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青央企项目故事|电缆“滑梯”记
鲁网5月15日讯 在大连湾海底隧道干坞预制场的中隔墙上,中交一航局二公司大连湾海隧道起重班班长吕光尚一边看着西坞里的E1管节,一边若有所思地来回踱步。
“大吕哥,你怎么还在这溜达起来了?”设备部副部长王富敬从绞车操作间出来,看到吕光尚好像有“心事”,便打趣道。
“富敬,你可别逗了,我都快急死了!”原来,首批沉管出坞在即,为了满足管内施工和照明的需求,坞内灌水前需要将一根300多米的电缆提前从中隔墙接到沉管内。按照传统的方案,需要将沉重的电缆从中隔墙沿坞壁下放到干坞低部,再用人工拖拽到沉管顶部,最后通过人行口进入沉管内部,吕光尚粗略算了一下,八个工人,得结结实实干上一天。如果18节沉管都这么干,显然过于费时费力,“以前在港珠澳,电缆没这么长,咱们得想个办法,这么干太麻烦了。”吕光尚说到。
俯瞰偌大的干坞,王富敬频频点头:“大吕哥,你说的对,这么干不仅费时费力,还存在安全隐患。等坞内灌满水后,电缆悬在半空受自身重力影响,肯定会有一部分浸水,而且与管顶接触产生摩擦,也会损坏电缆。”
“富敬,你脑子活,给想个办法吧!”还没等王富敬反映过来,吕光尚撂下一句话便“跑路”了。
距离干坞灌水的日子越来越近,到底怎么才能安全、高效把电缆运送到沉管上呢?要解决电缆浸水和与关节摩擦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在中隔墙与管顶之间布设一根钢丝绳,再将电缆固定在钢丝绳上,但是如何固定却是个烧脑的问题。人工提前绑扎固定?还得拖带,不现实;用吊机?作业空间狭小,也不合适。这天晚上,正当王富敬躺在床上苦思冥想之际,妻子发来的一段视频让他瞬间豁然开朗。
看到视频中孩子滑滑梯,王富敬“噌”地一下从床上弹了起来——滑过去!想到这里,“钢丝绳+滑轮”的想法在王富敬脑子里迅速发酵:每隔三米,用绳子把电缆和滑轮分段捆绑固定,再将滑轮扣在钢丝绳上,电缆前端绑一根细绳,稍微给点牵引力,高度差加电缆自重力,应该没问题!
第二天一大早,王富敬便着手试验,看着电缆在滑轮的带动下呲溜溜地跑,吕光尚乐开了花。两天后,项目部采购的100个滑轮如约而至,不到半小时便绑扎完成,长300米、重5吨的电缆,便“乖乖地”顺着“定制滑梯”滑到沉管顶部的人形孔。
“富敬,滑轮用得秒啊!只用了2个人,不到一个小时就干完了,18个管节都能重复利用,太棒了!”吕光尚再次向王富敬竖起了大拇指。(通讯员 王雨生 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