到了精益求精、对尺寸一丝不苟的精神:“比赛的时候误差是不固定的,因为是暗题,宋老师就按照最高要求做训练,最高误差要求就是0.02毫米。”
带教学生的同时,宋彪也不忘自我提升。他不仅主动到江苏理工学院学习深造,还自学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计划未来在学院增设智能自动化、工业机器人等相关的课程。
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陈立群介绍:“常州正在进行产业的升级转型,宋彪具备的能力也引领着我们学校的专业的改革,我们也成立了‘宋彪班’,把宋彪的工匠精神传承给我们学校的学子。”
近些年,宋彪的匠心精神也成为了青年学生们争相学习的典型。在他之后,学校不仅陆续涌现出了一批青年工匠,还有10余名优秀毕业生主动投身职业技能教育事业。目前,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平均每年向社会输送2000余名技术技能人才。
宋彪表示:“接下来我会脚踏实地,把岗位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培育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争做一名有真才实学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贡献我们技术人才的力量。”
(江苏新闻广播部/孙昕 实习编辑/李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