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是如何定价的?
来源:【矿业界】
国际锡资源定价以期货市场定价模式为主,全球锡资源供给和消费相对集中,我国锡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均居全球第一,对定价有一定影响。
01
全球锡资源定价机制的发展
01 20世纪90年代前,政府间协议定价和伦交所交易牌价共同主导锡价格
一是16世纪以来,英国成为全球锡金属交易中心。1571年在英国伦敦成立的皇家交易所是全球第一个包括锡在内的金属贸易聚集地。英国和欧洲的金属贸易商定期在此会晤,一个打算出售金属的贸易商用锯末在地板上画一个圈,其他希望交易的贸易商排列在圈周围进行报价。这成为了伦敦金属交易所(London Metal Exchange,LME)的雏形,也是当前圈内交易(Ring)的最初形式。工业革命以来,英国需要从国外进口包括锡在内的大量原材料。凭借强大的生产能力和宗主国优势,英国在19世纪成为全球锡的贸易和定价中心。
二是1877年伦敦金属交易所成立,其公布的交易牌价逐步成为锡国际贸易基准。19世纪,英国的锡矿石主要进口自马来亚和印度,通过苏伊士运河的运输时间长达3个月,其间价格的波动导致了较大风险。因此,金属贸易商对标准化、低风险交易的需求促成了1877年伦敦金属交易所的成立。LME成立之初只交易锡和铜,由于当时锡和铜分别从马来亚和智利海运至英国一般需要3个月时间,LME的标准交割日期也设定为3个月,这种交易机制一直保留至今。20世纪初,LME开始公开发布锡的成交价格,并被广泛作为世界贸易的标准价格。
全球主要锡资源国储量占比(数据来源:中国地质调查局)
三是国际锡理事会支撑了锡的政府间协议定价并稳定市场。因锡价易受国际局势、生产国国内政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锡价在20世纪大部分时间里起伏较大。除LME公布的锡牌价外,政府间协议定价成为了锡定价的主导机制之一。1956年7月,由19个锡生产国和消费国签署的第一份《国际锡协定》(International Tin Agreement,ITA)生效,规定成立国际锡理事会(International Tin Council,ITC),管理锡协议。第一份ITA规定由生产国保证25000吨的锡缓冲库存量。ITC最少每三个月举行一次定期会议,评估全球锡的供需状况,并通过缓冲库存购买、实施出口管制以及其支持的最高和最低的价格区间来试图减少锡价波动,确保锡的公平和有偿价格。国际锡理事会共促成了6份五年国际锡协定的签署,为锡政府间协议定价、稳定锡市场作出了贡献。
02 1989年LME锡期货改制后,全球锡价格以期货市场定价模式为主
一是国际锡理事会因对锡的生产消费控制力不足而最终在1989年解散。国际锡理事会成立之初的会员国主要包括英国、德国、日本等锡消费国和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锡生产国。但由于当时美国作为最大消费国拒绝入会,中国、缅甸、巴西等作为重要的生产国亦被排除在外,全球约1/4的锡生产和约1/2的消费不在ITC控制之下。1956-1974年间,锡生产国为ITC准备的锡库存常年不足,甚至1/3的时间库存不足1000吨。1970年代后,ITC逐渐无力对抗美国庞大锡储备和走私锡的出现,锡价屡次出现大幅波动,打击了生产国的信心。1985年10月,ITC宣布资金和库存耗尽,锡交易停止,理事会名存实亡并于1989年解散。
二是LME于1989年重启锡期货市场,主导全球锡定价。1985年国际锡价大幅下挫,ITC宣布无力控制锡价,LME也关闭了锡交易。1989年6月,LME重启锡期货,并把交割标准提高到目前的99.85%(锡锭)。LME采用国际会员资格制,并建立了马来西亚巴生港、新加坡、美国巴尔的摩、比利时安特卫普、西班牙毕尔巴鄂、荷兰鹿特丹、英国利物浦、中国台湾高雄等22处精锡仓库,其中前3个仓库占LME锡总库存的90%以上,超过95%的交易来自海外市场。此后,国际锡市场的生产商、消费商和贸易商基本以LME期货价格作为参照进行定价结算。中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也建有各自的锡交易市场,但其锡价走势基本跟随LME价格曲线波动。
03 锡价格受供求关系、全球经济态势和突发事件的共同影响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镀锡板受铝罐、塑料罐等包装材料的竞争,以及镀锡工艺改进的影响,锡消费总量减少。因此,即使LME锡库存波动较大,锡期货价格也基本保持稳中带降的趋势,总体维持在5000美元/吨以下。2007年至2008年上半年印度尼西亚和中国的减产造成锡市场供应紧张,库存下降,锡价大幅上扬至接近2万美元/吨高点。2008年9月以后,全球金融危机导致锡价急速下跌至约7500美元/吨,随后由于经济复苏和锡供应短缺而迅速上涨至2010年底的2.6万美元/吨高点。2011年之后,欧债危机蔓延,全球经济增速放缓,锡价在1万美元/吨~2万美元/吨区间震荡,并与库存走势相反。自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主要锡生产国大幅减产,LME锡库存一度不足1000吨,锡价持续上涨。2022年初,乌克兰事件推动LME锡期货价格达到4.9万美元/吨的历史高点。受疫情影响,汽车、PC、智能手机等消费依旧疲软,对锡的需求偏弱,锡价一路下行至10月底的1.75万美元/吨低点。
02
全球锡资源定价与市场基本情况
近30年来,全球锡供需格局相对集中,消费结构相对稳定。
01 全球锡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国家
全球锡矿床分布相对广泛,主要赋存于3个巨型锡矿成矿带:滨太平洋锡矿成矿带、欧亚大陆陆内锡成矿带和中南部非洲锡成矿带,其中滨太平洋巨型锡成矿带锡储量超过世界总储量的80%。截至2021年,全球锡储量约为326.9万吨,储量前10的国家是中国(72.3万吨)、巴西(41.6万吨)、俄罗斯(38.6万吨)、澳大利亚(30.8万吨)、印度尼西亚(29.7万吨)、刚果(金)(26.4万吨)、秘鲁(20.8万吨)、缅甸(11.4万吨)、玻利维亚(10.1万吨)、老挝(4.6万吨),全球占比分别为22.1%、12.7%、11.8%、9.4%、9.1%、8.1%、6.4%、3.5%、3.1%、1.4%。
