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如何用好“国字号”招牌,打造粤北地区创新高地?
5月25日,在英德高新区广东佳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佳纳公司”)生产研发车间,工人正忙生产、赶订单,该公司是国内领先的钴盐及三元前驱体制造商之一,同时也是英德创新驱动型企业的标杆之一。
5月11日,科技部公布了第二批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英德市以“科技支撑产业发展”为主题成功入选,是广东省2个入选县(市)之一。
位于粤北地区的英德,何以在全国众多县(市)中脱颖而出,夺得“国字号”招牌?
近年来,英德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充分结合区域优势和资源禀赋,发挥科技在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中的引领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市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9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0.12%,科技创新成为英德高质量发展的核心。
英德提出,计划用三年时间,建成一批科技创新载体与平台,突破一批产业需求的核心技术,培育新主导产业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将英德打造成粤北地区创新高地,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力争迈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
加大扶持力度
激发企业创新动能
在英德高新区广东埃力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埃力生公司”),技术部经理助理赵真真正在向参观人员介绍气凝胶产品,“气凝胶被誉为‘世界上最轻的固体’,是一种高效的绝热、保温材料,在热学、光学、电学、声学等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赵真真在解说的同时,拿起乙炔喷枪烘烤气凝胶板,随即用手触摸气凝胶板的背面,“喷枪的火焰上千摄氏度,但气凝胶板的背面也感觉不到高温,可以用手摸。”
即使用上千摄氏度的火焰枪喷射气凝胶板,背面也感觉不到高温。陈咏怀 摄
2007年,埃力生公司落户英德,专注气凝胶及其绝热材料领域。长期以来,该公司坚持自主创新,通过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改善工艺和引进科研人才,实现企业向智能工业的转型,开创出高质量高性能低成本的优质产品,在短短10几年成长为国内最大、全球第二的规模化生产气凝胶材料的领军企业,打破中国气凝胶市场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的局面。
目前,埃力生公司新材料产品有气凝胶毡、气凝胶板、气凝胶、纳米高效背胶防火隔热毯、纳米隔热毡和气凝胶绝热毡,主要应用于工业管道、设备容器、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建筑建材、窑炉以及钢铁等保温隔热领域。“其中气凝胶毡因其具有优异隔热、隔音、防火等性能,被应用在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的屋面系统以及曲面幕墙系统的隔热,被称为冬奥会上的‘黑科技’。”赵真真说道。
“埃力生公司的发展壮大,是英德扶持优质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又一成果。”英德市科学技术局局长刘云林介绍,近年来英德把培育扶持科技创新优质企业发展,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办实事、解难题,全力支持企业发展壮大。
如英德利用政策杠杆撬动创新积极性,出台《英德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于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每家累计奖励最高37万元,重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累计最高奖励18.5万元。评选为清远市标杆高新技术企业的,每家最高一次性奖励100万元。近3年,累计对高新技术企业兑现奖励资金2050万元,对清远市标杆高新技术企业兑现奖励资金100万元。
同时,全面落实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各项财税优惠政策,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额超过11亿元,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金额近9亿元。
科技政策的兑现让企业切实得到科研投入的实惠,激发了企业创新动能,有效支撑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对此,赵真真深有感触,“英德通过各级科技计划项目、创新驱动发展专项及创新激励,扶持公司科研资金超过1300万元,帮助公司度过了缺乏研发资金的困难阶段,正是依靠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才逐步攻破了气凝胶生产技术,取得了行业领先的技术能力。”
打造高端平台
创新载体助推企业突破技术瓶颈
佳纳公司是中国领先的钴盐及三元前驱体制造商之一,已形成镍、钴盐产品1万金属吨、三元前驱体4.5万吨的年生产能力,2022年产值达39.33亿元。同时,该公司在2020年组建的广东佳纳能源高性能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研发与应用企业实验室入选为英德首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是英德创新驱动型企业的标杆之一。
佳纳公司科研人员在进行材料分析。陈咏怀 摄
佳纳公司相关负责人陈珍华介绍,公司的主打产品三元前驱体是电池正极材料的前驱体,决定做出来的电池寿命、充放电速度和续航里程。目前,公司根据已有的科研积累和当前锂离子电池材料及前驱体材料的研发热点,组建专业实验室,对动力电池中循环寿命、安全性、高温性能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开发,并开展相关方面前瞻性技术开发和基础性共性技术问题的研究,知识产权转化率达到90%以上。
