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重提救楼市才能救内需,孙玉良:我想起如何“先富帮后富”
文|孙玉良
经济疲软,哀声一片。各方专家都在为振兴经济想办法。对于老百姓而言,想得最多的,是自救。因为指望谁也指不上。没有工作找工作,没有好工作就先找个次一点的工作忍着。工资低一点,也总比坐吃山空不挣强。而企业倒闭、负债累累的老板,有很多也放下身价,与劳苦大众打成一片了。周边的朋友,都异口同声,感觉今年挣钱更难了。
对于如何振兴经济,没有听到什么鼓舞人心的良策,吴晓波提出的“只有救楼市才能救内需”反而被推上了热搜。吴晓波是个成功人士,是美国哈佛大学的访问学者,当过新华社浙江分社财经记者,著作等身,有《大败局》、《激荡三十年》、《非常营销》、《跌荡三十年》等书问世且非常火爆,荣登过“中国作家富豪榜”。吴晓波与著名房地产专家刘德科合作,对当今经济状况做出研判,得出了一个“吃旧药,走新路”的结论,认为环顾天下行业唯有“救楼市”才能“动一子而活全局”。
围绕着房地产做文章,是吴晓波与刘德科的研究成果。为此吴、刘共同提出五点建议,具体为“全面取消限价政策”,房地产市场都在降价,降到惨不忍睹了,还限什么价啊,取消吧;“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用低利率刺激人们买房,实现去楼市库存的目的;“降低改善形住房的房贷利率”,仍是用低利率刺激人们买房,促销“改善形住房”,满足购房族对“高品质”的要求;“尽快对房地产税和产权到期问题作出具体法律安排和明示”,吴晓波对暂停“房地产税试点”是欢迎的,这一条建议,是建议国家制定法律,让“有恒产者有恒心”,实际上是安拥有房产者的心,不会产权到期没收,其实骨子里还是鼓励有钱人去买房,因为他也知道没钱的刚需族再怎么出台优惠政策,也是买不起房的;最后一条建议,是认真落实贷款、债券、股权“三支箭”和保交楼政策,对政府相关部门提出了有利于楼市提振的高要求。
不过从网民的评价来看,舆情对吴晓波和刘德科的建议并不感冒,或说“消费不振就是楼价过高造成的”,提振楼市的建议形同“饮鸩止渴”;或说刺激人们买房是短视行为,可能短期内形成经济繁荣,但把钱放在楼市上,老百姓的六个口袋全砸到房子里,仍属于杀鸡取卵;有人说得更尖刻,反问“楼市救了,没人结婚,没人生娃,一时经济好,未来怎么办?”,更有人指“人越来越少,房子越来越多,房地产还能坚持多久”,极端地发出“楼市必须破灭”的呼声,发泄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情绪。对于房地产这个行业,网民的情绪很不好,怨声载道,没有几个说好的。赞同吴晓波、刘德科建议的,发声也是小心翼翼的,唯恐被网暴。
救楼市,可能是一时之策;房价再次提升,繁荣也是虚假繁荣,最终也有肥皂泡破灭的那一天,只不过未来破灭的那个肥皂泡更大一些而已。因为中国有14亿人口了,买得起房的,该买的也早都买了;买不起房的,那些普通的打工族,再怎么优惠措施,买不起照样买不起。除非房子像马云所预言的,降到“白菜价”。现在就有很多有钱人,去那些所谓的“鬼城”买房,几万元就可以买一套,就像“捡漏”一样。吴晓波和刘德科的建议,或对房地产改革有促进作用,但并非振兴中国经济的治本之策。而且房奴太多了,造成的悲剧也多。一旦出现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的情况,房贷断供,极端事件就会诱发。即便还贷正常,一辈子活在还贷的时空里,哪里有多余的精力搞创新?哪有多余的精力享受生活?可以说这样的人生毫无价值。
从房地产市场的萧条与整个经济大环境的低迷联想到,说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钱到哪去了?如果大家都喊穷,就出了大问题了。一是财富集中到了极少数人手里,他们捂着钱袋子不撒手,所以经济不流通;二是很多有钱人移民到了外国,造成了中国的财产大量流失;三是美国为首的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制裁,开始起到一定作用。等等。当初刚刚改革开放时,提出的理论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帮后富”,现在看来这个理论在执行中出现了问题,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很容易办到,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也确实办到了。但“先富帮后富”却很难办到,没有得到有效地执行,或者根本无法执行。因为先富起来的人不愿当“慈善家”,有的是“守财奴”不露富;有的移民成了外国人,一跑了事;有的为富不仁,不但不帮穷人还看不起穷人,鄙视穷人。而我们的精神文明阵地也濒于沦陷,利他精神慢慢绝迹,老人倒了扶不扶都成为社会问题,自私自利思想泛滥成灾,大学教授跑到讲台上叫嚣“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去了,这样的一种社会风气成为主流,还指望什么“先富帮后富”呢?我觉得人们心中的社会主义信仰大厦崩塌,是比楼市低迷更大、更严重的问题。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