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沃斯代表支招:奖惩得当解决全球性环境危机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张宇轩| 达沃斯现场报道
6月27日,以“企业家精神:世界经济驱动力”为主题的第十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开幕。本届论坛中,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遏制能源危机等议题成为与会者讨论的热点之一。
近年来,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全球范围内,环境、资源、能源等方面的问题,愈加引发相关领域的企业家、专家、学者等意见领袖的高度关注。本届达沃斯论坛中,在多方利益相关者对话环节,与会者围绕“如何在地球资源界限内活动——采取奖励机制还是惩罚手段?”展开深入对话交流。
诸方共识:奖惩机制有利于解决一系列环境问题
来自英国的《自然-能源》主编Nicky Dean在主持对话时阐述了这一讨论的必要性。Nicky Dean表示,人类活动对于地球系统造成的影响非常深远,且有些是不可逆转的,同时人类对地球资源的消耗最终会影响到水和大气,进而影响到我们的生命、生活质量和生态系统。
Nicky Dean希望通过对话不同的利益相关方,探讨通过奖励机制还是惩罚手段,以改变个人、企业以及政府的一些实践行为,实现绿色发展的目的。
瑞典沃尔沃集团首席可持续发展官Niklas Gustafsson肯定了真实数据对于工作的重要性,并从企业角度分析了价值链整体实现低碳目标的经历和现状。Niklas Gustafsson表示,汽车行业对环境保护这一议题尤为重视,过去多年里一直与上下游的合作伙伴探索生产经营转型的时机和投资等问题。
“我们现在时间非常的紧迫……毕竟2030年距现在只有6年时间。”Niklas Gustafsson 表示,“尽管我们在中国的基础设施已经很好了,但并不是在世界上所有地方都能有这样的水平,所以更要关注的是以价值链的方式(达成整体目标)。”
赞比亚预算和经济事务常务秘书Mwaka Mukubesa站在发展中国家的角度强调,“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我们必须达成共识——必须要保护地球。”Mwaka Mukubesa表示,赞比亚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同样有实现绿色转型的愿景,“使我们的能源更加绿色”。
时间紧迫、势在必行,这是与会者对于眼下环境形势的共同看法,如何以有效的奖惩机制推动相关工作的进行成为一个颇具方法论色彩的话题。
在讨论中,北京市朝阳区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向与会者介绍了我国通过立法、环境监察等措施规范有关企业及其供应链产业的经营行为,使京津地区雾霾问题得以改善的经过。京津地区近年来硫化物、氮氧化物、PM2.5等排放数据大幅下降。这一成果的背后,是我国广泛采取的环境数据披露、企业尽职行为调查等手段,以此为依据通过金融方面的激励手段或限制措施,来促进企业改进生产模式从而降低排放。
马军分析了我国近年来在绿色发展工作中面临的诸多挑战,强调“双碳”目标实现的前提之一,就是需要在透明的数据基础上完善奖惩机制。
奖惩机制应综合考虑全球的区域性差异
环境、资源、能源相关问题是全球面临的共同难题,在当前全球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状下,与会代表讨论了不同经济状况的国家如何共同实现目标。
这一问题得到发展中国家代表Mwaka Mukubesa的共鸣。Mwaka Mukubesa表示,要实现区域平衡性目标就要解决贸易过程中的公平性,像赞比亚这类发展中国家,作为铜矿、钴矿等重要原材料的供应方,实现绿色转型是十分重要的,但在现实的产业链价值实现过程中并不具有优势,“我们的人民甚至难以负担一台由铜制作的电动车”。Mwaka Mukubesa还表示,缺乏资金和基础设施是当前不少非洲发展中国家在环保工作进程中面临的不良境况。
据其介绍,赞比亚政府近年来推出一系列工作创新,如降低了新能源摩托车的关税、鼓励发行绿色证券等,当地还新建了绿色经济和环境部以推动气候变化法案的出台。而从全球角度出发,Mwaka Mukubesa认为应综合考量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条件差异,发挥奖惩机制的作用,一方面要对发达国家的排放有所限制,另一方面也要允许发展中国家有条件持续发展。
年轻一代在政策制定中扮演出乎意料的角色
对话中,与会者就下一代年轻人在绿色发展路径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交流。
马来西亚双威大学执行理事Jemilah Mahmood首先从理论科学的角度分析了奖惩机制得以有效施行的技巧及其必要性。Jemilah Mahmood提醒,在绿色发展进程中,使公众建立起相关的心理意识尤为重要,要让公众明白个人健康与全球环境密切相关。
同时,作为教育界的代表,Jemilah Mahmood盛赞年轻学者在这类科研课题中的担当。JemilahMahmood 表示,在政府制定奖惩措施时,应充分考虑年轻人的想法,“他们是未来真正要面对这一切的人”。Jemilah Mahmood 讲述了她在学院管理中的心得,“我们要摒弃固有观念,认真考虑年轻人对奖惩政策制定中的想法……让我惊讶的是,一些十六七岁的年轻人,对于政策的解读比一些博士生还要厉害。”
结合现今的流行趋势,马军主张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创新技术激发年轻人的环保热情,引导年轻人在生活中作出符合环保要求的选择。“比如运用技术手段拍一张杯子的照片,可以直观地分析显示出生产这个杯子(在产业链中)的二氧化碳的排放足迹、排放量等数据,能够成为二氧化碳排放的即时报告。”
责编:姚坤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