近年来,英德大力推进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支持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各类研发平台,解决企业技术瓶颈,3年来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在多个领域取得新的突破,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等领域建设实现零的突破。目前,全市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31个,3年增长率72.22%。清远市级企业工程中心63个,3年增长率75%。2021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投入强度首次突破1%,达到1.16%,比上年度提高0.48个百分点,跃居清远市各县(市、区)前列。
“实验室目前正在研发‘一种小粒径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的制备方法’技术,该技术能让在锂电池发挥出优异的倍率性能的同时,提高其容量和循环稳定性。”佳纳公司研发中心副总监黄亚祥表示,该技术完善后,将能满足新能源汽车对于锂电池快速充放、高温储能性能好、长寿命、高电压的需求,显著提升国产动力电池核心竞争力。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火热,佳纳公司抓住发展机遇,加大研发投入,全力提升产能规模,业务不断拓展,目前已与比亚迪、宁德时代、广汽等企业合作。该公司通过创新平台获得科技扶持资金共2200万元,带动投入研发经费达3.95亿元,为生产、销售实现预期目标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公司投入400万元进口了一台先进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可对产品样品放大万倍以上,以此针对不同的客户调整产品参数。”黄亚祥说道。
科技支撑产业
力争将英德打造成粤北地区创新高地
作为第二批国家创新型县(市),英德将如何利用好“国字号”招牌,以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
英德提出,将以“科技支撑产业发展”作为创新型县(市)的建设主题,围绕“技术创新支撑产业生态化的引领区”“科技赋能打造中国连片乡村振兴发展的示范带”“产业融合催生‘旅游+’新模式发展的样板区”的建设定位,依靠科技创新实现英德传统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优质特色农业的绿色低碳和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202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600亿元的目标,将英德打造成粤北地区创新高地。
英德市以“科技支撑产业发展”为主题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陈咏怀 摄
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找准英德传统产业实施“产业生态化”发展战略的路子,推动企业开展产学研对接,引进科技成果进行转化和技术攻关,提升传统产业创新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引导行业企业推广应用能源节约和绿色低碳技术,应用先进的节能技术、设备、工艺和材料,提升企业绿色循环化水平,实现企业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同时,支持企业改造提升技术和设备,推动一批企业实施生产线智能化、机器换人、绿色节能、环保安全等技术改造,促使传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以产业集群为载体、以产业链条为纽带,培育特色产业,形成产业集聚发展的态势,全面促进产业协调融合发展,构建英德高端高质高新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技术创新支撑产业生态化的引领区。
英德将通过对现有新材料企业支持及产业链的延伸,以稀美资源、广晟新材、埃力生等龙头企业为引领,培育与引进并举,打造高性能、高技术、高精密的新材料基地;发展以特种设备为特色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加大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系统等智能装备产品的推广应用,建设一批行业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无人车间,推动科技要素更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依托广东佳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大型新能源科技型企业,实现新能源金属制品、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等新能源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提升大型能源科技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促进新能源产业集聚发展,做大以锂电正极材料为特色的新能源产业。
刘云林还提到,英德将以特色农业产业为载体,通过科技赋能促进农业产业振兴,从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在英德红茶产业方面,整合龙头企业技术科研资源,集聚英德市目前已有的茶技术创新、茶产品研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等红茶相关科研力量,打造英德红茶全方位、全链条技术支撑平台,成为英德红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与推广的有力保障。
在西牛麻竹笋产业方面,以麻竹笋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契机,依托英德市麻竹产业协会和本地企业联合广东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等行业领域科研院所及专家团队的力量,建立麻竹笋研发中心,开展产品产业化的核心技术科研攻关,助推企业从粗加工转向精加工,力争将西牛麻竹笋打造成为百亿支柱产业。
【南方+记者】陈咏怀
【通讯员】黄振生 陈中岳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陈咏怀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