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管38万台充电桩,青岛公司年亏2600万
记者|杨松
编辑|鄢子为
于德翔做了9年的充电桩业务,盈利在望。
4月15日,特来电业绩公布,2022年营收45.7亿元,净亏损2600万元。
特来电成立于2014年,总部位于青岛。
天眼查显示,特锐德是特来电的控股股东,持有其77.7%股份。
在子公司身上,特锐德董事长于德翔投入大量资金。
背靠特锐德,特来电跑马圈地。充电联盟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特来电以38.8万台充电桩,暂居市场第一名。
亏损收窄
特来电2022年上半年净亏损1.1亿元,到了下半年,亏损迅速收窄,全年只亏2600万元。
盈利能力提升的一个原因,是充电桩利用率变高。西南证券研报指出,2022年下半年,出行淡季,特来电充电量接近59亿度,同比增长40%。
政府补助,也对业绩有影响。
去年,仅充电桩一项,特锐德收到的政府补助金额高达3.1亿元,相较2021年多了约4000万元。
此外,合作项目增多,特来电收入增长,2022年,营收为45.7亿元,同比增长了47%。
于德翔扩大朋友圈,与比亚迪、宝马、保时捷、奥迪中国等70家车企,达成了充电权益、共建品牌站、设备销售等合作;通过政企合作模式,提前布局县域充电网建设资源,包括中标了温岭市6680万元充电桩建设项目等。
特来电仍未盈利。投资者曾向于德翔询问“盈利时间点”。他没有正面回应。
于德翔计划分拆特来电,加快推进上市进程,借助资本力量扩张。今年1月,特来电公布了上市计划,目前进入上市辅导阶段。
扩大投入
亏损,挡不住扩张的脚步。
2021年底,特来电仅有25.2万台充电桩,总数低于星星充电的25.7万台。
仅用一年时间,充电联盟数据显示,特来电新建11万台充电桩,实现反超。2022年全年充电量近59亿度,市场份额约为28%。
市场份额扩大,离不开于德翔的投入。
2022年,特来电成立独资/合资公司超过200家,打造了覆盖全国的电动汽车充电网。
公司走进居民小区,建设充电基础设施,目前与华侨城、新城、龙湖、融创、佳兆业美好、世茂天城等地产公司已有合作落地的项目。
于德翔曾表示,特来电成立前四年,亏得心惊胆战,不知道行业拐点什么时候出现,前几年累计亏损12亿元。
公司有一支1000多人的技术团队。创立至今,特来电研发投入累计超过20亿元,特锐德2022年研发费用4.4亿元,同比增长7.3%。
特来电充电网的核心设备,例如充电模块、功率分配模块、充电箱变等,全部为自主研发制造。
于德翔称,团队攻克了20项充电网核心及“卡脖子”关键技术。
虚拟电厂
特来电不是一家只做充电桩的公司。
“做充电的不做网,很难生存。”于德翔称,传统充电单桩是把电充到车里的物理插头,充电网则是连接用户、汽车、电池和能源的新型基础设施。
充电网,即虚拟电厂,可解决用电高峰期电力供应紧张、电网负荷大等难题。
于德翔解释,电价一天4变,最便宜的和最贵的差了4.5倍。特来电成立之初,他就定下了,要做虚拟电厂。
有了特来电虚拟电厂,绝大多数车主可把便宜电充进来;高峰期,电价高,尽可能不充电,甚至把车上富裕的电量卖出来,实现“有序充电、低价充电、高峰卖电、开车免费”的目标。
这种场景下,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成了大号充电宝,依照电力价格调节电量。
2022年10月,特来电发布虚拟电厂平台,在青岛成立新公司“合特来电”。
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特来电虚拟电厂平台已对接国内16家电网调度中心,参与调峰充电场站1885座,参与调峰总容量达1045.35MW,不同场景下已调度聚合容量超过300MW。
汽车电池系统高频充放电,会影响电池寿命。另外,特来电、能链智电等均入局虚拟电厂,尚未找到清晰的盈利途径。
于德翔要实现“开电动汽车免费”的目标,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