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德国人青岛小镇建排污现在几百万人用,是前瞻还是好大喜功
要博弈定价权,必须要有足够的资源积累和储备,日本资源匮乏,但在全球定价权博弈上日本一直是一个强者,这与日本不惜代价地储备资源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中国对于资源,却总是在说去库存的问题。
按照费雪方程式,MV=PT,MW是流动性,T就是商品的数量。在这样的方程式下,如果能够人为增加T的数量,则可以让流动性MV处于相对不足的状态,如果流动性MW不发生增加的话,则价格P就要降低了,而怎么操纵商品数量P呢?就是要有足够的储备T。所以资源储备与定价权之间是有学术上的理论支持的。对于资源积累的情况,我们更要看到其与利率的关系,而利率高低则是由更大层面上的流动性所决定的,定价权是交易层面的,在交易层面如果货币媒介宏观数量多,流动性供应丰富的话,按照供求关系,货币的媒介价格就要降低,这个降低就体现在利率上。
费雪方程式,被认为是经济学中的一颗学术原子弹,一个揭示上帝秘密的工具。可以概括为:一国的名义利率反映了依该国预期的通货膨胀调整后的真实回报率,也就是说造成各国名义回报率不同的原因,仅仅是因为通货膨胀率的预期不同。在投资者可进行自由的国际投资的情况下,各地的预期真实回报趋于相等。如果出现了不相等的情况,投资者为追求较高的投资收益就会进行套利活动,而套利的结果又使各地的投资收益率趋于一致。
中国的企业库存一直是有限的,一旦库存高了一些,就要去库存,为什么要去掉这个库存,就是因为资金的成本太高。而在没有库存的时候,为了生产就只能采购,所以中国一旦库存高了,就被人家抓住让你去库存降价,一旦你没有库存了人家就拾高价格,你无法大量持有库存的原因就是持有成本太高了。美联储施行低利率政策的成果之一就是压低了库存的成本,使得你能够积累足够多的库存资源。这里直接体现了流动性对于资源积累的作用。
对于资源积累和定价权的问题,我们更要从建设和资源利用率等角度来分析,很多人攻击我们现在大搞“铁公基”建设是在重复建设,是积累泡沫,但实际上我国选择这样的建设方式也是由流动性决定的。
我国正处在加速的城市化过程中,重复建设比比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听到了好多荒唐的事。一条街道,刚刚修好,没过多长时间,又挖了重来;一条人行道,修好不到一年,又铲掉重修。如此折腾来折腾去的现象,举不胜举。这些挖、拆、建,所耗费的劳动价值,所耗费材料的增值部分,对于增加社会财富而言,确实都是无效的。但是问题就真的那么简单吗?
很多人提到重复建设就想到了青岛的下水道设施,这些设施当中很多是德国在100多年前租借胶州湾的时候修建的,当年青岛还是不到一万人的小镇,现在这些设施负担着几百万人的污水排放。在青岛的大街上,还可以时常看到德国人当年留下的下水井盖,德国人的眼光得到了世人的交口称赞。
但是我们如果从另外的角度去看,在当时一万人不到的小镇建设足够几百万人使用的市政设施,我们会怎样评价呢?我们的评价大概会是:好大喜功、政绩工程、巨大浪费的超前建设。这样的超前建设实际上在我们目前的社会里面也是不少的!如果我们仔细想一下,所有的不重复建设的工程,必然就要面临超前建设,只不过是超前建设多少的问题!因此我们要认识到重复建设和超前建设实际上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如果要在未来不进行重复建设,那么必然要进行能够满足未来需求的超前建设,反过来如果不超前建设,则当下的建设满足不了未来的需求,必然是要在将来进行重复建设!
