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三角”守住基层“三保”底线 确保“三保”预算足额保障
央视网消息:2023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资金首次突破10万亿元,增长3.6%,重点支持基层“三保”等领域。一般来说,“三保”指的是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
其中,保基本民生,主要是按照国家确定的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制定的基本民生保障政策,包括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支出。
保工资,则包括公务员、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等事业单位人员的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工资附加等支出。
保运转,指的是为保障机关事业单位自身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所发生的办公费、水电费、办公设备购置费等支出。
上级转移支付有力 保障“三保”财力需要 在我国,基层“三保”一直是各级财政支出的重点。而近年来,各级财政收支却出现了一些明显变化。2019年—2022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2019年基础上小幅度波动,但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却保持稳步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基层“三保”怎么保?
2022年,麻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74亿元,而2023年,当地仅“三保”预算支出就要41.58亿元,高于去年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其中,像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的中小学教师工资,2023年一年有8.67亿元。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财政收支平衡?原来上级下达麻城市转移支付有51.66亿元,保证地方有充足财力,落实各项“三保”支出政策。
不仅如此,当地财政部门也在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多渠道增加财政收入。2022年以来,麻城已经收回0.82亿元的历年结转结余存量资金。
保证“三保”资金拨付背后的“铁三角” 钱的来源有了,“三保”问题就解决了吗?基层政府部门作为资金拨付的中间环节,他们如何保障资金顺利拨付到位?
在麻城,记者赶上了一场正在进行的“财税库联席会议”,二季度财政预算收入的年度预期目标成了各方关注的焦点。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个会每月都要定期举行。因为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财政收支都涉及税务、财政和央行三方。税务部门将征收的税收收入缴入人行金库,财政部门按照预算安排从库款中拨付资金,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三方形成一个“铁三角”。然而,在实际运行中,国库库款是动态变化的,收支之间随时可能存在不均衡。
就像这场会议,财政部门希望二季度的财政收入赶上序时进度;税务部门要落实减税降费;央行国库部门则要想方设法采取措施缓解库款留存金额压力。棘手的难题被一一摊在会议桌上共同讨论,一个多小时的会商,共识渐渐达成。 在麻城,调动三方力量,研判预测财政收入,科学统筹调度资金,大力压减非必要支出,确保“三保”预算足额保障,保住了基层“三保”的底线。
保“三保”效果如何? 保“三保”效果如何?记者来到了麻城的一所中学,听听身处基层“三保”一线的大家怎么说。
在湖北麻城这所中等规模的公办学校,每个月10日前后,都是主办会计程慧娟最忙碌的日子。为了确保按时在每月15日发工资,她需要提前核对每位老师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的动态调整情况,1块钱乃至1分钱都不能出错。
这所学校总共有210多名教职工,每年的工资支出超过3000万元,工资发放一直都保持了稳定水平。
麻城市思源实验学校语文老师 段新义:我们老师工资,每个月15日左右就能够直达我们的工资卡。这几年确实我们国家都不容易。但是我们的政府想了很多的办法,保证了我们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工资,给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
预算管理系统上的“明白账” 财政资金从国家到基层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每个环节都不能出差错。如何看好、用好财政资金,让财政成为一笔“明白账”?
在麻城市财政局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中,记者看到了这所学校的“三保”情况,预算项目名称、指标总金额、已支付金额等分项情况一清二楚。不仅是学校,凡是当地基层“三保”涉及的内容,都可以在系统上查询。
鲍斌说的监控平台,是湖北省按照财政部在全国统一推行的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对于一个县来说,他们只能看到当地的“三保”情况,而对于省级财政部门来说,则可以看到每个市县的“三保”运行。 所谓序时进度,通俗说就是支出要与时间保持同步。比如,发放完5月工资,那么,工资支出对应的序时进度就是40%左右。 麻城基层“三保”做得到底怎么样?在湖北省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上,记者找到了麻城市。 在这张表格上,记者注意到,有个别项目进度明显快了不少。
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上,“三保”项目都打上了“红色”标识,可以分门别类进行查询。不仅如此,省级财政部门还根据财力占比、债务率、库款保障水平等三个指标,将县区财政运行风险划分为红、橙、黄、绿四个风险等级。
从全国来看,为了保障“三保”资金切实落地,截至2022年底,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上线运行已经覆盖3700多个财政部门和60多万家预算单位。2023年1月,财政部还设立了全国财政运行监测中心,进一步加强对地方财政运行的监测,确保基层财政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