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康威视到底有没有核心技术?
海康威视2022年营收832亿元,同比增幅2%,为近十年最低增幅;净利润136亿,同比减少23%,是公司成立二十一年以来第一次出现负增长。具体来看,占公司营收82%的安防业务负增长1.52%;境内营收569亿,同比减少4.28%,毛利率下降2.6个百分点;境外营收263亿,同比增长19.51%,毛利率下降0.67个百分点。可见,营收增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国内主业发展受挫。
一方面是疫情三年掏空了地方政府的钱袋子,公安、司法、交通、金融等部门的订单减少或推迟,另一方面是同样有着军工背景的华为大举杀入安防领域,对海康威视构成很大威胁。
华为海思芯片占据了国内监控摄像头芯片领域的主要份额,技术优势明显。再加上良好的政府关系和品牌形象,华为迅速切入市场,抢占大额订单,海康威视过去躺着赚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同时,安防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行业,特别是公安、司法、交通等政府部门的订单,除了利润高,业务稳定外,不是一般私企能接的活。没有哪个国家愿意把自己的安防数据交给一个不放心的公司,这也是为什么美国要把海康威视列入“实体清单”的原因。美国制裁海康,并不是技术上的考虑。海康做的视频监控业务很可能是个组装贸易生意,业务模式类似于联想。
有人会说海康威视一年100亿的研发费用,研发费用占比高达10%,难道还不够高科技吗?做过高企认定的人都知道,就算是生产木把拖把的“高新技术企业”,一年的研发费用也要超过3%,这是保证不摘牌的最低要求。并且,研发费用在企业年度汇算清缴时还可以百分百加计扣除,既能节税,又有面子,高研发费用几乎成了大公司的通病。利润表上的研发费用不能太当真。
监控摄像头的核心零部件是图像传感器、光学镜头和芯片,海康威视都要靠外采。
图像传感器CMOS的技术含量非常高,市场主要由三星、索尼、豪威霸占,国内的CMOS传感器厂商有思比科、格科微等,产品主要用于中低端消费类电子领域,与国外厂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光学镜头的行业壁垒也非常高,真正能够量产高水准镜头的企业非常少。但是近几年,国内的舜宇光学、联合光电已在安防镜头领域取得巨大进步;
监控摄像头相较于中兴、华为的通讯设备,用到的芯片数量、复杂程度和技术集成度,都要低不少,但海康威视依然没有自研。目前,高端芯片主要采购自美国的英伟达,中高端用的海思芯片,中低端采购自国内的北京君正、富瀚微等。
海康威视没有核心零部件的技术积累实在不应该。
如果说海康威视是为了专注主业而没有向供应链上游拓展也情有可原,但是,从公司年报来看,截至2022年年底,海康每年销售的硬件设备多达27000种不同型号。一般掌握核心技术的公司赚钱都比较容易,不需要太多的产品线,比如苹果公司。海康威视更像是为了保持营收的高增长,不得不扩充产品线。战线过长,迟早会拖累公司。
并且,安防领域全球第一的含金量并不高,因为国内就是全球最大单一市场,国内第一即全球第一。如果海康威视还打着“全球第一”的旗号招揽生意,而忽视了科技为本的重要性,未来发展必将乏力。
当海康威视安防业务的高增长、高毛利势头终结之时,以萤石网络、海康机器人为主的创新业务做得过细分市场里的对手吗?目前,智能家居有小米、三六零;楼宇对讲有安居宝;智慧停车场有捷顺科技;算法有商汤、依图;云计算有华为、阿里、腾讯…可以说海康威视都不占优势,想来想去还是安防监控的钱好赚。
经过二十年的高速发展,海康威视的营收和利润都达到相当的规模,财务数据非常好看,就好比漂亮的女明星吃了一把青春饭,却没有利用这段时期的资源来打磨演技,结果青春饭吃完了,演艺事业也日薄西山了。
近日,OPPO旗下芯片设计公司哲库科技发送内部信,3000多名员工原地解散,无不让人惋惜。中国公司,特别是民营企业正逐步向核心技术发起冲锋,虽然其中不乏利益的驱使,但迎难而上、奋力一搏的勇气可嘉。作为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充分享受了国内市场红利的同时,是否应该担当起科技突围的责任,带头做出表率。一味地只想赚快钱,还打着民族企业的招牌,迟早会被市场淘汰。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李权息”,全网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