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无量!中国制造业的“全球新体系”
多年以后回顾今天,我们很可能会感叹:原来今日,便是剧变的开端。
因为一个新体系,或许已经到来。
在历史的长河里,新体系的崛起总是紧紧跟在旧体系的衰落之后。旧体系的衰落,意味着旧有利益链条的垮塌,意味着新势力可以开始填补旧势力的真空,从而安排自己的力量。
东汉体系崩塌后,袁绍曹操开始雄踞北方;隋朝体系崩塌后,李渊父子开始从太原起兵;英法殖民体系崩塌后,美国和苏联开始把小手伸进中东和非洲……
这个规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免。
如今,一个以中国为核心的新体系正在亚欧大陆上崛起,让我们来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吧。
外企的落寞
表现在最外层的,是品牌体系的新老交替:外国品牌日薄西山,国产品牌如日初升。
服装领域,阿迪达斯的中国业绩已经连续下滑了7个季度,老对手耐克也没好到哪里去,保持了4个季度的滑坡。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安踏业绩达到了阿迪达斯的两倍,特步迎来了一轮37.45%幅度的暴涨。
汽车领域,一季度的销量说明一切,比亚迪力压大众、本田、丰田成为中国销量最大的品牌——这是中国几十年汽车历史上第一次由国产品牌领跑
比较特殊的是美妆护肤领域,一直以来被高看一眼的“雅诗兰黛”开始跳水,销售额下滑了12%,净利润跌了72%。对于这样的大挫败,雅诗兰黛官方给出的解释是:“虽然海南的客流量超过了去年的水平,但旅客转化率较低,导致零售商消耗库存的速度低于预期,补货订单减少。”
翻译一下:海南免税店的游客虽然多,但买雅诗兰黛的人少了,零售商的货砸手里了,不想再订货了。
雅诗兰黛最后把亚洲地区的失利归因在了“疫情和相应监管”上。但打脸的是,在亚洲,雅诗兰黛的销量只掉了1%,但在没什么监管的欧洲、中东、非洲,雅诗兰黛直接下滑了26%。
而且中国的疫情管控措施早就已经放开了,2023年1-2月的美妆护肤产品卖得空前红火——海南免税店呈现人挤人趋势,连个上厕所的地方都找不到。我当时甚至都跟风托朋友从那边帮我带了一瓶香水。
大家只是不买你雅诗兰黛了,而已。
其实和雅诗兰黛相同宿命的外国品牌还有很多,他们未必有多么高级的技术含量,但是定位却往往比较高端——属于穷人买不起,富人看不上,但是中产们趋之若鹜的那种。
但现在情况变了,大家花钱也没有以前那么大手大脚了,国产品牌的宣传和形象也上来了……外国品牌的好日子也算是过到头了。
说到底,这是一个“祛魅”的过程。
我的一位女性朋友说的很直白:国产品牌现在质量也跟上来了,而且也很舍得砸钱做营销,再加上有不少KOL被发现“恰烂钱”——最后大家觉得,你这外国品牌也不过尔尔。
之所以有这种“祛魅”,是因为中国制造业的实力进步。
我的另一位朋友现在买车就认准了比亚迪·汉了,别的牌子说什么都不好使。为啥呢,因为比亚迪推出了“仰望”系列这种让所有人仰望的产品,因为比亚迪的车子的确是越做越漂亮。其实不只是迪子,他最近买的电脑也是国产神舟的——用他的话说,性价比吊打“外星人”。
当技术、做工什么的都越来越优秀了,品牌是自然会高端起来的,因为消费者是会做选择的。
三个数据背后的变化
品牌选择上的变化是最表层的,因为这个已经到了末端消费者这里了。前端的变化,其实更为深刻。
最近的三个数据,看了感觉比较惊悚。
第一个数据是今年1-4月中国对不同国家的出口数据变化。
中国的出口,“一带一路”国家份额在今年第一次超过了出口到美国、欧洲、日本的份额。
第二个数据是人民币的跨境结算数据。
今年3月,人民币在中国的跨境结算占比首次超过了美元。
第三个数据是中国的顺差和逆差数据。
今年1-4月,出口量同比增加了10.6%,进口量仅增加了0.02%。
