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辉50亿私有化达利,冷静还是“疯魔”?
近日,童年回忆达利食品突发公告,称公司拟启动私有化退市。
公告显示,融世国际要求董事会向计划股东提出建议,以根据公司法第86条透过计划安排方式将达利食品公司拟议私有化,建议撤销达利食品于联交所的上市地位。据报道,融世国际认为,由于股价低迷,达利食品已经丧失维持上市地位的优势,股权集资能力有限。
公告发出后,达利食品这家极少抛头露面,却时时刻刻出现在人们生活中的集团,在公众面前狠狠的秀了一把存在感,一度冲上百度热搜榜第6的位置。
要知道,虽然大多数人对达利食品的名号知之甚少,但达利食品旗下的达利园、好吃点、可比克、乐虎、和其正、美焙辰、豆本豆7大头部品牌却是如雷贯耳。毕竟从童年伴随到现在的产品并不多,要么消失,要么转型,达利算是为数不多留下来的老牌企业。
故而,当达利食品宣布即将私有化时,忠实用户们表示不敢相信,担心自己钟爱多年的零食也将销声匿迹。不过,大可不必如此激动,若是稍微观察达利食品近年来的营收利润,便能得知此次达利食品的私有化其实有些不同寻常。
据了解,在2020-2022年间,达利食品的净利润分别为38亿元、37亿元、30亿元,三年的净利润就超过了百亿,意味着其账上的现金流稳健及强韧,但在这样的条件下,达利食品远远达不到需要私有化的程度,最终却以股价低迷为由宣布私有化,多少显得有些蹊跷。
股市方面虽正如其所言,达利食品股价自早年6.9港元的最高价后,后续走势整体向下,即使此次的私有化公告提振了整体股价,也仅达到最高价的一半,但从一则私有化公告便能让其暴涨28.68%,证明达利并非是无法维持上市地位的优势。所以此次达利食品私有化很大程度上或许并非是因为股市低迷的缘故。
而市面上流传比较广泛的说法是,此次达利食品即将私有化是其创始人许世辉一手策划,原因是不愿继续让曾经的融资机构趴在身上吸血。不过,这一点并没有得到达利食品方面的证实。
据悉,达利食品自2015年上市伊始,便没有通过股权发行筹集任何资金,仅在刚开始的时候融资了88.9亿港元,以至于现下许世辉名下仍有达利食品85%股权。可公开资料显示,近五年来,达利食品累计分红派息已经达到118.51亿元港元,换言之,近些年来许世辉除了把融回来的资金派了红利外,还另外贴进去了20多亿元的利润。故而,在其公布的财报中得知,本来达利食品在2021年的现金还有42亿,可到2022年却变成了负33亿。
也就是说,上市可能对许世辉来说,除了能获得一个虚无缥缈的上市集团地位外,百害而无一利:将公司财务信息公之于众;股价低迷备受市场诟病;赚的钱全给了投资者。
况且,还有传言表示,当初许世辉有蛋黄派等现金奶牛支撑,压根不需要上市融资。之后许世辉同意上市,还是因为在泉州有头有脸的企业均在港交所挂牌,自己不去显得“没脸面”‘、“不合群”,于是达利食品才匆匆挂牌港交所。
如此看来,对于许世辉而言,将达利食品私有化毫无疑问百利而无一害,虽最终需要付出超过50亿港元的现金,但相较于三年净利润超百亿的达利食品营收能力来说,显然超50亿港元的代价并非无法接受。
另外,类似于娃哈哈、旺旺等老牌大型食品企业,达利食品也在陷入僵化状态,此次的私有化或许对于达利食品将是一个蜕变的机会。毕竟,因为要对资本市场负责而追求财务数据的弊端,正是大部分抵触上市的企业所担忧的。
近年来,由于自身创新能力不足,以及品牌逐步老化的缘故,其业绩肉眼可见的在初步下滑,仅2022年,其净利润便同比减少了19.7%,可比克、好吃点等品牌的休闲食品分部收入90.3亿元,同比下滑9.2%;和其正、乐虎等品牌的即饮饮料分部收入51.23亿元,同比下滑22.3%。
除此之外,创新方面,达利食品新推出的品牌“萂茶”也在市场上不温不火,毫不出众。
所以,正如融世国际所言,若私有化成功实施,达利食品作为私人企业可得到更大灵活性,以做出更加注重推进必要业务转型的战略决策。
许世辉的“生意经”或许葬送了一个挂牌上市公司地位,但很有可能让达利“涅槃重生”,在私有化成功之后,给世人一个惊喜。当然,也有可能就此一蹶不振,毕竟对大多数的股东、员工和合作伙伴而言,退市都不见得是个能一笑置之的好消息。
*题图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