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的床品都来自南通?中国家纺之都有多牛逼?
买过床上四件套的同学,应该都发现了一件事:大部分床上四件套都来自于一个地方——江苏南通。
进一步讲,应该来自南通的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在那里,两百来万的床垫可能不常有,但两百来块的床上四件套那是满大街任君挑选。
今天这一期内容,我想和大家来聊聊为什么是南通盛产床品?这床品里的弯弯绕绕究竟有多少?
01
先来看一个数据。
2021年,南通家纺市场年交易总额超过了2300亿元,供应全球超60%的市场。
不仅如此,南通家纺床品的年产量已经超过了12亿件,平均每分钟能生产1350套套件、670条被子和340只枕头。每天的快递包裹量超240万件,平均每分钟就有1680件发往全国各地。
从当年的地摊小市成长为如今全国最大的家纺货源集散中心,南通用了不到40年的时间。这背后,不是某个人的努力奋斗,而是一个群体的共同进退;不仅有充足的资金保障,更有强大的供应链体系支撑。
南通现在能在家纺行业立足,追根溯源还得归功于一个人,那就是老南通人常常会挂在嘴边的那位「张四先生」,张謇。
张謇其人,大清朝的最后一位状元,南通家纺宇宙的祖师爷,凭一己之力让南通成为民国年间盛名在外的「近代第一城」。
总结下来,这位年过四十弃官从商的老派文人,回到自己的家乡南通主要做了三件大事:实业、教育、公共建设。
其中,惠及当下南通纺织产业的,就是他实业救国的第一步,创办「大生纱厂」。
除此之外,为了不受制于人,张謇还颇有先见之明地创办了一系列以大生纱厂为产业链核心的工厂。
比如,他主导开垦1700多万亩的荒滩,从连云港、盐城到南通等地,使大片盐碱地变为棉田,在此基础上创办「通海垦牧公司」,解决了纱厂最重要的原材料生产问题。
棉花加工后会产生大量棉籽,可以用来榨油,于是他顺便创办了「广生油厂」。所有的这些产品都要外销至南京、上海等地,他就成立了「大达内河轮船公司」。
总而言之,围绕棉纺织业,张謇陆续成立了十来家企业,为南通近代的工业化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尤其是撒下了纺织业的种子,有原料生产,有面料加工,有运输渠道,其基本的产业格局已初定。
虽然因为战争原因,南通的轻工业发展经历了几十年的断档,但至少这些产业的根基和底盘还在,只等新的时代到来。
这其中最明显的改变,就是和纺织有关的手艺逐渐成了南通人赖以生存的手段之一。这点不仅仅是在南通,在江浙一带的乡镇都颇为普遍。
现代的南通家纺产业正是受益于此。
02
在如今南通的川姜镇和海门区的三星镇交界处,原本有一座桥,叫做叠石桥。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陆续有周边的村民会偷偷聚集在桥头周边交换粮票、布票等各种票券,形成了一个大家都心照不宣的交易点。
到后来,一些闲不住的村民开始摆摊出售各类手工制成的小绣品以及枕套,慢慢的产品种类扩展到了床单、被罩等。这些手工制品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叠石桥卖绣品」的名声渐渐传播开来。
1983年,在叠石桥东被划出了6亩农田,搭起了简易摊位;而在叠石桥西的志浩村,同样搭起了竹棚市场,叠石桥周边两大市场的雏形就此形成。
三年之后,叠石桥东西两侧市场的摊位已经达到了4000多个,日成交额过百万元。1987年,「南通市三星叠石桥绣品市场」、「志浩布匹交易所」先后正式被批准成立。
从名字也可以看到,其实在当时,大家都没有真正的「家纺」概念,不管你卖的是布匹、还是床单、枕套、被套等床上用品,都被归为绣品。
这也说明了当时的这些产品还都是以手工缝制为主,或是借助脚踏缝纫机制作而成,整个产业还处于手工作坊的粗放阶段。
而叠石桥原本就地处乡镇交界,从事这些绣品买卖营生的也基本都是乡镇农户,借着市场成立,以家庭为单位,形成了一片地缘分散却又彼此相连的个体农商户群体。
换句话说,整个大的纺织产业也以此为基础重新焕发了生机。
在这其中,有的人负责生产,有的人负责销售,有的人负责跑业务。
而在八九十年代,还有个特殊的时代现象,那就是各行各业「倒爷」盛行,借着货物倒买倒卖的差价然后发家致富的人不少。就像最近热播的电视剧《风吹半夏》中,女主许半夏就是靠倒卖废钢起家。
同样的,叠石桥也有不少人成了名副其实的倒爷。他们带着这些绣品走出了南通,走到了全国各地,尤其是以东三省为主要阵地的北方,从而奠定了叠石桥绣品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
而国内家纺市场的真正兴起是在90年代中后期。从1993年开始,三和家纺、冬冬宝家纺等我国最早成立的港台家纺企业先后进入内地市场,给整个产业带来了全新的升级和变化。
原本就开风气之先的南通也敏锐地觉察到了这股新风气。
