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商面对面 | 阮连升:小五金大发展,做大做优做强制造业家当
播放
00:00
进入全屏
5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工人家庭,1985年步入社会,首先接触到的就是阳江传统五金刀剪行业,进入了国营小刀厂上班。”广东省阳江商会副会长、阳江市金朗达五金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阮连升告诉笔者。
1990年,阮连升对刀剪制造技艺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积累了些积蓄,便在江城区坪郊工业区内筹备起了几名工人组成的小工厂——阳江市生辉五金厂(2000年改名为阳江市金朗达五金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经过33年的发展,如今阮连升的公司建筑面积达2.8万平方米,拥有300多人的团队力量,生产的产品以出口美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国家为主,年产值超4000万元。
人才先行 “稳员增效”御危机
“金朗达将实现智能制造全品类家居五金的研发与生产,满足更多人对定制五金塑料刀剪制品‘一站式’的需求。”阮连升介绍,公司拥有研究开发、模具制作、冲压、精抛、激光打标等全程制造能力,主要生产刀、剪、厨具及其他五金塑料制品。
制造业当家,人才先行。身为高工的阮连升非常重视人才,公司大部分技术人员拥有多年的五金刀剪研制、生产工作经验,还有省部企业科技特派员常驻公司,长期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湖南大学建立协作关系,拥有一支50%中技以上文化的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员工是企业的最大财富,员工的素质提高了,凝聚力提高了,企业才能高速发展。”因此,阮连升花大力气大本钱对员工进行素质教育,采取“请进来”和“派出去”的方法,利用“早会+板报”形式对员工进行宣传教育。他一闲下来就深入车间了解员工所需所求,并长期对困难员工进行资助,让他们深深感受到金朗达是自己的家。
前两年,在原材料不断上涨,产品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的情况下,公司不但不降工资,反而给全体员工工资提升了5 %。就凭着这股“抱团取暖过冬”的劲儿,阮连升采取“稳员增效”的方式,使员工与企业共筑抵御金融危机的防线。
品质过硬 “研产销”全链畅通
面对部分国家不断增加贸易壁垒,金朗达的出口也受到了不少影响。
“逐渐地,我们把出口转向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阮连升表示,近年来五金刀剪产品市场的竞争将由以价格为主转向到高品质、高新技术含量的产品上。他对公司的产品质量极其有信心,所以销路并不是他最担心的。
该公司拥有流通性进出口权,致力于研发新产品。目前,已提交申请专利45项。“广东省专利技术实施计划项目的实施单位”“阳江市知识产权优势民营企业”“阳江市专利工作先进企业”等一张张闪亮名片是阮连升底气所在。同时,该企业还是五金刀剪(广东阳江)产学研联盟理事单位、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系列产品入选中国名优产品,是国际贸易投资联盟之中国贸易供应商,是阳江市刀剪协会副会长单位……通过不断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为其他企业提供了促进专利技术实施和产业化的经验,带动越来越多的企业依靠专利技术知识产权提高市场竞争力,为发展高新技术,引进再创新,发展区域经济起示范带头作用。
做大做强 “阳江制造”不断创优
标准化干净明亮的厂房、高度自动化生产、规范式作业……这是金朗达大手笔投入技改创新、走小五金转型升级向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一改以往传统小五金生产脏乱、密集的刻板印象。
“这些年我一直有关注‘数字工厂’等智能化生产模式和先进机械设备,但结合企业实际发现其附加值相对还不高,刀剪生产属于传统五金塑料制造业,我们将紧跟时代步伐,持续密切留意,把握好方向盘。”阮连升不满足于只生产传统五金,而是不断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积极转型升级适应市场新形势。
对于未来,阮连升表示将继续扩大力量,增加一批强大的外贸服务团队为企业注入新“血液”;提高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水平和拥有量,提高知识产权密集型商品比重;不断增加投资投入,对标国际,采用更高新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推动企业自动化转型。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在阳江,像金朗达这样的五金制造企业不胜枚举。越来越多小商贩成长为大老板,小作坊发展为大企业,历经风雨的洗礼昂首走出国门。五金产业,已成为阳江市一张亮丽的名片,“小五金”变“大产业”,引领着阳江市制造业逐步走上高质量发展新路。
【撰文/视频】巫雅柠
【海报】刘晓维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