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的夜市,有的火了,有的消失了……如何留住“烟火气”?
夜市散发人间“烟火气”,极大拉动夜市经济的增长。
万秀区万达广场旁的潮玩橙市市集、鸳江路夜市、高旺大桥底(丽港华府旁)夜市、梧州学院旁原小吃街,以及长洲区滨江大道上的水云天夜市、龙圩区苍海公园夜市……近年来,梧州市夜市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好吃、好玩、好看的夜市为市民提供了夜间休闲娱乐去处。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不同的夜市也有了不同际遇:有的悄然“消失”,有的一直人气旺盛,有的被居民投诉,有的则安稳“生存”……
当下,夜市经济成为提振消费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满足市民群众多元化消费需求之余,如何引导夜市选址更合理、管理更到位、人气更旺盛,既要“放开”,又要“管活”,考验着管理艺术。
创意夜市火了
5月22日,进驻摊档多,美食品种丰富,水云天夜市受到市民欢迎。记者 陈凡 摄
2022年9月底,位于长洲区六旺路28号(龙新小学旁)的水云天夜市开张不久后就火了。
“晚上约上三两个朋友,围坐聊聊近况打打牌,放松一下心情。”5月22日晚10时许,市民梁鑫坐在水云天夜市一摊档的沙滩椅上喝柠檬茶,倍感惬意。市民高小姐则在一烧烤摊前等待烤肉串,她喜欢晚上外出逛一逛,这个家门口的夜市迎合了需求。此外,她认为,夜市卖的东西看得见、摸得着,价格实惠,“比网上购物更有参与感。”
小摊经营、品类多样、物美价廉……水云天夜市以小巧的经营格局、亲民的价格带来了烟火味和市井味。两轮车在路边停放密密麻麻、马路一侧停满小车从侧面印证了市民群众对它的喜爱。
而当微微江风拂来,万达广场旁的潮玩橙市市集的消费热度也慢慢升腾起来。璀璨炫目的灯光、烧烤摊发出“滋滋”烤肉声、熙攘的人群……50多个极具创意的小摊位开启夜幕下的休闲派对。一家生蚝烧烤店经营者肖先生表示,今年3月初,他在潮玩橙市市集开店,周末及节假日的生意比较旺。
市民在潮玩橙市市集吃美食、逛摊档、看街舞、听演唱。潮玩橙市市集设置有美食小吃、歌舞表演、“车尾厢经济”、灯光夜景等丰富体验项目,吸引大批市民前来消费打卡(摄于今年3月)。记者 陈凡 摄
相对低廉的租金、颇具创意的场地设计、较为便捷的路段、开阔闲适的消费场景等,成为肖先生等一众经营者选择到夜市开店营业的原因。
不同夜市不同命运
5月22日,不少市民在光大鸳江夜市吃宵夜。记者 陈凡 摄
5月23日晚,在高旺大桥底(丽港华府旁)夜市,卖炒粉的鹏叔一只手熟练地抛起锅中河粉,另一只手抓着铁铲不断翻炒,一会儿工夫,一碟“镬气”十足的干炒牛河就上桌了。
鹏叔有一手炒粉的好手艺,此前曾辗转万秀区龙山路、高地路等地摆摊卖炒粉,熟客不少,生意不错。“这里场地比较开阔,本以为可以‘安定’下来,但周边居民投诉越来越多,也不知道还能做多久。”鹏叔无奈地说。说话间,他稍显迷惘地看着周边寥寥几个水果摊。
鹏叔的迷惘,折射出不少夜市摊主的担忧。“打游击”似乎一直是夜市摊主的生存状态,或因居民投诉,或因妨碍交通,或因占道经营,不少夜市摊主总是不停地“转场”,那些一度很火的夜市,由于摊位减少,人气少了,也就慢慢消失了。在梧州学院旁原小吃街,各种大大小小的小吃摊已经关张,街巷变得冷清。“我们以前都喜欢来这里逛,食物五花八门,但近几个月小摊越来越少。”梧州学院学生李锦花说。
早几年,河西老码头的车尾厢夜市,一度火遍朋友圈,而今也销声匿迹。
夜市的红火密码
6月3日,水云天夜市已经搬迁至梧州六堡茶城。记者 梁燕如 摄
“梧州学院旁原小吃街是流动小商贩自发聚集摆摊,无组织、无管理。这条小路又靠近周边居民楼,其产生的油烟、噪声经常被投诉,于是被依法劝离,久而久之就没有人继续经营了。”万秀区城市管理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张文裕介绍。
能活下来、火很久的夜市,都有系统管理。
在水云天夜市售卖饮品的老板冯先生说,管理方组织原来在路边经营的小摊统一搬到售楼部前长街上,对小摊进行统一管理,每个摊档划设固定区域,收取租金。“管理方安排做好保洁,规范化管理后我们就稳定下来了,现在进入夏季,每晚都满座。”冯先生说。