再补充一个数据:根据新华社消息,从出口产品看,(2023年)前4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4.44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占出口总值的57.9%。其中,受新能源车出口拉动,汽车出口同比增长120.3%。
四个数据综合在一起看,就有画面了:
我最大的客人是那些“一带一路”国家。
我用的最多的货币是人民币。
我卖出去最多的品类是机电产品,
而且我卖的东西还很高端,
主要是新能源汽车和锂电池。
整体来看,我现在买的少了但卖的多了。
总结一下就是:一个不包含美国的、不使用美元的、跨多国的经济体系已然成型,这个体系基于“一带一路”且由中国作为核心,人民币是这个体系的主要货币,中国在这个体系中主要输出的是机电产品为代表的工业制成品,输入的则是矿产石油为代表的各种资源。
感受到新体系带来的震撼了吧?不依赖欧美日,我们照样可以过得很好。
而且最好不要依赖欧美日——现在欧美的情况并不是很好,如果欧美还是我们的大客户,那么他们软了,我们也没办法硬起来。好在我们转换了,我们把“一带一路”国家变成大客户了,欧美软了不要紧,我换一个客户照样做生意。
最重要的是,虽然客户性质变了,但是总量却还是增加的。2023年一季度(1-3月)出口了5.65万亿,比2022年同期增长了8.4%,而在2019年,这个数字是3.77万亿。
反正,赚谁的钱不是赚啊?
中国正在填补真空
既然中国新体系崛起了,那么理论上,一定是有真空地带被填补了。
而关于“填补真空地带”这件事,最典型的就是俄罗斯。
自从去年2月开始,当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震惊世界,欧美企业就开始集体撤出俄罗斯。
欧美企业的突然离去,在俄罗斯市场上留下了巨大的真空,那这种情况下谁来填补这个真空,就是个很简单的问题了。
全世界就那么几个经济高地,欧美的都撤了,难不成你指望非洲和南美来填坑?
所以我们看到的是:根据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2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1902.71亿美元,同比增长29.3%,中国连续13年稳居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2022年中国对俄出口机电产品同比增长9%,高新技术产品增长51%,汽车及零部件增长45%。相关产品售后服务已成为中俄服贸合作的重要部分。2022年底,人民币在俄罗斯进口结算中的份额从当年初的4%跃升至23%,在出口结算中的份额从0.5%飙升至16%。
在“特别军事行动”前,俄罗斯最大的手机品牌是三星,第二大是小米,第三大是苹果,第四名是Realme(Oppo旗下)。但现在,三星和苹果基本上从俄罗斯市场上销声匿迹,小米和Realme直接吞下了近80%的份额。
汽车市场上的情况也差不多,俄罗斯本土的Lada当然是最爽的,份额直接从22%升级到了28%,来自中国的奇瑞、长城则双双收益,从3%的市场占有率变成了6%,吉利也从1%变成了3%。
外国车企的撤退,直接让中国汽车品牌在俄罗斯市场上的市场占有率从原来的8%蹦到了17%。
这个环节里,最悲剧的当属韩国人。
三星原来在俄罗斯市场上40%多的份额被直接清零,现代、起亚两个品牌在俄罗斯市场上本来23%的份额被干到了19%。
苏联解体后。韩国前辈们花了几十年打下来的地盘,后辈们弃若敝履,说不要就不要……真是“崽卖爷田心不疼”。
而且韩国人最近也是“流年不利”的很,几乎除汽车配件外所有的品类出口额都在大幅度两位数下跌。液晶产品出口跌了62.3%,家电出口跌了44.7%,无线通信设备跌了40.3%,半导体跌了33.8%……汽车配件算是好的,也跌了5.3%。
说到底,俄罗斯和乌克兰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纠纷关你韩国人什么事呢?现在好了,本来小米、奇瑞需要花好几年才啃得下来的俄罗斯市场,现在可以躺赢了。你韩国自己本就是一个极度依赖出口的国家,现在自己放弃了经营多年的阵地,真不知道这背后是什么决策机制。