02 全球锡资源供给相对集中,五大锡生产商合计产量约占全球六成
全球锡产地主要包括中国、东南亚和南美洲地区。2021年全球矿山锡产量30万吨,其中中国9.1万吨(占比30.3%)、印尼7.1万吨(23.7%)、秘鲁3.0万吨(10.0%)、缅甸2.6万吨(8.7%)、巴西2.2万吨(7.3%),合计占全球产量约80%。其他产地包括刚果(金)、玻利维亚、马来西亚等。从生产商来说,全球前五大锡生产商分别为云南锡业集团、秘鲁明苏尔公司(Minsur)、印度尼西亚天马集团(PT. Timah)、云南乘风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以及马来西亚冶炼集团,2021年精炼锡产量分别为8.20万吨、3.18万吨、2.65万吨、1.70万吨和1.64万吨,合计产量17.3万吨,约占全球总产量的57.7%。
03 全球锡消费高度集中
锡主要消费地为中国、美国、日本和欧洲。2021年全球精炼锡消费量37.8万吨,其中中国精炼锡消费量约15万吨,占全球42%;美国、日本、德国精炼锡消费量分别占全球8%、5%和4%。全球精锡的流动性非常强,进口和消费的单项流动占产量的近70%。除中国兼具锡生产和消费大国的地位外,全球精锡生产和消费国基本不重合,总体呈现生产在东方、消费在西方的局面。
04 全球锡的消费结构较为稳定
锡消费领域主要包括焊料、镀锡板(马口铁)、化工、合金、玻璃、铅酸蓄电池等。21世纪以来,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锡焊料逐步增长为锡最大的消费领域。目前,锡焊料消费约占全球精炼锡消费的一半,锡焊料、镀锡板、锡化工合计约占全球锡消费的80%。其中,集成电路半导体占锡焊料消费超过80%,主要用于电力、通信、消费类电子产品等。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推动了铅酸蓄电池对锡消费的提升,占全球锡消费约7%。然而,近年来锡的总体消费量增长不大,2021年全球锡消费量相比2000年仅增加36%,是黑色、有色金属矿产中增幅最低的金属之一。
03
我国锡资源市场情况及其对定价机制的影响
我国锡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均居全球第一,且锡行业集中度较高,上期所锡期货价格的全球影响力逐步提升。
01 我国锡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均居全球第一,约30%锡消费来自进口
2021年,我国锡储量占全球22%,矿山锡产量占全球30%,精炼锡产量占全球50%,锡消费量占全球42%,均居全球第一。我国2021年净进口锡金属当量4.4万吨,考虑到再生锡回收利用,约30%锡消费来自进口。主要进口来源国包括缅甸(约占进口来源的50%)、刚果(金)、印度尼西亚、玻利维亚、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未来15年,国内锡缺口将维持在4万吨~6万吨之间,对外依存度将维持在30%左右。
02 我国锡定价由参考LME价格,到网络平台报价,逐步发展为上期所锡期货和网络平台报价共同主导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锡的生产和价格由原冶金部以及改组成立的有色金属总公司管理和制定。1992年起锡定价逐步走向市场化,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锡出口国,直到2008年国内锡锭定价基本参照LME报价。2008年1月起,我国对精锡征收10%的出口关税,使得国内外锡锭无法自由流通。上海有色网(SMM)、长江现货网根据LME前一天的价格波动和各企业的报价给出价格参考范围,成为国内企业锡定价的主要依据。2015年3月,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锡期货合约上市,国内锡市场逐渐形成沪锡期货价格与网络平台报价共存的状况。
03 我国锡期现货价格受LME价格影响,对国际锡价影响力逐步提升
一是沪锡期货起步较晚但活跃度逐步提升,与LME锡期货价格走势基本一致。上期所锡合约上市前,国内锡企业一般通过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点对点交易,以长单采购销售合同为主;部分小散单通过互联网平台撮合交易。沪锡期货自2015上市至2019年底,实际月交易量在30万手(30万吨)左右,参与者较少,交易活跃度较低,国内影响力尚且不足,不能真实反映加工企业的实际需求,价格波动也相对LME锡期货较小。2020年后,锡行业的生产企业、投机者、资金逐步加入,沪锡期货月交易量提升至当前的300万手上下,价格走势也与LME锡期货一致。
二是我国锡行业集中度较高、沪锡库存超过伦锡,有助于提升价格影响力。我国锡矿采选、锡冶炼及加工的企业共50余家,集中度较高。2021年我国精炼锡产量约18.2万吨,占全球精炼锡产量的一半。中国云锡集团精炼锡产量8.2万吨,占我国精锡总产量的45%;我国前四大精炼锡生产商(云锡集团、云南乘风、江西新南山、华西集团)合计精炼锡产量占我国的66%,锡生产高度集中。沪锡期货上市以来呈现出的健康发展态势,锡库存总体超过LME锡期货,为锡产业链的企业利用锡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平滑企业因价格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创造了很好的条件。锡行业较高的集中度、期货市场较高的交易活跃度和锡库存均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全球锡市场的价格影响力。
本文原载于1月17日《中国矿业报》1版
本文来自【矿业界】,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