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管清友:与其上班通勤花两小时,不如在上班附近租个房子
最近这几年,专家和教授的信誉度是越来越低了,在很多网友看来,这些人中不少都是空有虚名,毫无真才实学。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网络中流传着大量的专家暴论,其逻辑之逆天让人无法忍受。
比如“高房价有利于年轻人奋斗”“专家建议不能提高劳动者工资”等经典无厘头发言就实在是槽点满满。不过,这些逆天言论中,有很大一批都是自媒体伪造的,并没有出处和准确资料。
但也有一些让人无力吐槽的言论是真实存在的,比如经济学家管清友就曾经说过:与其上班通勤花两小时,不如在上班附近租个房子。这个建议一出,立马遭来了无数网友的口诛笔伐,舆论普遍认为这个说法就是“何不食肉糜”的现代变种。
管清友
管清友的逆天言论
为了避免出现被谣言扰乱视听的情况,有不少人专门对这番暴论进行了考证,发现管清友确实在2021年的某次访谈节目上,提到了这个观点,还洋洋洒洒地进行了一番论证。
回过头来看,管清友的观点其实非常鲜明,他认为年轻人不应该把时间浪费在超长时间的通勤上,而是要利用好这些时间去进行思考和学习,这样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就不应该在远离工作地点的郊区租房子,要选择在单位附近找到合适的住处。
和很多一不小心说错话或者是被人断章取义的专家不同,管清友对自己的理论是非常坚持的。在被无数网友指责和声讨后,他还第一时间在微博上发了一篇长文,其内容归纳起来就是“我的观点是完全正确的,年轻人最好虚心听取”。
管清友
这篇长文发布之后,舆论再次陷入了激烈的争吵,无数网友纷纷留言,其中高赞评论是“管老师通过这篇雄文,再次验证了他的所谓建议确实是‘何不食肉糜’,网友并没有冤枉他”。
管清友之所以觉得自己的论断没有问题,是因为他以自己曾经的经历为模板去进行论证。
然而,管清友出生于1977年,他大学毕业的时候正好是世纪之交,当时北京的租房价格和现在可谓是天壤之别。郊区和市内的差距也不大,对上班族来说,住在离单位比较近的地方确实很方便。
而且管清友在论证自己观点的时候,还拿新一线城市来举例。但需要注意的是,选择长距离通勤的年轻人大部分都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这里市区和郊区的房租差别极大。
管清友
而新一线城市则不同,比如天津市区能找到1500元左右的一居室,并不比郊区租房贵多少。因此,这里并没有太多长距离通勤的需求,大部分在天津上班的人本来就居住在离单位不远的地方。
由此可见,管清友对于长距离通勤这个问题并没有深入的研究,自然也提不出什么真知灼见。
不过,他也并不是之前那些被媒体拿来吐槽的“野鸡专家”,管清友确实在国内经济学领域有不小的影响力。他是社科院的经济学博士,还在清华大学从事博士后的研究。
管清友在多个研究机构任职,比如经济观察报、民生财富、太湖金谷研究院和新浪智库的首席经济学家都是他。而且他还出版了《刀锋上起舞——直面危机的中国经济》《中国经济新常态》等作品。
管清友
网友纷纷吐槽
面对管清友抛出的逆天言论,网友第一时间便进行了反驳,不少人有理有据地从多个角度进行了严谨的分析。
首先,管清友的结论成立要建立在一个基础上,那就是房租的价格相对于收入来说占比不大,这样年轻人才会有充足的选择空间,可以在时间成本和金钱消耗中做出选择。
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想要被北京市区内找到一个合适的一居室,通常花费在5000元以上。而且这仅仅是房租本身的成本,还不包含网费、物业费以及取暖费这些额外支出。
而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北京要求1年以下工作经验的岗位平均薪酬在9000元左右。对部分应届生来说,他们刚毕业的工资很多压根就达不到这个水平。
管清友
这就意味着,如果选择在市区找房居住,那么单单是租房的本身的花费就已经超过了月收入的一半。在扣除其他杂七杂八的费用,每个人每个月实际的可支配工资只有2000元不到。
这个房租收入比就过于夸张了,大大缩减了工薪族的选择空间,逼得他们必须优先考虑租房的成本。
而如果选择在距离城区较远的地方居住,那么一个月的租金可以下降到2500元以下。也就是说,单单是居住地点的变化,每年就可以节省下超过3万元的支出。
这对于工作不久的年轻人来说,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大到很多人宁愿选择忍受通勤时间上的消耗。而且不仅是北京如此,上海、广州和深圳等一线城市都面临着类似的局面。
上班族
根据相关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北京上班族通勤时间在45分钟以内的,仅占比57%。也就是说,超过四成的人,每天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通勤上,这不是他们主动的选择,而是现实压迫下的必然。
而且管清友还忽视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在市区租到的房子在整体品质上可能远不如郊区的房子。也就是说,在牺牲了大量金钱的情况下,年轻人还必须忍受较低的居住质量。
选择居住在市中心,仅仅能为年轻人争取到一定的时间成本,用来进行个人能力的提升。对此,不少网友也提出了明确的反对意见,什么样的能力提升能确保让一个人每年多赚3~5万元呢?
