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站在中美哪方?
1.英美争霸战的思考
5月23日,日本出台针对23种半导体制造设备的出口管制措施,其中半数设备无法实现国产替代;5月26日,日美联合表态称要深化在下一代半导体及其他技术研发方面的合作。
美国近期与盟友加快对中国的科技围堵:今年1月27日,美国召集日本及荷兰两国高层赴美密谋并达成协议,日荷两国随即表态将引入美国已经启动的部分半导体对华出口管制措施。
如今我们面对美国的脱钩、卡脖子,我们的发展态势和20世纪的美国有着太多的相似。
一战后当时的世界霸主英国面对后起之秀美国的挑战,同样做出了“脱钩”和“卡脖子”的措施:时任首相张伯伦要求建立起“贸易保护之墙”,屡屡出台法令限制技术、资金的外流。
1922出台的史蒂文森法案更是将英国垄断的重要工业原料——橡胶对美国限量供应并提价。
历史总是相当幽默。
每一代霸主想出应对挑战者的方式总是比较相似。但不同的是,作为应对,美国国策中没有我们听惯的科技强国、解决卡脖子的论调,尽管我们印象中美国以科技闻名。
美国破解围堵的并非是其科技的先进。原子弹、汽车、电话等当时的新兴科技的人才都来自世界各国,美国在当时的科技水平其实并不高明。
美国国内虽然爆发过反英舆论浪潮,甚至商务部长也叫嚣北上干“英国佬”一把。
但最终美国人在围堵中选择了卧薪尝胆——打造美国大市场,推动消费升级。或许是因为在美英战争中总统府被烧成白宫。
(图片来源于网络)
面对20世纪20年代世纪霸主的围追堵截,美国反而发展出黄金的20年代。尽管大萧条冲击美国经济,其保留下来的市场仍使得恢复后的美国在国际博弈中吸引了足够的资金,以及全球顶尖的人才。
2.中美的博弈是终极的结构性的博弈
中美博弈的烈度虽未进入热战,但除了兵戎相见外美国已经在各个维度做好了和中国竞争的准备。
美国今年1月10日,美国众议院成立中美战略竞争特设委员会。为单独一国设立专门的委员会,这可是美国冷战老对手苏联都没有的待遇。
(成立美中战略竞争特设委员会;图片来源于网络)
需要补充的是,委员会在美国两院拥有着相当的重要性。参众两院下的这些委员会都是跨党派的,议员提出的相关议案,一般要先交由这些“委员会”进行审议,两党在委员会内达成初步的协调之后再交给的国会正式表决。可以说这些委员会就是两院的放大器。
同年3月27日,这个委员会所代表的联盟在美国国会众议院全票通过旨在剥夺中国发展中国家的立法草案。
全票通过某项法案在美国历史上非常少见,即便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对日宣战的表决也有着一票的反对。
全票通过与其说是委员会推动表决了法案不如说是对自身“众志成城、态度坚决”的示威。
美国已经给中美关系进行了中长期战略锁定,并且来势汹汹:
外交场上拱火台湾,造谣中国对俄军售;产业上全面封锁中国往高端制造业“突围”,其终极目标是清晰且公开的。
3.短期内中美决裂性博弈可能放缓,但小冲突和中长期矛盾仍不可消解
中美双方都保持着相对的克制,并在部分领域已经放缓了矛盾。
动态博弈中,美国仍然占据静态的强势地位,
但从动态势能论,中国在近期的博弈中已经占据了主动权。
美国越是封锁竞争,中国越是要开放合作。
无论是斡旋伊朗沙特的世纪和解,还是3月以来多国转向人民币交易,其背后都是经济逻辑的运转。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全球博弈中希望将市场重新掌握在手中给了我们足够的启示。
中国的外交观念背后是中国的中国产业经济的观念,外交影响力的背后是庞大的经济体量。中短期内大基建使得我们能创造出和其他国家的共同利益。
然而中长期的博弈必然需要聚焦于创新产业以及其市场。
市场早有预兆。后疫情时代中国市场热点除了疫情相关,大多聚焦于新能源、半导体,还有今年的人工智能等信息科技。
只有创新能破解“卡脖子”、在中远期的合作中开创出更多的共同利益,
开拓更广阔的市场。而更大更自由的市场也能推动创新的进步。
芯片等技术是硬件,而市场和制度则是软件。
正如中央号召的内外兼修,打通毛细血管,我们才可以自信的说,有着能带来技术创新的,充满活力的市场,创新思维的人才的制度,时间是站在我们这边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时势造英雄。个人紧跟时代潮流国家发展趋势才能实现个人的跃升,财富的保值。
AI带来的科技革命中,中国如何不掉队?
中美地缘博弈中,产生的冲突中国当如何化解或者保持上风?
中美体制对立未来能否化解?
本周六19:45,邱震海博士将进行一场主题为【中美随时“擦枪走火”?我们该如何避开“雷区”?——兼谈举国之力能否突破“卡脖子”难关】的直播,带来上述问题的详细解析。
感兴趣的朋友私信我“直播”,了解周六晚直播。
上一篇:相约春风湖畔 共话天水研学
下一篇:这样做,每月能省一笔电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