区分超前建设和重复建设的度到底在哪里?笔者认为关键点就在于发展的速度和资金的情况,如果资金非常宽裕且资金利率很低,则超前建设肯定是非
常合算的,但如果是发展速度很快,资金紧缺、利率高涨,超前建设的冗余就不合算了,我们就要考虑先建设满足发展需要,以后即使是重复建设,重复建设的成本相对于资金和发展而言也是合算的!中国改革开放以来,GDP从不到1万亿元发展到了50万亿元,基本上每10年一届领导人就要翻两番的,这样快的发展速度之下,资金成本是很高的,尤其是社会资金的利率更是高昂,如果把资金投入到如此迅速的发展上,在大多数时候得利显然要高于投资到超前建设上;而对于西方世界,是资金多而利息低,美国连续印钞,美联储利率低至0.25%,这样的资金冗余和低成本,当然是超前建设合算,因此我们就应当理解西方在普遍进行超前建设的时候,中国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重复建设。这超前和重复的比值,就是一个由利率和流动性确定的东西,中国这样高的社会利率下,必然是重复建设不断。这里我们看一下中外历史上的利率差距,西方长期崛起是低利率的状态,大部分时期的利率在5%左右,中国则是50%。这样的结果就是中国一定是难以超前建设,并且要在不断地重复建设当中付出比利率更高的代价。
在一个社会,如果有足够的超前建设,这个社会在应对危机的时候就有了更多的主动权,而当我们不得不重复建设的时候,就会产生极大的浪费,这直接是一个资源效率的问题,这个效率的多少直接是流动性影响的。西方社会的崛起,也就是源于流动性的丰富,如果没有足够流动性的支持,德国怎么能够在青岛进行如此规模的超前建设?按照中国三年回本的社会利率,也就是三年要翻倍,如此计算一下是30年要翻1000倍,这样的情况我们当然是宁肯重复建设了!在重复建设的模式下,我们就需要更多的资源,而且到不得不重建的时候,这样的需求还是刚需!如此刚性需求下和本来的流动性不足之下,定价权就一定是授予他人的,现在全球在博弈的就是中国发展的需求,借助这个需求来卖高价。反之在超前建设下则意味着这些建设当中储备了大量的资源,对未来是否再改造有很大的主动权,超前建设已经透支了未来的需求,未来需求给人的想象空间也不大,因此把握定价谈判的优势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同时在我们当今社会资源紧缺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未来长期趋势下资源涨价也是共识,能够超前建设实际上就是占有了涨价的资源红利,而且在负利率和QE的世界,货币相对于大宗商品的贬值也是历史大趋势。超前建设还占有了货币金融红利,反过来我们可以看到重复建设的浪费是降低社会总效益的。一个社会体制的健康与否就是看社会总成本与社会总效益的关系。怎样达成一个高效社会才是关键,这里我们看到了流动性的丰富与否,是直接影响社会运作和发展方式的。
在流动性丰富的社会是一个超前建设比较多的社会,这样的社会有丰富的资源积累和定价权,反过来流动性紧缺的社会是一个重复建设比较多的社会,这样的社会没有资源积累,是被资源先占者渔利的社会。这样的效率低集中体现在GDP之外的分配之上,无论是超前建设还是重复建设的GDP都是一样的,但重复建设的浪费必然使得你的社会成员的具体收人不高,社会成员人均占有的资源量的不足。西方社会的发达就是有赖于其流动性的充裕和超前建设的丰富,从而能够保障其人民有更高的收入比例;中国社会则是在大量的重复建设的浪费之中,老百姓的收入占CDP的比例是不高的。
因此我们可以认识到资源的社会积累量对于定价权的影响。更要认清流动性充裕与否对于定价权的影响,这个流动性和定价权的运行模式对于人们建设模式选择所起的作用,以及这个建设模式对社会积累、社会发展方式的影响。
总之,流动性丰富与否对于现代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数字经济时代,如何获得优质机构客户、高净值客户的身份认同,并有效沟通?
2022年9月28日,“金融科技师”成为人社部新职业,CGFT金融科技师认证以“金融科技”为抓手,培养既熟悉金融业务,又懂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技的复合型能力,是金融数字化转型大量需要的行业通识人才,也和元宇宙、web3的核心人才特征一脉相承。
CGFT金融科技师认证,是金融职场升职转岗的利器、大学生金融求职,其他想转行金融的人士敲门砖, CGFT根植于上海,伴随中国GDP即将来到世界第一,上海3-5年或成为全球经济、金融双第一城。CGFT以“国内认可,全球同行,行业推崇”为目标,打造成为全球金融圈人才认证的“世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