发展了几十年感情连智慧都没开啊,还是回去多读读《六国论》吧。
新体系的“新三样”
支撑中国新体系的当然是中国强悍的工业实力,因为我们是第一大工业国,几乎打包了世界上绝大多数产品的生产。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制造里,现在最亮眼的就是“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
为什么这三个最亮眼呢?因为踩准了时代脉搏了呗。
其实现在各国都在往新能源的方向转型,毕竟油价摆在这里,美国街头全是以省油闻名的日本车。大家迟早都是要换新能源的——这是中国“新三样”在全球市场上崛起的基础条件。
其中最狠的就是汽车行业,中国新能源汽车成为了拉动出口的“天皇巨星”,比亚迪是其中当之无愧的王者。
2023年的一季度,中国出口了24.8万辆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了1.1倍。而其中比亚迪一家就出口了4.3万辆,同比增长了12.8倍,打出暴击伤害了属于是。
其实也不只是比亚迪一家,吉利一季度出口也增长了53%,新能源出口的增速达到了75%以上。
可以说,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都在发力。
而且不要以为这只是“昙花一现”,人家比亚迪现在比较担心的问题是“运力”——造车不是问题,问题是能不能把车运到外国去。
于是比亚迪很罕见地打造了自己的“舰队”: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广船国际表示,2023年开门红,成功生效2艘比亚迪集团7000车双燃料PCTC(汽车运输船)的建造订单。
根据网上的消息,比亚迪最终打算花50亿造8艘汽车运输船,6艘基本确定建造,剩下2艘将视情况而定。
真想给王传福册封一个“传福新能源电磁显圣真君”的头衔啊。
受益于汽车行业的大胜利,其他行业也快速地跟了上去,比如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
2023年的一季度,锂电池的出口金额是159.69亿美元,累计出口了8.37亿个。金额上同比增加了79.9%,数量上则减少了7.3%。换算一下,一年时间,平均一个锂电池涨价了10美元。
太阳能电池出口也非常凶猛,虽然关注度可能不及锂电池那么大。但数量上却非常大——一季度中国太阳能电池出口突破了900亿元,增长了23.6%。
新能源电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这都是诞生并发展于欧美的产品,但最后发扬光大,全是在中国。
没办法,谁让咱们中国人最擅长的就是大规模生产降成本呢。
制造业大国的国际责任
在不依赖欧美日之后,中国出口的主要引擎就是包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几个集团了——东盟、非洲、俄罗斯、拉美。
当然,俄罗斯的市场变化还是有特殊性,毕竟这是一个政治因素主导的事件。但是,在东盟等市场的变化就是纯粹的中国制造业影响力的体现了。
在讨论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力之前,咱们得先明确一个事实:中国改革开放这么多年,的确是实力飞速增长。在高速发展之后,我们也不可能再去做那些劳动密集的低端制造业了,因此一定会把一些低端产业转移到劳动力更便宜的地方去。
低端产业一定会从发展较好的地方向欠发达的地区转移——这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
也正因为这种规律的存在,中国对东盟、俄罗斯、拉美、非洲地区的出口模式是不一样的。
先看东盟吧,在这四个大区里,东盟是经济发展最好的地方,几个国家加起来排名全球第五,仅次于美、中、日、德。
