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同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之路 ——聚焦2023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洱海)论坛
来源:【云南日报】
相约苍山之麓,再会洱海之滨。5月27日至29日,2023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洱海)论坛在大理白族自治州举行。今年,洱海论坛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的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共享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践经验,推动共建绿色生态的美丽地球家园。
论坛现场。云报客户端记者 摄
让发展向“绿”而行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问题,也是各国在追求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道必答题。本届洱海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加快创新转型让发展向“绿”而行展开深入讨论。
海菜花沿剑湖岸连片盛开,如繁星洒满湖面,湖中渔舟划行,岸边水鸟觅食,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云报客户端记者 杨峥 摄
全国劳动模范、陕西省神木市生态保护建设协会会长张应龙动情讲述,通过几十年的治沙努力,黄土地从“黄”变“浅绿”再到“深绿”,当地群众收入持续增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福锁感叹,作为“新大理人”,扎根大理古生村,建设科技小院,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忧、治学问,探索洱海保护与农民增收双赢路径,干劲满满。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林荣介绍,中兴通讯非常重视可持续发展理念,于2021年发布了数字经济战略,包括绿色供应链、绿色基础设施、绿色行业赋能等内容。企业正从对齐准则规范、压实管理与行动、拥抱科技与创新、加强整体协作与配合4个层面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深度转型。
北京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上海电力大学法学副教授司军艳阐述了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评价体系引进中国几年来的发展历程等内容。司军艳说:“随着投资人、消费者、各行业对ESG评价体系的认可,在未来,做好相关认证对于上市公司的风险防控、绿色投资等都是非常重要的。”上海英国商会执行会长邓斯图介绍:“我们针对英国企业高层组织了对话活动和论坛活动,分享他们在中英两国的实践,促进中英企业在ESG中的交流,鼓励两国企业在ESG领域开展更多合作。”
云南的绿色发展潜力也被国内外企业看好。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监事、碳管理及可持续发展部总监李京说,晶澳公司在云南曲靖的生产基地为该公司贡献了绝大部分的绿电比例,绿电使用比例超过92%。“今年,公司通过购买VCS(自愿碳标准)指标,计划实现曲靖工厂的净零排放。”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深入人心
北京冬奥会上,二十四节气的浪漫令各国观众回味无穷。本届洱海论坛“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的国际传播叙事表达”分论坛中,中国气象局气象服务首席专家、中国天气·二十四节气研究院副院长宋英杰现场讲述了二十四节气的深厚底蕴,并从中国生态文化叙事特征的角度为做好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的国际传播提供了鲜活案例。
柬埔寨嘉宾在洱海生态廊道拍照打卡。记者 字剑飞 摄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中华文明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智慧传承至今,对绿色的向往也是各国人民跨越国界的共同期盼。今年的洱海论坛是“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通过后的首届洱海论坛。与会嘉宾认为,要让更多人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需要讲好生态文明的故事,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云南省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中心聚焦“大事”和“小情”,既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理论,也展现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小故事。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杨平表示,加强中国生态观的国际传播,讲好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故事,关键在于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树立国际视野下的“他者思维”,把握话语建构、话语转换和话语传播3个关键环节。中国外文局国际传播发展中心副主任董彦说,作为绿色城市生活联盟的发起单位,中国外文局国际传播发展中心将从发挥多语种多业态的综合传播优势、搭建国际性的交流合作平台、开展生态文明国际传播领域的课题研究3个方面助力城市生态文明产品的价值实现。
北京交通大学碳中和科技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论坛特约专家王元丰同样强调了提高公众生态文明意识的重要性。他认为,每个人都可以从减少铺张浪费这样的小事做起,践行绿色低碳生活。
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李维薇、博士杨春燕看来,生物多样性保护不仅需要科研人员的努力,更需要大众参与,特别是面向下一代开展工作。她们希望,各领域共同努力,培养更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明日合伙人”。
拥抱更加美好的未来
今年正值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10年来,中国积极与各方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让绿色成为“一带一路”最鲜明的底色。
联合国副秘书长李军华说,中国已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战略,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等,这些都促进了全球和区域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的进展。云南大学斯里兰卡籍外教苏噶特·拉特纳瓦克对此深有感触。他说,中国一直积极帮助发展中国家践行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增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深化全球生物多样性合作。缅甸《北极星》周刊总编辑吴温丁表示,中国各个城市的道路两旁都种植着树木,公路、铁路修建不破坏生态环境,这让他相信中国有能力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今天的中国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面向未来,中国倡议国际社会携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创新实践,得到积极响应。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副主任李永红说,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围绕可持续发展开展广泛国际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在中国—东盟、澜沧江—湄公河以及中非等区域合作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希望与各方加强交流互动,构建政策、科学、商业“三位一体”的国际合作网络,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
波兰投资贸易局驻华副代表宋曼姝认为,波兰与中国可以在绿色基础设施、教育和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合作。
哥伦比亚驻华大使塞尔希奥·卡夫雷拉说,哥伦比亚和中国都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未来将与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开展更多探索与合作。
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一级专家道博伟表示,去年上合组织撒马尔罕峰会上通过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声明》,上合组织将进一步推动成员国间的环境合作。
自2021年首届论坛以来,洱海论坛已成为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化平台。今年,洱海论坛发布了“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洱海倡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推动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与会嘉宾倡议:携起手来,秉持生态文明理念,站在为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
本文来自【云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