商家进场前需提交《健康证》、签署食品安全承诺书、管理方统一为摊主办理相关卫生证件、保洁员督促商家垃圾桶不能溢出……水云天夜市有着规范的管理规程,该夜市负责人周世栋表示,夜市从严管理食品安全,对于商家售卖的鱿鱼等商品,严格查看进货渠道,不定期抽检在售食品并送送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
现在,水云天夜市出于长远发展考虑,已经搬迁至梧州六堡茶城,管理方开发了一期用地,约60个商家入驻,130个摊位已经全部订满,严格控制同类产品的档数,避免恶性竞争。梧州六堡茶城周边有金源世家、彰泰城、玫瑰湖·恒祥豪苑、精通豪庭等住宅小区。多位摊主表示,试营业以来,生意一晚比一晚好。
场地搬迁了,周世栋表示,若有更多商家愿意进驻,会考虑开发二期用地,“现在,场地不占用公共资源,符合消防要求,我们还增加了工作人员的数量,加大对食品安全、卫生等管理。”为了延续水云天夜市的人气,管理方还计划增设舞台,为学校、企业提供义演、宣传场地。
要管但要“管活”
5月22日,来湾仔码头星光市集消费的市民并不多。记者 陈凡 摄
纵观在我市出现过的大大小小夜市,无论是昙花一现,抑或始终人气高涨,其出现之初都是小摊小店自发聚集。
“如果游商们不在政府划定的区域内摆卖,根据相关市容条例,他们的售卖行为就是不允许的,我们就要劝离他们。”万秀区城市管理执法大队副大队长潘帅说。这也道出了做活消费市场、管好市容市貌之间的矛盾。
但这矛盾并非无解。水云天夜市、潮玩橙市市集或许能给夜市培育、规范管理一些启发,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提出了解决思路。
“建议政府制定夜市小摊小店规划布局方案,划设指定区域,引导集中经营、规范管理。”长洲区人大代表梁萍说。她建议,在农贸市场、大型商厦周边等设置夜间便民临时摊点区,在夜间消费活跃且不扰民路段发展2至3个夜市集聚区。
夜市选址、规划是夜市培育走出的万里长征第一步,促进消费、优化管理才是其茁壮成长的关键。万秀区政协委员梁海山认为,夜市小摊小店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可以学习借鉴淄博、重庆等夜市经济发达的城市发展经验,以有效管理拉动合理内需,实现创业者与消费者共赢。
梁萍提出,政府可以出台税收减免、贷款优惠等政策措施,减低小摊小店经营成本,并考虑结合“壮族三月三”、广西“33消费节”、梧州消费节等节庆活动,将小摊小店纳入电子消费券使用范围,延伸消费链条。同时,鼓励小摊小店与网红打卡点、景区景点组团宣传,扩大热度。“还要完善网红夜市周边基础设施建设。”梁海山说,重大节假日前先评估人流量、车流量,设置临时停车场等。
“地方政府部门应坚持民生优先、提升服务的工作思路。”在谈及夜市管理时,龙圩区人大代表覃春华如是说。他认为,夜市管理的立法、执法应该遵循“鼓励为主、最少干预”原则,最大限度激发民间创新创业活力。
潘帅说,夜市经营行为的管理最好做到“线内”“线外”有机结合,城管部门负责夜市外围环境管理,夜市内由第三方管理方进行统一管理。而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表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环卫部门,以及商务、文旅、街道社区等部门和单位都应该参与到夜市培育、管理工作中,如此,才能让夜市规范经营,红火地成长发展。
记者手记 :
升腾的“烟火气”,脉动着经济的活力,重建着发展的信心。
然而,无规矩不成方圆。夜市经济虽然“催”旺了晚间消费,带动了商圈发展,但如果长期以“打游击”形式存在的话,难免“居无定所”而被“淘汰”或走向“消亡”。能让夜市经济长久、稳定地发展下去,让市井烟火气持续绵长,只有纳入规范化管理。
然而,放开也难,管好也不容易,有效平衡二者关系,部门要多一些思量、商家多一点配合,双方共同努力,才能促成夜市出现、存活、成长。
为此,夜市既要选好点,也要做好规划,相关职能部门还要帮助其“造势”,把夜市打造成梧州特色网红街,带动文旅、饮食、服装等周边产业发展,把好事办得更加好。
如此以来,那一抹升腾的“烟火气”,不仅让市民群众从中找到归属感和获得感,也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
文字:记者 吴艳虹 通讯员 黎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