1997年,「叠石桥绣品城」进一步东扩。2001年开始,「叠石桥国际家纺城」正式投产建设,从一期到三期,从5万平方米扩展到100万平方米,在当地政府主导下,再加上民营厂家的敢为人先,南通叠石桥家纺宇宙正式形成。
那一年底,也恰巧是中国加入WTO之时,借着庞大的外贸需求,从大环境看,国内的纺织业在这之后迎来了近十年高速发展的荣光,并且依托人口红利,逐渐成为世界纺织工厂。
在抓住外贸崛起的那些年,叠石桥家纺市场有很大一部分的中小厂商做的都是代工、外销生意。其产品除了出口至美国、欧洲、日本等传统的家纺主流消费市场,还有南非、罗马尼亚、智利等国家。
所以说,叠石桥不仅承包了你我的睡眠,还承包了世界上60%以上市场的睡眠。
03
除此之外,这里面还有不少工厂承接着贴牌生意的活儿。
事实上,像我们市面上看到的大多数家纺垂类品牌,以及像无印良品这样的综合类品牌,在南通都有固定几家合作代工厂。
几乎是同一时期崛起的电商渠道正好给了他们一个新的出口。这也是如今你一搜各大电商平台的床上用品,遍地是南通发货的原因。
如果你也上网买过这些床上四件套,应该会跟我有差不多的感受。
我常买的,号称「裸睡」质感的所谓天竺棉、水洗棉四件套,如果去无印良品买,差不多要四五百一套。如果去各类严选店购买,价格大概是两三百。如果是某宝各种打打着代工厂、同款旗号的店去买,价格多半两百出头。如果再通过其他渠道找找,一百多的也不是没有可能。
你要说价格相差如此之大的产品之间有什么区别吗?从我个人经验讲,区别主要就在花色、款式。贵的洗几次也会起球甚至破损,便宜的起码换起来没那么心疼。
很显然,出厂价、贴牌价和品牌价,是完全不同的。以前因为工作关系接触过一些工厂,可以说,但凡有一些技术积累的厂子,无一不想运营自己的品牌。
南通家纺行业当然也是。以比较出名的罗莱家纺为例,发展方向就比较有代表性。
最早取名罗莱,就是特意使用的一个欧化的名字。因为过去几十年,欧式家装非常流行,一度是高档家装的代名词。大家应该会有印象,不仅罗莱这类床品,许多家居产品,包括地板、门窗等等,早年中国品牌都爱取一个洋名。
到了后期,又改名为罗莱生活,开始走无印良品的路子。
不只是罗莱。可以看到各家从互联网走进家居生活的xx精选们,基本也都是学习的无印良品。而且其中床上四件套,也都是各家的「爆款单品」之一。
04
这里就不得不说,无印良品这类企业营销能力的强大。
家纺行业是个技术门槛偏低的行业,这就导致出现了大量的抄袭,尤其以花型雷同为主。进入新世纪,像叠石桥市场很早就出台了花型相关的版权保护措施。但这能保护最初的造型设计,保护不了相似的图案。
反正流行什么图案,你家能做,我家厂子改改,马上也能印出来。
床品之间另一个差别在于面料,所以面料常常也是品牌们的营销点。像无印良品制造出来的「天竺棉」这个概念,原先其实被称为「弹力汗布」。其实,这就是一种针织工艺,像秋衣秋裤用的就是同一种面料的制作方法。
所以你觉得天竺棉的质感特别像秋衣秋裤,不要怀疑,因为它本来就是秋衣秋裤。
既然是秋衣秋裤同款面料,「裸睡」自然也不在话下。
可以看到的是,无印良品如何塑造了一款床品:给予了一个高大上的名字,设计了简单但好记的花色(以素色和条纹、格子为主),然后拉高了「裸睡」这个概念。
而大部分工厂,其实缺乏的就是这种设计能力。并非是不想做自己的品牌,而是做品牌的过程太复杂了。
一方面是做品牌本身要投入巨额资金,另一方面,这些工厂企业里,有很大一部分利润来源来自代工。所以它们需要同时给自己潜在的「竞争对手」生产产品。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家纺行业,在各种行业当中都不鲜见。有空我会专门聊一聊。
不过因为这几年环境原因,线下实体店的业绩不太稳定,各类批发销售、甚至出口外销都受到了影响,越来越多人买东西也更倾向于性价比,而非品牌。
所以许多商家开始尝试直播的模式。根据南通市电子商务商会不完全统计,自去年6月到今年6月,南通家纺直播销售额已突破了300亿元,算是一个成功的开始。
图源:中国日报
对于不善于品牌营销的工厂们来讲,绕过各种大品牌、实体店的围堵,通过直播直面消费者,可能是相对更加容易一点的事情。
过去,张骞先生围绕大生纱厂创办了一系列核心工厂,为的就是不受制于人。而今天的商业环境告诉我们,想要做到这件事,已经不仅仅是掌握制造能力就能办到的。
直播这种新的生态,到底是会成为这些工厂,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的钥匙,还是会在未来成为新的枷锁,或许还得时间来验证。
参考资料:
《走进叠石桥家纺城:全球六成以上的家纺用品来自这里》,贤集网
《从小地方,看中国的这个“全球第一”》,澎湃
《南通“安寝”天下》,搜狐城市
《封面人物|薛伟成:罗莱背后的生意经》,丹独约见
《两大家纺市场“龙虎斗”的背后》,扬子晚报
《你网购的南极人、恒源祥,很可能只是正品吊牌货》,南方周末
作者:IC实验室
商业世界的有趣就在这里。
关注大众消费,互联网商业和流行文化,分享拙见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