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外长访华,那边港口毁约,德国翻脸太快,谁料我方早有防备
去年10月份,为尽快促成访华,舒尔茨力排众议亲自出面协调,最终在将中资参股比例控制在24.9%的前提下,德国批准了中资入股汉堡港码头的交易,为展现足够的诚意,中方同意了这一方案,这一比例比中方预期的35%要低得多,而且这一比例,使得中方直接失去了汉堡港码头经营管理的否决权,根据规定持股比例达到25%,才拥有否决权,24.9%正好掐在这条红线之下。
然而,六个月之后,德国外长访华前夕,却突然爆出消息,德方出尔反尔,声称需要重新审查中资入股汉堡港码头的交易。其给出的理由是:“汉堡港集装箱在2023年的时候,其吞吐量将超过关键基础设施的指标,因此需要重新评估”。这句话简单理解就是:德国认为,接下来汉堡港生意会越来越好,之前的评估价格太低。
当然,这只是个借口,汉堡港来自中国的业务,占比超过三分之一,即便接下来生意越来越好,那也主要是来自于中国的业务增长。德国政客正是看准了这一点,知道汉堡港对中国“一带一路”发展的重要性,所以人为设置障碍,漫天要价。但这次德国恐怕难以得逞,因为见多了西方国家的言而无信,我方早有防备,当时与德国签署购买140架价值170亿美元空客飞机也只是“框架协议”,主动权掌握在我方手里,怎么买?什么时候买?就得看德国表现。
欧美表面满口“契约精神”,一旦到了关键时刻,就首先动手撕毁契约。这种行为,我方早已了然于心,不会轻易上当。
当然,欧洲港口众多,我国在欧洲的布局,还是需要分散风险,不能把鸡蛋放进一个国家,导致其一家独大从而坐地起价。但鉴于欧洲国家目前的政治状况,特别是对华态度问题,注定我们这个目标难以在短期实现,但尽早规划总是没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