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沉重包袱为宝贵财富
来源:【矿业界】
95家尾矿综合利用企业,128个尾矿综合利用项目,年可利用尾矿2000余万吨的生产能力规模,每年100亿元的工业产值。这是陕西省商洛市2022年在尾矿资源综合利用方面交出的一份靓丽答卷。凭借这份优异的答卷,商洛这座美丽的山水城市成功探索出一条靠山吃山和不负绿水青山的创新和谐发展之路。
近年来,尽管许多地方及业内人士把尾矿上升到资源的高度来对待,但在许多地方尾矿仍然是一个沉重的包袱。商洛市是如何把尾矿由包袱变成财富,并在全国成功探索出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的“商洛模式”的呢?《中国矿业报》记者近日对此进行了探访。
可持续发展面临沉重包袱
在秦岭东段南麓,鄂豫陕三省结合部,有一个占地1.93万平方公里的山水城市,因境内商山洛水而得名商洛。商洛多山,山中更是蕴藏着丰富的矿产。据测算,商洛市大型矿藏35个,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超6000亿元。
改革开放后,商洛矿产资源开发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矿业经济成为当地的经济支柱。持续高强度的矿业开发活动,在给商洛市经济快速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提供坚强保障的同时,也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尤其是矿山尾矿及工业固体废弃物排量与日俱增,形成金属尾矿、矿山和冶炼渣场300座(处),其中尾矿库134座,库内积存尾矿1.73亿吨。
“商洛市众多的尾矿不仅占用大量土地,且破坏生态环境,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沉重包袱。特别是商洛地处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多发区,尾矿库长期面临山洪和泥石流威胁,危及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5月8日,在2023年(第三届)全国尾矿综合利用产业论坛暨商洛市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对接会上,商洛市委书记赵璟表示,商洛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水质安全保障区和关中的生态屏障,既要承担“一江清水送北京”的政治任务,又要承担维护区内生态安全的重要责任,还要承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民生使命。如何变废为宝,促进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从根本上消除尾矿安全隐患,解决尾矿环境污染,确保南水北调水质安全,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商洛市面临的新课题。
尾矿资源加工砂石骨料现场
探索破题打造“商洛模式”
为有效破解尾矿治理难题,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有效打通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双向转化通道,商洛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扶持发展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的意见》等政策措施,把建立尾矿治理长效机制列入该市重点工作,通过产业化“吃旧”,循环式“治新”,全年推进尾矿资源综合利用。
“商洛市尾矿资源的主要特点是范围广、储量大、种类多、易开发。据陕西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专业检测,商洛市典型尾矿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放射性核位素等各项指标均符合建材原料要求,可以直接开发利用。”商洛市副市长刘伟介绍说,商洛市确立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提出创建国家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的发展目标,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专项规划。经过几年的不断实践和探索,商洛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日渐明晰,创建国家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的步伐不断加快。
据了解,商洛市委、市政府为全面推进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采取了强化规划引导、强化项目实施、强化组织保障、强化政府扶持、强化技术支撑等“五个强化”措施,先后编制了《商洛市尾矿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规划》等一系列规划并经陕西省发改委批准实施;坚持项目带动战略,把循环经济项目和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纳入市级重大项目考核,每年与县区签订循环经济和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建设目标责任书,通过奖惩考核来推动规划项目实施;成立循环经济和尾矿资源综合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了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的组织保障体系;出台了《关于扶持发展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的意见》,明确扶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的优惠政策和保障措施,把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作为矿山采选项目核准的前置条件,并设立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资金,用于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成立陕西省材料工程研究院商洛分院、陕西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等,技术研发和咨询服务相关工作已启动,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技术支撑体系基本形成。
商洛市通过上述一系列有效措施,尾矿综合利用产业化取得积极进展,尾矿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在陕西省乃至全国创造出“十个一”的工作亮点:在全国地级市,第一个编制了《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规划》;第一个成立了专门行政机构——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中心;第一个形成了重点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等研发体系;第一个出台《关于扶持发展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的意见》;第一个成立了资源(尾矿)综合利用协会;第一个建立“一库一台账”基础信息;第一个创建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网站。在陕西省,第一个开展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认证;第一个把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作为矿山采选项目核准的前置条件;第一个把循环经济和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纳入县区考核。由此,商洛市创造了“一核心”(即以创建国家示范基地,带动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为核心)、“二支撑”(即以技术和政策扶持为支撑)、“三联动”(即通过组织保障、示范带动、协会搭桥助力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的“商洛模式”。
过去堆积如山,既污染环境又经常带来灾难的尾矿废渣,如今在商洛已成为微晶玻璃、尾矿陶瓷、尾矿水泥等新型材料的主要原料。截至2022年底,该市累计建成尾矿综合利用项目128个,完成投资70多亿元,带动就业万余人,一大批尾矿综合利用企业形成年可利用尾矿2000余万吨产能的规模,有力支撑了绿色矿山建设和循环经济发展。
尤为可喜的是,商洛市的尾矿资源已开始由沉重包袱变成宝贵财富。2022年,该市共有95户尾矿综合利用企业,实现产值过百亿元。
提档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进入“十四五”时期,商洛市委、市政府客观分析推进高质量发展所处坐标和努力方向,顺应趋势、结合实际,制定了建设“一都四区”(中国康养之都和高质量发展转型区、生态文明示范区、营商环境最优区、市域社会治理创新区)的总体目标,对加快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的提档升级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过去10年,商洛市尾矿资源综合利用实现了资源化和减量化。下一步,我们要以‘产业化、高值化’为目标,重点围绕科技含量高、绿色环保、附加值较大的产品发力,通过强化统筹发展和安全,聚焦生态优先、绿色升级,推进经济发展质效、产业绿色转型、生态环境保护新提升。用好尾矿资源‘聚宝盆’,将尾矿资源吃干榨尽,实现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刘伟表示。
据了解,商洛市在近期的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中突出市场引导,将进一步落实政策支持,加强科技攻关,强化示范带动,拟策划实施30个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使商洛市形成年可利用尾矿渣3000多万吨、减少污水排放9500万吨、减少尾气排放320亿立方米、减少粉尘烟尘排放370万吨的规模。
“我们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升级,把尾矿综合利用作为保障生态安全、转化生态价值、推进生态建设的重要途径,大力开展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和实践,努力打造千亿元级新材料产业集群,持续提升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保护水平。”赵璟说。
本文来自【矿业界】,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