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结婚人数屡创新低,中日韩婚姻都有什么变化?
近年来,中国结婚人数屡创新低,不婚、晚婚现象或已成趋势。据民政部最新数据,2022年中国结婚人数为683.3万对,创下1980年以来的新低。
这不只是发生在中国,日本、韩国都有相似趋势。此前有一种说法是,韩国40岁出头的新娘就比20岁出头的要多——在2022年结婚的韩国女性中,40-44岁的人数(1.09万人)多于20-24岁的人数(1.01万人)。这已经是韩国连续两年出现该现象。网友普遍认为,这是一种晚婚现象。
但需要注意的是,该数据包含了韩国女性的再婚数据。下图就展示了韩国2022年的结婚人数和初婚人数对比,在韩国2022年的女性初婚数据中,40-44岁的人数为4738,不到20-24岁(9013人)的一半。
因此,与网友看法一致的其实是另一个数据,韩国初婚年龄集中在30-34岁。
十年间,中国的平均初婚年龄逼近30岁
从中日韩的历年数据来看,初婚年龄推迟已经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从下面这张图,我们会发现中国的平均初婚年龄在十年间变化最大,男性和女性的平均初婚年龄都推后了近4岁。2020年,中国的男性和女性的平均初婚年龄分别是29.4岁和28岁。
在韩国,30岁之后结婚成为常态,韩国女性的平均初婚年龄在2016年就已经突破30岁,在2022年变成30.8岁。
恋爱和婚姻不再是韩国人的必需品。早在2011年,面对高房价、高物价、就业难等社会问题,韩国就出现了“三抛世代”(Sam-po generation)的说法,意指抛弃爱情、婚姻和生育的一代年轻人。后来该词还派生出“五抛世代”“七抛世代”等说法,进一步发展成放弃人际关系、购置房产、梦想和希望的一代。
在韩国盛行的恋爱综艺节目,也开始拥抱多元化的非传统关系。像是《不要结婚,要同居》(Living Together Without Marriage)、《别人的恋爱》(His Man)这两档韩国恋综,前者关注选择不结婚的情侣,后者以LGBTQ(同性恋等性少数群体)群体为主角,它们都反映出韩国社会里恋爱观和婚姻观的转变。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家庭与性别研究中心主任李婷告诉澎湃新闻,受教育水平的提升、结婚成本的上涨、婚恋观念的转变、女性的职场理念变化等原因都影响着平均初婚年龄的推迟。
“以前我们说婚姻更多是一种人生的基石,但随着婚姻成本的不断上升,婚姻越来越变成一个顶石,就是说需要积攒到足够的物质基础,才能去考虑婚姻。”李婷说。
此外,婚姻匹配的难度进一步增加了。李婷认为,现代青年既想寻找到能满足精神共鸣的伴侣,又想对方能拥有一定的物质基础,这大大提升了寻找到合适结婚对象的难度。另一方面,娱乐文化产品对生活的填充,使得婚姻不再是年轻人的必需品。
晚婚背后:初婚人数大幅下降
在中日韩三国中,韩国女性的晚婚现象最为突出。
据韩国统计局2022年的数据,30-34岁成为韩国女性最主要的初婚年龄段,首次超越了20-24岁年龄段。另外,更多的韩国女性选择在35岁以后结婚——相比十年前,中日韩女性在35岁以后初婚的比例分别增加了8.1%、2.3%和9.6%。
晚婚的背后,是中日韩的初婚人数在不断下降。其中,中国女性初婚人数的变化最显著,该数值在十年间下降了超六成。
李婷说,中国结婚对数的减少,与适龄结婚人口总量减少、长期存在的性别比失衡等原因有关。她补充说,过去十年,婚姻挤压现象比较严重,适龄单身男性数量要多于适龄单身女性数量,部分男性因此被“挤压”掉,难以找到合适的结婚对象。
2022年,日本约有50.5万对新婚夫妇,尽管比上年略有增加,但仍比2019年的59.9万对有明显差距。而韩国在2022年约有19.2万对夫妇登记结婚,创下历史新低。
在晚婚等潮流之外,一个新的趋势是传统的婚恋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姐弟婚”越来越普遍了。在2022年韩国20-39岁的初婚夫妇中,“姐弟婚”的比例比20年前上涨了8.26%,达到了19.85%。换言之,该年龄段内五分之一的韩国初婚夫妇属于“姐弟婚”。
早在2013年,韩国人口统计部门的代表就指出:“由于越来越多的女性倾向于晚婚,年长的女性与年轻的男性结婚的比例不断上升”。一篇发表于《亚洲人口研究》的论文进一步探究了“姐弟婚”现象,并发现其数量自1993年以来持续上升。
该研究分析,由于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和就业率增高,为避免因结婚生子影响事业和自我实现,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晚婚,而这导致她们可选的配偶范围减小。因此,一些女性选择嫁给教育和(或)收入低于自己的年轻男性。
此外,上述研究还指出随着性别比、女性就业率和女性企业家比例的增加,“姐弟婚”将会更加普遍。
除韩国外,中国部分地区也出现了“姐弟婚”比例上升的现象,比如安徽、杭州。最近杭州发布的2022年婚姻登记数据显示,女方比男方大1-4岁的“姐弟婚”占女性结婚总数的19.31%,已经连续三年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