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车轮转动大产业
“步行太慢,开车太快,骑上自行车游览一座城,才不会错过美好的风景。”叮铃铃,自行车从记忆中走来,再度风靡大江南北。
数据显示,全国有1亿多人经常骑车,近千万人参与自行车运动。曾经,“小车轮”只是代步工具,如今,从低碳出行的新风尚,到打开社交圈的新方式,再到各地方兴未艾的新赛事,持续升温的“骑行热”带火了自行车产业,还衍生出更多新业态,与其他行业交叉融合,创造了不少新的就业岗位。2022年,我国自行车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收2100亿元,同比增长3%,实现利润超100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行业经济效益持续改善。
“小车轮”能够转动“大产业”,一方面离不开广大骑友的贡献。若想体验速度与激情的畅快,不断加大对装备的投入是必然选择。为热爱埋单不便宜,选择满意的座驾和相应的配套装备,需要投入不少资金。
另一方面也与城市发展理念不断更新有关。就城市规划来说,对自行车道的设计不仅仅是多画一条线那么简单,其中也蕴含着烟火气。近年来,北京推进建设以自行车道为主的慢行系统,山西太原在汾河两岸建设自行车专用道,福建厦门将自行车道铺设到杏林湾海面上……类似的举措备受欢迎,不仅是因为人们的骑行空间得以拓展、骑行需求得到满足,也因为这体现了城市生态对慢生活的包容与理解。
同时也应当看到,与人们旺盛的消费需求相比,我国自行车中高端产品的供给仍然不足。我国是自行车大国,却不是自行车强国。有报道显示,自行车越高端,采用境外企业的核心部件越多。比如,一辆成本300美元以上的自行车,国产核心部件只有30%左右;一辆1000美元以上的自行车,国产核心部件降到10%左右。对国内生产企业来说,应进一步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把人们“骑什么”的需求解决好,不能在消费者需要的时候“掉链子”。
此外,还要回答好“在哪骑”的问题。时下的骑车,是绿色出行与全民健身理念下的主动作为。在此基础上,各地不妨继续顺应这一趋势,因地制宜打造更友好的骑行环境,比如规划更多的自行车道,进一步扩容骑行道路系统,开辟丰富的文旅骑行路线等。这样,就能让骑行风尚与城市发展美美与共,更好地延续骑行的热度。(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年 巍)
(中国经济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