而只要愿意选择较长的通勤时间,就可以节省下这笔巨大的消耗,该怎么选择其实没有任何争议。
上班族
超长距离通勤的弊端
事实上,近些年对于超长距离通勤这个问题,很多专家和学者都进行了相关的讨论,甚至还撰写了专业论文。不少出色的社会学教授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它出现的原因,提出了不少有益的建议。
这些人对于超长距离通勤也委婉地提出过反对意见,他们也希望年轻人在租房的时候尽量离单位近一点。而这些人并没有被批评,因为他说的内容是有道理的。
之所以社科院等机构要统计45分钟以内通勤的比例,是因为这些人认为对上班族来说,通勤时间不宜超过45分钟。
而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较长的通勤时间往往会严重挫伤人的工作积极性,导致频繁的、无目的地更换工作。
上班族
因为长时间的通勤是非常反人性的,没有几个人能坚持住,时间一长,内心就变变得焦躁和烦闷。而这种情绪很容易被带到工作中,很有可能导致无法继续坚持下去。
尤其如今不少单位都有着“加班”的习惯,导致很多人下班的时候就已经晚上八九点了。而这个时候,如果通勤时间很长的话,到家往往就在10点以后了,几乎没有了休闲娱乐的时间。
任何人都是需要放松的,不可能一直紧绷着神经,长期处在这样压抑的氛围里,很容易影响身体和心理的健康。从这个角度来看,不少专家建议年轻人租房的时候尽量不要离单位太远。
专家们提出的意见也不像管清友那样不切实际,直接鼓励大家在市区租房。而是建议年轻人在择业的时候,尽量不要选择市中心的工作,这样租房的时候才方便就近选择。
房子
为何专家发言会翻车
看到这里,想必很多人会好奇,除了自媒体上无中生有的内容,真实的专家翻车言论也不少,他们为何会说出这样的话呢?
原因无外乎是三点,首先有的专家发表的言论并不是他本身从事行业的内容,而跨领域发言是很容易翻车的。
比如管清友是研究宏观经济学的学者,其论文和作品讨论的都是这个领域。因此,管清友对于年轻人租房这种相对“接地气”的领域根本没有研究,说出的话难免无法切中时弊。
管清友
其次,有些专家的发言本身就是有一定倾向性的,他们是代表某些利益集团来向公众发声的。比如不少专家有关房价的论断激起了网友的严重不满,而这些人中有不少本身就在房地产企业中供职,自然不可能说有利于普通购房者的话。
最后,还有很少一部分所谓“翻车”言论其实是难得的金玉良言,只是当时很多人都没有理解到位。
比如有位教授说过的“越是没钱,越要想办法买房,日后能大赚”的理论曾经被无数网友抨击,但现在回过头来看,却被很多人认为是至理名言。
管清友
结语
总的来说,管清友所谓的“与其上班通勤花两小时,不如在上班附近租个房子”的言论是完全不切实际的,网友指责他“何不食肉糜”是一针见血的准确评价。
可惜,习惯了研究宏观领域的管清友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不断在网络中反复申辩,惹来骂声一片。
有关时间成本的考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当代年轻人也有很多对提升自己非常感兴趣。但是这种讨论必须结合真实的租房成本来进行,否则就是镜花水月般的空谈。
参考资料
《世界能源格局与中国的能源安全 》——张宇燕、管清友
《通勤距离、通勤时间及其与职住平衡的关系研究》——姜军,段进,陈沧杰,曹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