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兵简政能拯救财政危机?清理编外的弊端逐步显现
近年来,地方财政危机国内内愈演愈烈,特别是在一些地区,财政困境已经成为了政府面临的重要挑战。为了缓解财政压力,有人提出了精兵简政的方案,即通过精简政府机构、优化政府部门效率来减轻财政负担。然而,这种方法真的能够拯救财政危机吗?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地方财政危机。简单地说,地方财政危机是地区财政收支失衡,以至于政府难以履行其基本职能,导致社会公共服务水平下降,民生保障落空。目前我国政府债务分为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显性债务是直接纳入预算管理的,实际工作中,还有很多的隐性债务,比如各地的城投债,也是政府背书的。一些研究数据表明,当前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约在20万亿以上。
精兵简政的理念源于对政府机构效率的追求,它主张通过优化政府部门结构,提高政府效率,降低政府成本。理论上,精兵简政有利于缓解财政压力,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在地方财政危机的实际情况下,多地已经开始进行了减缓编制内人员新增,部分清理编制外人员。
值得注意的是,精兵简政并非治理财政危机的灵丹妙药,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方面,精兵简政的实施往往面临着巨大的阻力。在政府部门中,有很多既得利益者,他们很可能会反对精简政府机构、裁减人员的措施,导致精兵简政难以落地。此外,政府部门之间的利益纷争、协调困难也会影响精兵简政的推进,给财政改革带来阻碍。
另一方面,即便精兵简政得以顺利实施,其对财政危机的缓解作用也可能有限。财政危机的根源在于财政收支失衡,而精兵简政更多地关注的是政府开支端的问题。事实上,财政收支失衡的问题不仅仅体现在政府开支的增加,还涉及到税收政策、社会保障制度、财政管理等方面。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在《漫谈地方政府债务:形成原因和应对策略》一文中指出“在2000年之后,政府基金性收入主要源自土地出让金收入。”通俗的讲,地卖不出去了,地方政府就缺钱。
这种财政收入的大幅度降低,简单依靠精兵简政,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财政收支失衡的问题。
那么,如何有效应对财政危机呢?除了精兵简政外,政府还需要采取更为全面的措施,以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具体而言,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税收政策的调整,提高税收征管效率,扩大税基,降低税率,从而提高税收收入,减轻财政压力。
2.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合理分担社会保障责任,降低政府的财政负担。例如,通过推行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鼓励个人储蓄和商业保险,减轻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压力。
3.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公共资源的有效利用。这包括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和监管,防止贪污腐败,降低政府开支浪费。
4.发展实体经济,壮大国家财政基础。政府应鼓励创新,支持产业升级,发挥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以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精兵简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财政压力,但它并非治理财政危机的万能良药。政府在应对财政危机时,需要采取全面的改革措施,从税收政策、社会保障制度、财政管理等多方面入手,以实现财政收支平衡,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最后提一句,编外人员收入低微,是有重要的办事人员,性价比是很高的,靠清退这些人带来的收益九牛一毛,还请官老爷高抬贵手,给条活路吧。