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双向奔赴 双城强圈
来源:【重庆日报网】
编者按:打开中国地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经济圈由北向南,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引领我国经济腾飞的主要动力源。占国土面积2/3的西部地区,一直缺少国家级经济圈的带动。而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提出之前,发展相对落后。
成渝两地共处西南腹地,区域内生态禀赋优良、城镇密布、风物多样,是我国西部人口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创新能力最强、市场空间最广阔、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成渝山水相依、人文相亲,两地深度融合发展具有天然的优势。2020年1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成渝一体化融合发展3年来,两地齐唱“双城记”,下好“川渝一盘棋”,摒弃同质化竞争,打破行政区划壁垒与制度藩篱,各领域改革创新向纵深推进——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加强产业协作互补打造数字产业新高地、构建跨区域“同一标准办一件事”的市场服务系统、加强污染跨界协同治理。
3年多来,川渝两地不断健全产业协同机制、完善产业协同生态、丰富产业协同载体,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等领域多维发力,聚力打造高效分工、错位发展、有序竞争、相互融合的先进制造业版图,为双城经济圈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当前,两地正紧抓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顺应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趋势,以强化产业协作为主线,不断提升川渝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和产业带动力。
制造强圈挺脊梁
今年5月16日,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首台单机容量功率150兆瓦级大型冲击式转轮,在位于四川德阳的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成功下线,实现了我国高水头大容量冲击式水电机组关键核心技术国产化“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
2022年,受益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广泛高效的产业协同效应,东方电机全年水电投产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在清洁能源产业领域,一些关键技术的攻关研发,完全由一个企业来完成是非常难的,必须要联合产业链、创新链协同创新。”东方电机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军说,东方电气与重庆大学有长期合作,并于2022年联合成立清洁能源电力装备联合研究院,共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装备制造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是制造业的“脊梁”。川渝两地站稳基本盘,围绕成都德阳地区、重庆中心城区这两个核心区,和G93成渝环线高速产业协作发展示范带“做文章”,在能源、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智能制造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协同发力,不断向产业高端奋进。
数据显示,目前四川已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共38个,2022年规上装备制造产业营业收入达6885.1亿元。同期,重庆全市装备制造规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超2500亿元。川渝万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雏形初现。
全链起舞争上游
“我们在这里已经投建了6条生产线。”在成都举行的2022世界显示产业大会上,京东方科技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还布局了前端的研发生产线,在成都和重庆有两个创新中心。”据了解,目前京东方已在川渝地区累计投资超2000亿元,累计创造产值超3000亿元。
头部企业的布局折射了成渝双城经济圈在显示产业深厚的积淀和涌动的活力。“成渝地区新型显示产业协同配套能力不断增强,构建起以京东方为龙头、配套企业超过40家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四川省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陈文涛说,成渝地区已成为中国柔性显示产业最大集聚地。
除了新型显示产业,川渝两地还瞄准集成电路、智能终端、软件、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提升产业配套合作、推动技术协作攻关、共建特色产业集群、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加强人才培养合作,推动川渝电子信息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打造世界级川渝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目前我们已经整合对接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西南交大等川渝知名高校创新资源,建成启动电子信息技术共享实验室。”川渝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中试研发平台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平台可以为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领域科技成果进行成熟化处理和工业化考验,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上生产线,并最终走入市场。
5月17日,在重庆市永川区举行的2023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活动周办学成果展上,重庆科创职业学院与企业联合研发的机器狗在现场与观众互动。新华社记者黄伟摄
“芯屏端”齐上阵、“软智网”同发力。2022年,川渝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到2.2万亿元,并成功跻身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四川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川渝两地将在政策、产业、资源等方面共绘一张图,加快构建“一轴双核、两带三区”电子信息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
双向奔赴闯新路
走进位于重庆两江新区的赛力斯智慧工厂,机械臂伸缩旋转,300多台机器人有序协作,激光焊接高速运转。作为重庆民营汽车龙头企业,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新能源汽车为核心业务的科技型制造企业。
新能源汽车是“硬科技”,也离不开“软支撑”,赛力斯选择在成都布局软件中心,招募200多名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处理等领域的“高手”加盟。“成都在电子信息及互联网技术方面有突出优势,重庆在整车制造方面有技术和经验。我们整合两地长处,培育更强的软件技术队伍,提升产品竞争力。”赛力斯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重庆和四川都是汽车产业重镇,重庆长安、力帆等品牌全国知名,一汽大众、沃尔沃等品牌聚集成都。随着汽车行业变局来临,川渝两地根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纲要》中“以智能网联和新能源为主攻方向,共建高水平汽车产业研发生产制造基地”的要求,进一步补短板、锻长板,夯实集群发展优势。
3月1日,在长城汽车重庆永川生产基地焊装车间,智能化焊接机器人在进行焊接作业。新华社记者黄伟摄
近年来,包括南充在内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城市,抓住汽车产业发展趋势,着眼成都、重庆汽车产业上下游链条,打造特色整车、专用车和零部件基地。
数据显示,目前川渝有汽车整车企业45家,各级配套商达到1600多家,年产值超7000亿元,汽车年产量超300万辆,占全国比重达到12%。四川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川渝两地将以共建应用场景、强化产业协作为主线,加快建设高效协同、有效融合的现代汽车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川渝汽车产业的全球竞争力和产业带动力。
本文来自【重庆日报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