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财经新势力#
对于绝大多数老人而言,退休金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养老金是他们晚年生活的唯一固定经济来源,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养老金的多少就决定了人们晚年生活的质量。我国的养老保险一共分为两种,第一种有工作单位之人,个人和单位一同缴纳的养老保险。缴纳这种保险的好处是,个人缴费基数低但晚年可享受的福利待遇更好,真可谓是利好多多;第二种就是灵活就业人员全额缴纳的养老保险。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在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有很多灵活就业人员声称,缴纳至少15年的养老保险,还不如把这笔钱存下来养老,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呢?以下3点是根本原因,看完你就明白其中的前因后果了。
第一,个人承担的缴费基数高
相较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而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个人缴费基数更高一些,比较低的水平就是每人每年100元左右。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由个人全额缴纳,即便如此退休后可享受的待遇也不是很好。就当前的情况看,那些灵活就业人员都是扎堆的,很多家庭不止有一个灵活就业人员。如果夫妻两个都是灵活就业人员,甚至自己的孩子也属于灵活就业人员范畴,这个家庭每年所需的保险费用就很多了。即便是按照最低缴费基数缴费,只缴纳15年,家庭的经济和心理压力也是比较大的。如今的经济大环境不够好,实体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为了未来能享受养老金待遇,搞得现在经济负担过重,绝对不是明智之举。
第二,个人的养老金待遇不够好
开头提到了我国养老保险的种类,相较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待遇并不是很好。虽然没有一个具体的数据,但根据现有情况我们不难看出,城镇职工养老金在前几年的时候,就已经超过了3000元的水平;而城乡居民养老金只有区区的几百元,很显然这一较低的水平,不能从根本上保障人们晚年的生活质量。那些工作单位比较好的城镇职工,去世后其遗属还能享受丧葬费和抚恤金待遇等等,灵活就业人员的就没有这些待遇了,换句话来说就是不能给亲属留下更多的东西。
第三,退休时间被延迟成为大概率的事情
受几十年前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当前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了轻中度老龄化社会,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延迟退休方案被一而再再而三的提上了台面。如果是城镇职工的话,退休时间被延迟,单位还能多帮自己缴纳几年的养老保险。反之如果是城乡居民的话,意味着个人少享受几年的养老金待遇,这一点并不算利好。
试想一下如果个人缴纳的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身体还不太好的话,可能退休后连本钱都没有收回来,就已经撒手人寰了。这显然有点儿得不偿失,不过缴纳养老保险相较于自己存款还是有好处的,那就是能享受一定的养老金上涨利好待遇。
往期文章:用社保卡领取养老金,会带来哪些好处?需要注意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