但东盟的情况大家也都清楚,虽然经济规模很大,但发展水平并不高且不平均——新加坡的人均GDP和西欧国家都能比划两下,但缅甸、柬埔寨这种国家基本上也就只能和非洲大区的选手们分到一个房了。
简而言之,东盟整体上处于一个政治稳定、远离战争,但产业太落后、赚不到钱的状态。
其实非洲、南美,也差不多,只不过没有东盟集团有钱而已。
非洲那么多国家,很多仍然处于军阀混战的状态,根本没有办法发展经济。和中国贸易比较多的非洲国家,基本都是当代非洲的几个比较稳定的国家——南非、安哥拉、尼日利亚等等。
这种情况下指望这些地区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工业那就是开玩笑了,事实上,对于绝大多数亚非拉发展中国家而言,能靠卖资源赚钱就已经是“大福报”了。
正是因为这种格局的存在,中国新体系才展示出了它更伟大的一层意义。
在这个新体系里,中国扮演的角色是一个“集成者”——中国进口这些国家的原材料,然后向这些国家输出工业制成品。
看上去好像和以前西方国家做的差不多,但仔细看,你会发现中国做的是完全不同的事情——简而言之,中国的这套新体系,堪称“功德无量”。
先看看越南吧。
当然,中国输出了大量的工业制成品向越南,越南手机排行榜基本被中国品牌“屠榜”了,但中国同样也给越南输出了“原料”——越南承接了中国许多劳动密集产业,如今也是服装生产大国,但是越南的工业底子弱,所以仍然需要从中国进口布料。
中国并不是单纯地通过工业制成品来赚“剪刀差”,那样实在太低级了。我们不仅卖给你工业制成品,我还卖给你生产原料。你买我的设备、原料来赚钱,赚了钱之后又买我的制成品去享受。
我赚钱了,你也赚钱了,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然后就是非洲。
我们每天在新闻里看到的都是中国又给XX非洲国家贷款了,又给别人修铁路、修水库了……很多网友这时候总是喜欢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然后痛心疾首说“又在外面装大款了。
这就是“夏虫难语冰”的认知问题了。
其实非洲和越南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呢?只不过越南基础设施还行,所以不需要我们去修机场而已。
我们的套路始终是:依托我的工业实力,去给你提供必要的现代化基础,然后等着你发展壮大,然后我再卖更高级的东西给你。
中国为什么那么热衷于去帮助第三世界国家?
答:因为我们是世界第一工业大国,因为我们有最大最完整的工业体系——我们帮他们建好基础设施,等他们经济发展了,人民有钱了,才能再来购买我们生产的手机、汽车、玩具、家电。
帮他们修铁路、修机场才几个钱?等这些基础设施修好了,等他们有钱了,以后他们穿李宁安踏,开奇瑞比亚迪,用小米Oppo,家里放着格力海尔,手里玩着腾讯网易……这又是多少钱?
所以看看中国出海到不同国家的企业,我们就能看出来咱们的布局:
去非洲拉美这些欠发达地区的,从来都是中铁、中建、电建这样的“基建狂魔”,然后紧跟着就是中车、徐工、三一等等装备企业。等你国内终于基础设施完备,等你开始卖矿石卖农产品赚了点钱,我们又开始卖给你各种生产线,让你产业升级赚更多的钱,同时把手机、家电、汽车也卖过去,让你们国内先富起来的人来买……
中国从来不怕你富裕,怕的是你穷到买不起我的东西。
之前我们在《“中国制造”在阿富汗的奇幻之旅》一文中曾经讲过:方便面是阿富汗的高级美食,是拜访亲友和聚会时候才会拿出来的好东西;阿富汗土豪的房子,从瓷砖到窗户都是原装中国进口;中国电瓶车在阿富汗街头引起围观轰动;哪怕是二手太阳能电池板也可以在阿富汗供不应求,撑起阿富汗农村的用电市场。
能包揽这些第三世界国家从原始到现代几乎所有的产品需求,这是咱们作为制造业第一大国的能力。
能帮他们经济发展,让他们从原始进化到工业化,产生对更高级商品的需求,这是咱们作为制造业第一大国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